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學院 210000)
現在高等教育非常普及,許多大學生畢業后工作難找。這個問題涉及的原因較多,學校、用人單位和大學生自身、政府調控、社會經濟發展等多方面原因。在某一角度說明我國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滿足不了社會各崗位的職業需求,對于人才職業培養方面針對性不高。所以,高校需要努力探索學生就業需求的方向,提出適合學生就業能力的方法進行改革。實際增強大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提高他們的就業競爭力。
應用型本科教育工作現今面臨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為適應市場的需求,對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改革。以就業為導向,大力推進校企合作,使學生在就業創業中,“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可以真正體現其價值與作用。
“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必將逐漸成為我國應用型本科教育的主要模式,它注重學生職業技能培養,提高學生就業創業的實踐能力。我國是世界較大的制造業國家,專業技術人員短缺是現狀,所以,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訂單式”人才培養就孕育而生。這種培養培養模式還解決了高校學生實習期迷茫的問題,現實企業中,“訂單式”藝術人才培養模式可以為應用型本科教育人才提供新的創業與就業方向和方法,提高高校人才的就業率,為企業的培訓時長的縮減起到決定性的作用,也為整體經濟縮減提供了有效的措施。
我國在高校中,應當根據學生所學專業以及專業中所有課程特點,針對性的聘請課程與教育專家與高校教師共同成立“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通過職業與專業的具體需求,制定相符合與人才與企業雙向的教育方針,同時根據市場的需求力量,具體制定教學指標和教學難度,并且根據企業需求的人才類型去制定學習計劃和建設需求所需的實習場地,使得在校高校生在進入企業之前就擁有與自己專業相符的實際技能與知識。而且在就業中,企業與人才總是雙方面的需求,企業需要對口型專業人才,學生需要與努力相符的收入,所以在這種模式的培養中,需要雙方共同簽訂相關協議,高校負責培養與企業工作相關的高素質人才,保證學生進入企業之前就對企業文化與工作技能有所掌握,以及向企業推送合格的員工,而工作單位則是保證用人不疑,相信高校所保送人才的技術水準,給與應聘者對應的薪資酬勞,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會出現現實社會中的“裙帶關系”狀況這樣可以真正達到“訂單式”培養模式的精髓,實現高校、企業與學生三者的互贏互利。
學校應多注重和創意型企業合作,尤其是高素質,高要求及高規模的大型創意型公司,并且要和這種公司建立長久的合作關系,以行業人才需求為依據開設具有前瞻性的課程,了解企業基礎和管理人員的基本素質,工作性質內容和基本知識與主要技能,這樣在高校教學中才會有針對性的訓練和指導,通過這種建立長久合作的友好關系,可以實現與大型企業共同學習的良好機會,通過他們的資源,更加高效的簡潔的培養高素質的技術性人才。具體高校應當在教學中應結合實際快速的互聯網思維來培訓專業人才的自主解決任務的專業能力,通過大數據時代的互聯網潮流,專項定制人才培養計劃。加快技能人才培養是實現中華騰飛的歷史責任與現實需要,應用型本科藝術教育的目的是培養應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專業知識技能的人才。學生課程設置應有根據訂單培養目標,將學生進入企業崗位所需文化知識、專業技能和職業道德課程納入教學范疇。課程設置主要有四大模塊,分別是專業基礎模塊、專業核心模塊、訂單模塊、綜合實踐模塊。訂單模塊主要是根據企業對具體崗位的要求制定相應課程,提高學生適應崗位的能力,綜合實踐模塊是學生通過對實際項目的設計,提高實踐動手能力,整合以前所學課程。
在藝術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學習所用教材應具有實踐操作性和針對性。學校與企業聯合開發課程,聯合開發適應崗位特點的教材。學校聘請行業專家與專業教師針對學生具體的實習環境與就業企業,制定符合人才需求的新課程標準,制定培訓計劃,編輯具體實訓的課程資料,使學生在動手實踐之前就掌握與其相關的理論知識,不會造成學生腦中知識空缺以及不全面的特殊情況。
“訂單式”藝術人才培養除了使學生獲得崗位專業知識與實際操作能力,還會培養學生的工作道德問題,三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高校中的教育人員與企業人員應該懂得,公司想要正常的穩步運轉與效益提升,員工的品德與道德的標準是必須合格的,所以,在企業選拔人才中,不但要注重人才的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學生的工作道德品質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果在用人過程中,用到的人員品德不過關,這對公司的聲譽會有著不良的影響,同時也影響著高校與企業的良好合作關系。所以,在我們著重培養學生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同時,不要忘記加入道德標準的課程,通過“行規”對比的形式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教育,這才能讓學生很好理解與學習,讓他們不僅注重專業技能同時又重視自己的職業道德修養。
以往的教學都是以教師和課堂為中心,在教學改革中,要拋棄這種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建立“教、學、做為一體,以合作為主題的新型師生關系,采用項目教學法進行教學,在項目教學法的具體實踐中,教師是一名向導和顧問,與同學一起探索和實踐,讓同學在研究的道路上有著正確的方向與方法,使學生在獨立研究時不再迷茫。學生在研究中經過教師的悉心教導與指引,不僅會快速提高學生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而且通過與教師的合作,了解了在工作中互幫互助的團體意識。同時,對于教師來講,陪學生成長的過程也是自己眼界開闊和知識水平提升的過程,項目教學法提倡先操作后講解,先學習后教授知識,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從而通過教師的指引提高學生的創作性思維,動手能力以及合作創新意識。在項目教學中,學生與教師都參與在一個實踐活動中,在實踐中學生通過親手實踐操作,他們會體驗到在實踐中的趣味性,從而增加對于本職工作內容只是的興趣,更好的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中,成長為一個高素質可用型人才。通過這樣的培養方法也間接的加強了學校與企業的聯系,實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
實踐能力是學生在進入本職工作崗位之前的核心競爭力,在校期間,學生參加實踐是至關重要的?,F實生活中,學生實踐經驗少,動手獨立完成任務的能力弱已成為社會就業的一大現實問題,因此。高校應在藝人培養方案中突出實踐教學與實踐培訓的重要地位。需要在人才培養方案中加大實踐教學的比例,并且需要高校與企業商討,共同建立實習場地,為學生日后的理論知識學習以及實際操作能力做一個安全的保障,使理論知識與實踐教學處于相對平衡的狀態下,通過現實社會問題,將課堂知識教學與實踐課程相結合.例如大學生現在正在實行的社團活動、各種國內、國外技能大賽,創新設計競賽等,提高學生實踐創新能力。
積極創建大學生實踐基地,如建立學生專業技能實習基地、創業方法與能力實踐基地、志愿者服務基地等。就是讓學生更好地體驗社會生活,廣泛增加學生對工作環境的認識,融入工作環境。讓學生在步入社會之前就能在能力上得到提高,同時也可以減少學生即將步入社會的恐懼感,而作為學生,就應該積極參與,好好鍛煉自己,早日成為符合企業實際需求的“適崗人才”。同時,學校應完全利用企業的有效資源,例如企業的專業設備,專業技能培訓書籍,以及專業人員來共同參與到學生實踐操作中來,一方面為高校節省實踐培訓資源成本支出,另一方面為企業與教師實現雙師型的狀況提供重要支持。另外就學生創業來講,應聘請專業創業顧問,提升學生創業知識水平,設計工作室實體,為大學生實踐、創業、成才的提供平臺。
為了適應教育改革發展的新形勢,高校應深入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進一步提高教師的技術應用能力和實踐能力,形成和一支教育觀念新,改革創新意識強,有較高教學水平和較強實踐能力的教師隊伍。組織教師到企業實踐是提高教師專業能力的有效途徑和措施,請企業結合教師專業安排實踐崗位,指定技術過硬的企業專家或專業能手指導教師進行企業實踐,并要求實踐教師要盡快的熟悉企業運作流程,了解當前行業發展新形勢,嚴格遵守企業的規章制度,帶著問題進企業,帶著收獲出企業,這對提高教育水平和學生的職業能力具有積極的意義。
“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培養了一批又一批既有理論知識又有實際動手能力的學生,這成為應用型本科藝術教育的一大亮點。這樣的企業在接收到實習人員時,很快這些新入職的員工能獨立完成公司所交付的任務,成為公司中不可缺少的一份骨干力量,同時也使新入職員工的薪資待遇滿足其需求,這樣整個城市的幸福指數也會逐漸提高,國家安全因素也會逐漸趨于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