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銀 笙

1940年歲尾,詩人郭小川來到延安即進入馬列學院(后改為中央研究院)文藝理論研究室學習。不久,便結識了在中國女子大學學習的杜惠。慢慢來往多起來。延安中央研究院一排窯洞下,從山頭伸向延河畔有一片漫坡地,四季花草旺盛,人們叫它“巴爾干半島”。郭小川和杜惠等幾個意氣相投的朋友常在這里散步。小川多次向朋友們朗誦他的詩作,引起了杜惠的欽佩。郭小川在《延安生活雜憶》中回憶說,“作為人們談料的,不是別的,而是文學與戀愛。文學與戀愛,二者這般密切,流行在人們口頭的語匯,是‘靈魂的美’,是‘文學氣質’”。
杜惠是一個有棱角的女子。1936年曾自發組織同學從教會學校出來,組織募捐支援抗戰。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后隨吳玉章、林伯渠來到延安。1941年9月,女大停辦并入延安大學,跟女大同學交往的男同學紛紛挑選心儀的姑娘。一天,杜惠突然收到郭小川的一封長信,先是描繪了延安美麗的山川,又回敘一年來的純真友情,最后拋出丘比特之箭,說,“我的一顆熱烈純樸的心,時刻等待著你同樣的回應!”信寫的像一首散文詩令人感動,但杜惠并沒有做出反應,這對小川打擊很大,他甚至想離開延安,是為逃避這場沒有結果的愛情。正在他主動要求參加正在組建的下鄉社會調查組時,小川的朋友張丙南知道了這件事,立即找到杜惠,詳細介紹了小川的個人及家庭背景,又對小川的才華和人品表示了贊賞。杜惠心動了,幾個女友也輪番勸她接受郭小川,她終于向愛情之神屈服了。
1942年初夏,位于棗園的西北公學的窯洞修好了,在該校學習情報工作的杜惠搬到棗園。那時延安的年輕夫妻和戀人只有周六和周日才能見面,郭小川堅持在假日接送杜惠,兩人感情愈加親密。他倆決定在1943年春節結婚。帶著這個喜訊,他倆一起去看望像慈父般關懷著自己的吳玉章老人。吳老向他倆祝福,問還有什么困難?杜惠想向組織申請一床被子。吳老想了想說:“現在敵人封鎖邊區,物資很困難,被子我幫你們解決,棉花可在學校買幾斤,被里被面嘛……”他指著窯洞墻上掛的用白細布做的世界大地圖笑呵呵地說:“這足夠做一床很大的被子啦!”“那您工作用什么地圖呀?”吳老深情地說:“地圖一天都離不開,組織上早就決定給我換幅新的,我本想再堅持用兩年舊的,這下你們先用了它。蓋著世界地圖結婚,很有意義啊。等打敗日本鬼子,你們再換新的。”
那時結婚,自然簡樸,與小川同住的另一位同志搬到別處,小川用黃土堆了一對單人沙發,上面鋪了張老羊皮,墻壁上貼著吳老的賀聯:上聯是“杜林深植慧”,下聯是“小水匯為川”。
簡陋的鋪上是那床世界地圖縫制的被子,在窯洞里顯得別致新穎。婚禮由文藝理論研究室主任歐陽山主持,黨支部書記劉白羽證婚,都講了鼓勵的話。伙房的同志燒了一大桶紅棗綠豆粥,小川為他們每人盛一碗,一撥人吃完,洗凈碗筷再招待下一撥,這就算是豐盛的宴席,大家都很高興。
其時,郭小川在他的《晨歌》中寫道:“我來了/我的延河/我是你的一條小支流呀/投奔你/自我從幻麗的夢里帶來的/笑的碎響/和低吟的/我的歌”,“我走在白色的霧層里的山坡上/像是一個騰云駕霧的小仙童/到深山的古泉/取圣水”。愛情使他的寫作靈感熊熊燃燒起來。
新中國成立后,郭小川曾擔任中國作家協會秘書長并晉升為作協黨組副書記。1959年,廬山會議掀起階級斗爭新風暴。作協黨組把郭小川同彭德懷掛上了鉤,開展重點批判。罪名是:在復查“丁、陳反黨集團”中“經不起考驗”,“形勢發生變化時,由搖擺不定走向右傾”。郭小川有口難辯。有人曾把郭小川受批判一事傳到毛澤東耳邊,主席表示“應給這個善于思索、富于幻想、熱愛祖國的詩人、公民、黨員、老戰士以絕對的自由”。1962年10月,在胡喬木的幫助下,郭小川離開作家協會,到人民日報社當了一名普通的記者。在這期間,杜惠一直跟隨他,開導他,并在生活上無微不至地照料他,使他得到莫大的安慰。
在人民日報期間,他深入基層,采訪了大量鮮活的人和事,生活底蘊更加豐厚了,視野也更加開闊,在寫作生涯上開始進入另一個輝煌時期,為大型歌舞《東方紅》和《軍墾戰歌》影片寫了解說詞。1965年,他又深入采訪了中國乒乓球隊莊則棟等運動健兒,寫了另一篇著名的通訊報道——《小將們在挑戰》。《人民日報》和《體育報》同時在顯著位置發表。他雖然屢受極左勢力迫害,然而在詩歌創作題村的開拓、思想內容的深化以及藝術形式的創造上,都進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取得卓越的成就,被稱為“中國的馬雅可夫斯基”。杜惠作為賢內助,一直陪伴著他,有時會為他抄寫他寫出的散文和詩作,周圍鄰居稱他們為模范夫妻。
不久,“文革”的風浪驟然而起。隨著政治運動向縱深發展,郭小川被隔離審查,遭到了無情的批斗、抄家,被勒令打掃廁所。隨后,又送往湖北咸寧“五七”干校勞動改造。杜惠沒有一句抱怨,也默默跟隨他到了“五七”干校參加繁重的體力勞動。
1971年,林彪事件爆發,給郭小川帶來又一次厄運。因在葉群日記中發現“文藝問題找郭”六個字,他被說成與林彪集團關系密切。要說“密切”,得追索到杜惠上女子大學時,葉群正好在那里工作,杜惠的黨的關系介紹信就是交給葉群的,葉群喜歡杜惠。后來,葉群和林彪結婚,他們有幾次接觸,但畢竟地位和工作懸殊,沒得到任何幫助。但在批林過程中,郭小川作為重點人又被審查了許多日子,連兒子結婚也不讓他回去,更不允許兩位新人來看望他。幾年后,政治氣氛稍稍放松時,武漢軍區政治部借這位著名詩人和記者幫助寫《前進在五七道路上》影片的解說詞,解說詞一炮打響,轟動軍內外。不料江青從銀幕上發現了郭小川的名字,勃然大怒,責問:“郭小川到處亂竄,有沒有人管他?”這句話一傳出,郭小川只好返回湖北“五七”干校,繼續勞動、接受審查。1974年底,文化部咸寧“五七”干校的大部分人回北京分配工作。但郭小川例外,他被從咸寧“五七”干校直接轉移到天津靜海縣團泊洼干校繼續審查,不幸意外身亡。
郭小川雖然遠離我們了,但他留下的詩句今日吟誦起來仍然那么親切上口,鏗鏘有力,聽吧——
戰士自有戰士的性格,不怕污蔑,不怕恫嚇;
戰士自有戰士的抱負,永遠改造,從零出發;
戰士自有戰士的膽識,不信流言,不受欺詐;
戰士自有戰士的愛情,忠貞不渝,新美如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