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陽縣文化館 325400)
目前,我國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水平逐漸提升,對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更多追求和需求,文化館的工作面臨著新的形勢和更高挑戰,作為一個公益性的文化事業發展部門,文化館必須要肩負起公益文化培訓的使命任務,促進群眾文化更好的傳播發展,推進大眾文化意識不斷創新。音樂作為文化館發展群眾文化中的主要藝術形式,目前在公益音樂培訓中,仍舊存在諸多問題,影響了文化館職能的發揮,不利于社會精神文明的建設,由此可見,如何做好公益音樂培訓工作已經成為現代文化館建設發展所面對的重要問題,值得引起關注和深思。
現如今,國家的發展已經進入到經濟新常態趨勢中,在此背景下國家文化發展的作用愈加突出,既面對著更為充足的發展機遇,與此同時也面臨著迫切的發展需求,在人們對精神文化層面的追求不斷提升的驅動下,國家公益文化培訓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必須要做出改變和更多貢獻,才能夠讓公益文化培訓不再流于形式,由以往的空泛口號變為傳播文化的有效載體和物質媒介。文化館作為落實國家公益文化培訓的基層單位,必須要認清形勢,創新并積極實踐公益音樂培訓活動,讓人民群眾可以意識到音樂這門藝術給自身精神層面、文明層面多帶來的重大意義和價值影響,不斷提升群眾文化音樂活動的水平和藝術價值,在滿足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時,滿足國家發展和精神文明建設的要求。因此,目前我國文化館的公益音樂培訓可以說面對著十分迫切的雙重需求,做好這項工作能夠給國家公益文化培訓提供更多發展契機和更好成效。
總體來看,我國各個地區的文化館在國家大力推進公益文化培訓的號召下,愈加認識到這項工作開展的重要意義,積極參與到公益音樂培訓的創新改進中來,一定程度上增強了文化館公益培訓的有效性,不過在具體實施中仍舊存在一些缺陷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首先,與群眾實際需求脫節。群眾是文化館公益音樂培訓的主要對象和參與者,一些文化館在落實這項工作中,只是為了完成政府或者相關部門關于公益培訓的任務,所以音樂培訓過于表面化和形式化,培訓時間不長,導致群眾對音樂知識的獲取一知半解,未能獲取深入學習音樂活動和技能的機會,存在培訓和群眾實際需求脫節的問題1。
其次,音樂課程開設趨于單一。各地文化館作為落實文化建設事業的前進軍,在當地匯集了豐富且大量的文化資源,加之國家對文化館工作財力、物力和文化資源保護方面的大力投入,文化館兼具物質資源和文化資源,然而在實際開展公益音樂培訓中,卻未能充分利用這些資源,音樂課程的開設逐漸單一化,沒有拓展出新形式的音樂課程。
最后,未走入群眾生活深處。音樂文化源自于生活,卻又高于生活,很多文化館組織開班的公益音樂培訓活動,讓百姓覺得高高在上,無法參與進其中,難以在培訓中產生生活和情感上的共鳴,培訓工作沒有植根于實際生活,所以無法走入群眾生活深處,只能是無根之木、無本之源罷了。
文化館需要積極學習并落實《黨的十三五規劃綱要》、十九大會議重要精神,明確黨和國家對文化館公益培訓事業的要求和指導方向,承擔起文化館肩負的公益文化培訓重任,將其作為傳播民族文化的途徑,明確公益音樂培訓的目標理念。在工作中堅持以群眾需求為音樂培訓的導向,以現代化的科學培訓理念為指導,在公益音樂培訓中貫徹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組織舉辦豐富多樣的音樂文化活動,在人們心中牢牢樹立起公益文化培訓的理念,從而提升群眾的理解度、滿意度和參與度。
比如,平陽縣文化館積極學習并落實相關政策指示精神,在工作中堅持以群眾需求為公益音樂培訓的方向,在公益音樂培訓中貫徹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組織舉辦豐富多樣的音樂培訓活動,目前每年舉辦春季、夏季、秋季三期公益課堂,每期開設的音樂公益課程都為針對不同群眾開設,如少兒聲樂班、成人聲樂班等。另在聲樂班教學中老師會安排學唱愛國歌曲,還有專門開設教唱愛國歌曲的公益課堂,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學員們的愛國主義情懷。
文化館首先要對自身擁有的文化資源和物質資源進行整合,將其充分利用到公益音樂培訓活動的組織與實施過程中,提升資源的利用價值,為參加培訓的人員提供更優質的培訓服務,從何提升培訓的實效性2。此外,更新思想觀念,不再盲目追求“表面工程”,而是將培訓質量作為追求目標,讓學員可以切實從音樂培訓中有所得,并且引導學員將自己的音樂能力融入到群眾音樂文化的建設發展中,將學員變成發展、傳播群眾文化的一種流動資源。
比如,平陽縣文化館選擇適合群眾學習的音樂培訓課程,并提供多種形式的音樂培訓課程,如從聲樂課拓展至合唱課,成人聲樂合唱、少兒合唱,器樂課有竹笛課、尤克里里課、非洲鼓課程、布魯斯口琴課程,另與舞蹈相結合,如大鼓舞課程,與非遺相結合,開設漁鼓課程,使更多的人了解漁鼓,傳播漁鼓文化,為保護非物質遺產提供一種新形式。另平陽縣文化館成立平陽縣文化館樂民文化志愿服務隊,邀請社會上優秀教師、文藝者加入,為平陽縣公益培訓增添一份助力。
目前更多的課程培訓對象針對基層市民,對于農村人群、軍人、還有特殊群體等一些社會關注度少的群體開設的課程較少。文化館要針對這些學員,制定適合的專項音樂培訓,主動了解并分析其特點進行開課。
比如,平陽縣文化館帶著公益課程進入農村,給農村的幼兒上聲樂課、給村民排練民樂;把公益聲樂課帶進特警大隊,豐富了特警大隊的警營文化生活,又培養了特警隊員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公安事業的自豪感和使命感,為構建和諧警營,增強凝聚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開設引進人才聲樂培訓班,陶冶其情操,讓這些引進人才感受音樂文化的樂趣。
文化館要將公益音樂培訓工作植根在生活中,深入走進群眾內部了解群眾實際的音樂文化培訓需求,將音樂與生活深度融合到一起,在培訓中避免使用晦澀難懂的音樂專業術語,而是要增加具體生動的舉例子措施,讓文化水平不高的學員能夠學會、聽懂,采取言傳身教、深入淺出的教學策略,促使學員在培訓中積累更多的音樂知識和技能。
比如,少兒、青年、中老年,他們接收的教學形式是不一樣的,少兒更喜歡活躍生動的課堂,引人入勝的教學內容,對所學內容會更容易吸收;而青年喜歡老師能夠讓他們在有限的時間里學會更多知識,對課堂教學質量上要求比較高;而中老年參與培訓更多的是重在參與,不在多而在精,希望老師能夠耐心的教導。
因此平陽縣文化館在公益培訓選擇老師上,更注重老師講課水平、對課堂的把握度、對學生的教學方式,使不同年齡段的學員們在公益培訓課堂上能夠受益匪淺。
總之,新形勢下文化館要認清自身踐行公益培訓工作的重要使命,肩負起這一責任,深入分析目前本館開展的公益音樂培訓中所存在的實際問題,采取有效的應對策略提升音樂文化培訓水平和成效,以便推進國家公共文化服務水平不斷提升,更好的滿足群眾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注釋:
1.張移動.如何開展文化館公益性培訓[J].文藝生活·下旬刊,2018(12):268.
2.張秋艷.文化館開展群眾性聲樂培訓工作的探討[J].明日風尚,2018,000(007):P.386-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