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盟 李成玉 朱明桐
近年來,區塊鏈已成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眾多國家政府及互聯網金融相關業界研究的重點及熱點話題,涉及供應鏈的相關領域也不例外,供應鏈是將供應商、分銷商乃至至終端消費者等節點串聯成一個服務整體的業務鏈條,供應鏈管理的核心目的是對物流、資金流、信息流進行有效整合,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但在新的時代環境下,供應鏈管理也面臨著眾多機遇與挑戰。
目前,供應鏈管理中還存在著數據透明度低、信任機制不健全、難以溯源查責等問題,而區塊鏈技術可以很好地解決當今供塊鏈各環節存在的現實問題,其以完全去中心化、相對開放性、高度自治性、數據不可篡改性、透明度高等特點,與當今供應鏈管理相關環節各方發展需求相契合,故將區塊鏈技術引入到供應鏈管理的過程中,在有效提升供應鏈管理整體運行效率及服務質量的同時,還可以有效降低系統運行風險和成本,實現對供應鏈管理新的變革。
區塊鏈首先在2008年由一名叫做“中本聰”的日本學者發表的奠基性論文《比特幣:一種點對點電子現金系統》中所提出,“區塊鏈”是分布式計算、非對稱加密技術、共識機制、點對點傳輸等計算機技術的集成與應用模式,區塊鏈的本質是其通過非對稱加密技術將一個去中心化、去信息的數據庫中的記賬信息,通過時間先后順序排序形成鏈式結構;通過互聯網廣播技術,是參與者進行記賬,并通過事先約定的準則生成區塊。因為區塊是通過參與人集體共識建立起來的,每一個參與者的數據庫中都含有區塊數據,故無法被私人篡改。由此,區塊鏈技術具有高度的信任與共享機制。
區塊鏈技術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共識機制和安全可信等特點,區塊鏈技術已從單一的金融領域應用拓展到到經濟社會的各業界領域,經深入研究,對區塊鏈技術的技術特點總結如下[2]:
(1)去中心化:區塊鏈數據的存儲、驗證和記賬等過程均采用可信任的具有分布式存儲功能的系統結構, 這樣可以省去中介結構造成的大量的成本消耗,同時,區塊鏈技術并不是由中心機構建立節點間的信任關系,而是以數學方法為基礎進行計算的方式, 以此便形成了可信任的系統結構。
(2)不可篡改:區塊鏈技術為數據增添了時間維度,區塊鏈中的數據區塊是以時間順序進行存儲,構成不可篡改的數據鏈條,具有極強的可追溯及可驗證性,所有交易行為都因“時間戳”的存在而貼上了一套不可篡改偽造的真實數據.
(3)共識機制: 區塊鏈基于特定的共識算法來使分布式系統中各節點均可驗證區塊數據,從而解決節點間的信任關系,這既提升了認證的準確性,也提升了數據的透明公開性。
(4)安全可信: 區塊鏈技術采用非對稱加密技術對原始數據進行加密處理, 其參與節點賬戶的身份信息是經過加密處理的,能夠實現對個人用戶隱私的保護,既實現了數據的透明公開性,也對用戶信息的安全做出了保證。
供應鏈是由包括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零售商乃至最終消費者連成一體的功能性網鏈結構[3]。整個業務鏈條上,現金流、實物流、信息流、商流相互交錯運行,錯綜復雜,僅靠單一鏈主為核心的協調機制已經無法協調供應鏈各方,而將區塊鏈技術應用到供應鏈管理則為一套切實可行的方案,業界普遍認為區塊鏈技術適用于多方協作應用場景,區塊鏈的“去中心化”模式為解決供應鏈核心企業管理能力不足、系統效率低、供應鏈數據透明度低、溯源能力差等問題的解決提供了新的曙光。
首先,區塊鏈技術能使供應鏈管理各方加以數據變得透明公開,使供應鏈節點企業可以隨時發現和處理供應鏈各環節的出現的問題,進而提升供應鏈管理的效率。其次,由于區塊鏈技術的時間戳特性及數據不可篡改等特性,可以充分解決供應鏈各節點企業間的責任爭議。最后,其去中心化的運行模式可以很好地解決供應鏈管理中核心鏈主管理能力不足問題。
(1)提高核心企業對供應鏈的溯源能力
因為區塊鏈的共識機制要求在大部分節點參與驗證才可以在區塊商添加交易數據,保證區塊鏈數據不可篡改,當供應鏈上出現糾紛時,由于“區塊鏈”記錄了將企業之間的各類交易信息且具有不可篡改性,這樣便可以進行數據溯源,使得解決機制就變得更加容易[4]。
(2)加速供應鏈管理效率
區塊鏈共享數據的透明性及不可篡改性,可以對供應鏈中商品所有權變化進行實時跟蹤,這極大提升了供應鏈管理中交互數據的準確性,進而提升供應鏈管理運作效率。
(3)促進資金流融通
區塊鏈通過純數學算法來構建供應鏈聯盟的“共識機制”,使得鏈間企業以一套統一的且進行協商確定的標準進行運營,從而提升供應鏈金融各節點企業間的資金流動能力[5]。
綜上所述,將區塊鏈技術與供應鏈管理相結合符合新時代發展的潮流,因其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共識機制和安全可信等特點,改變了傳統供應鏈的“中心化”管理模式的布局,解決了傳統供應鏈管理核心企業管理能力不足、系統效率低、供應鏈數據透明度低、溯源能力差等問題,極大地促進了供應鏈企業運作效率的提升,實現了對供應鏈管理新的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