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楚耘
5月30日,中國CGTN女主播劉欣與美國FOX商業頻道女主播翠西·里根就中美貿易等相關話題進行了一場對話。劉欣在回答翠西提問時例舉了中國民營企業數據:中國80%的就業是由民營企業提供的;中國80%的出口是由民營經濟提供的;中國65%的創新是由民營企業完成的;中國一些領先的公司,比如因特網公司、5G公司都是民營企業。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民營經濟由小到大、由弱變強,已日漸成為推動我國經濟發展、優化產業結構、繁榮城鄉市場、擴大社會就業的重要力量。
從投資總量占比看,在制造業領域,目前民間投資的比重已經超過八成,民間投資已經成為投資的主力軍。從促進產業發展看,我國65%的專利、75%以上的技術創新、80%以上的新產品開發,是由民營企業完成的。從吸納就業看,城鎮就業中,民營經濟的占比超過了80%,而新增就業貢獻率超過了90%。從經濟的貢獻看,截至2017年底,我國民營企業的數量超過2700萬家,個體工商戶超過了6500萬戶,注冊資本超過165萬億元,民營經濟占GDP的比重超過了60%,撐起了我國經濟的“半壁江山”。
然而,盡管民營企業貢獻巨大,但營商環境卻不盡如人意。有關部門調查民營企業融資問題發現,被調查民營大企業感知“融資難融資貴”有所緩解的比例不足四成;有近3/4的企業希望政府能夠“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民營企業的發展陷入融資困局,與在融資方面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不無關系。作為國民經濟重要的參與者、貢獻者,要充分激發民營經濟的活力和創造力,當務之急是給予民營企業公平的營商環境,消除民營企業在融資過程中遇到的所有制歧視,消除對民營經濟的各種隱性融資壁壘,保證各類所有制經濟依法公平參與市場競爭。
今年2月14日,中辦、國辦印發《關于加強金融服務民營企業的若干意見》,提出5大類18項具體而翔實的內容。目前,圍繞融資難融資貴、減輕負擔、公平競爭等重點問題,有關部門正研究制定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相關文件,將明確企業家參與涉企政策制定的規范化機制,切實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而當前民營企業最為需要的支持政策也是:減輕企業稅費負擔、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建設公平競爭環境、放寬市場準入和限制、完善政策執行方式等。
民營經濟作為國民經濟主力軍,在穩定增長、促進創新、增加就業、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意義重大,有關部門不能空喊口號,將政策落實并盡快取得實效,才是真抓實干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