伍秀儀
摘 要:在幼兒教育過程中,課程游戲化是幼兒課程開發所倡導的,符合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因而,在對幼兒進行知識傳遞的過程中,應注重知識與游戲進行結合。將TPR融入弟子規教學,以幼兒感興趣的全身反應法、游戲法的方式進行弟子規教學,讓幼兒在娛樂中獲取知識,實現成長。然而,在實際幼兒教學過程中,由于傳統弟子規教學過于枯燥無味,致使弟子規活動教學低效化。為此,本文在概述TPR的實施意義及原則的基礎上,指出了開展弟子規教學過程中易出現的問題,并提出了優化弟子規課堂的實施策略,對提高弟子規活動教學的有效性具有很好的幫助。
關鍵詞:幼兒;弟子規;TPR;原則;策略
一、TPR教學法的內涵
(一)TPR教學法的含義
TPR,是Total Physical Response的縮寫,指全身反應教學法,是加州心理學家詹姆士博士提出來的。全身反應教學法注重的是語言學習中的互動模式,現在廣泛運用于幼兒英語教學中。全身反應教學法的優勢是強調身體的互動性、教學的生動性,以便讓孩子更直觀地了解在游戲中學習、學習內容生活化。
(二)TPR教學法與弟子規教學的關系
傳統的弟子規教學,是枯燥無味的。大部分時間是教師引出學習內容,幼兒一遍又一遍的跟讀,教師講解語句意義,幼兒傾聽的簡單乏味過程。幼兒的感知都是直接的,全身反應法通過身體的各個部位直接感知學習內容,有利于幼兒的記憶。幼兒的天性是“玩”,在教學過程中順應幼兒的這一身心特征,才能更好的對幼兒進行教學。
二、兒童弟子規教學的現狀和原因分析
在弟子規教學開展過程中,有些幼兒教師由于沒有很好的處理教學與游戲之間的主次關系,常易出現一些問題,致使課堂教學低效化。
(一)活動內容枯燥,降低了幼兒學習的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仍是采取“老師講臺講,幼兒位上聽”的授課模式,幼兒學習傳統文化興趣沒有得到調動,弟子規教學的應有教學效果被大大降低。在活動中,很多教師還會采取過多的幼兒跟讀的方式去學習弟子規的語句,認為幼兒只要學會識讀語句就完成教學任務了,久而久之,幼兒便失去對弟子規學習的興趣。
(二)忽視對弟子規教學結果的評價,不利于幼兒活動水平的提升
在弟子規教學實施過程中,不少幼師偏重于活動的過程組織,但在活動戲結束后,不能對活動的過程進行反思,致使很多孩子不知道自己在活動中哪里做的好,哪里做的不足,不利于幼兒進行經驗總結。
三、將TPR融入弟子規教學的實施策略
(一)先理解語句內容,再識讀文字
在完全不認識字寶寶的情況下,先讓幼兒理解語句中的意思,再讓幼兒識讀語句,能大大降低了幼兒學習弟子規的難度。例如“對飲食,勿揀則”這一句我先準備兩張帶有圖片的字卡,一張是畫著食物的字卡,上面有“對飲食”三個字,另一張是一個×號的圖案,上面有“勿揀擇”三個字。在教學過程中,我先出示圖片,讓幼兒說說圖畫里有什么,什么意思。讓幼兒先聽,先理解,再開口說,這樣幼兒對語句的理解就會加深,并對字寶寶的讀法有初步的認知。
(二)提高弟子規教學的趣味性,讓TPR中的多種感官學習法充分的體現
在弟子規活動設計中可以充分利用TPR的全身反應法,讓幼兒利用多個感官來體驗學習內容。如出示設計一系列的小游戲,例如“我說你做”:為每一句的弟子規配上唯一指定的和內容相關的動作,和弟子規的內容一一對應(如:“勿揀擇”就配上雙手在胸前打叉的動作),當老師說出弟子規的內容,幼兒就做出相應的動作。在這個游戲當中可以檢查幼兒是否真正理解這句話的意思。接下來就是:“我做你說”的游戲了,就是教師做出弟子規語句的動作,幼兒說出相對應的弟子規語句,通過這個游戲可以讓幼兒開口說出弟子規的語句,并通過重復,讓幼兒加深記憶。
(三)讓幼兒在學中玩、玩中學
蘇霍姆林曾說過:“幼兒的智慧是從指尖流出來的”在組織弟子規的教學活動中,最后一個環節我都是讓幼兒自主操作,自主習得經驗,自主體驗成功的樂趣。例如“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后”這一句弟子規活動的教學中,在最后的一個環節,我設計了一個水果自助餐。讓幼兒先拿水果給身邊的長者(老師)吃,然后再自己吃。在這個過程中,幼兒自主操作,自己體驗弟子規的意思,加深理解并付諸于行動。
在幼兒教學過程中,借助幼兒對游戲活動與生俱來的興趣,融入TPR教學法可以有效的激發幼兒弟子規學習的興趣,提高幼兒弟子規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本文就如何將TPR教學法融入弟子規活動實施,提出了提高弟子規活動設置的適應性等策略,對優化幼兒弟子規活動具有一定的幫助。
參考文獻
[1]黃燦.《弟子規》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1.
[2]任蕊.TPP教學法及其在我國教學中的試用性[J].哈爾濱師專學報,1999(04).
[3]邊境.TPR教學法在兒童英語學習中的運用[J].宿州學院學報,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