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邵君,周祖才
(湖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交通信息學院,武漢 430079)
目前,中國已經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職業教育體系,每年的新增勞動力中,職業院校畢業生占到70%,職業教育質量直接關系到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2019年2月13日,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的通知。該“方案”明確提出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的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把職業教育推上了前所未有的突出高度,同時強調了產教融合、校企聯合仍然是職業教育發展的一個重點。
現代學徒制是通過學校、企業深度合作,教師、師傅聯合傳授,對學生以技能培養為主的現代人才培養模式。現代學徒制與校企合作和新型學徒制的差別在于現代學徒制是教育部統籌設計下的一種將職業學校和企業培訓結合的校企雙主體育人的正式教育制度,也是以學習并掌握崗位技能為核心的人才培養模式。
本文將對現代學徒制在高職院校中的發展歷程、現狀和取得的成效進行介紹,然后針對大多數高職院校在現代學徒制試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并給出相應的建議,以供參考。
縱觀全球,德國的“雙元制”為德國的制造業提供了巨大的動力,英國、澳大利亞和美國在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基礎上分別發展了具有本國特色的“現代學徒制”、“新學徒制”和“合作教育”等人才培養模式,有效地解決企業用工需求。[1]我國在“中國制造2025”、供給側改革等一系列策略背景下,對職業教育培養的人才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代學徒制作為發達國家培養新型技術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徑,也成為當前我國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的熱點。
2014年2月26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了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任務措施,提出“開展校企聯合招生、聯合培養的現代學徒制試點”。2015年8月至今,教育部先后確定了562家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目前第一批試點單位已完成驗收,其中124家通過驗收,32家暫緩通過驗收,3家不通過驗收,2家延期驗收。
經過近幾年的探索及實踐,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不斷改善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深化了校企合作。現代學徒制模式是在“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基礎之上建立的,隨著現代學徒制的開展,企業從只接受學生的實訓和頂崗實習,發展成為參與到學生培養的整個過程中去,使得培養的技能型人才更符合社會用人需求。
(2)豐富了人才培養模式。通過近年來的發展,我國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已逐漸由單一化向多元化轉變,企業冠名班培養、訂單培養、校企雙元主體培養、工學交替培養等形式豐富。[2]
(3)促進了區域經濟發展。現代社會很多企業由于缺少技能技術專業型人才,使得其自身發展受到制約。現代學徒制試點實踐以來,針對行業和企業所需人才進行針對性培養,為地方經濟產業發展提供了大量的后備人才和不竭動力。
隨著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在各高職院校持續開展,雖然部分院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從職業教育和企業發展整體來看,現代學徒制并沒有根本性的突破,在實際推行過程中,暴露了較多問題和不足。下面將對政府、學校、企業和學徒四個層面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說明:
近幾年,在教育部發布的關于職業教育改革的指導性文件中,多次提出了加強現代學徒制的建設。但是在政策法規制度和具體有效措施方面仍存在較大的不足。
2.1.1 缺乏規范統一的政策法規制度
現代學徒制需要政府、學校、企業和學徒多方共同參與才能實現,其中政府在現代學徒制工作開展中起著主導和規范全局的作用。盡管目前在國家層面鼓勵高職院校發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但在我國《高等教育法》、《職業教育法》和《勞動法》等法律中,并沒有相關條文確定現代學徒制的法律地位,也沒有涉及校企合作雙方責任和權益的部分,這就導致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缺乏具體的法律約束,學生作為學徒的切身利益也無法得到保障,不利于現代學徒制的實施。
2.1.2 缺乏具體有效的保障措施
通過調查研究發現我國現代學徒制改革的形式大于內容。政府對于現代學徒制的宣傳力度不足,造成不少企業和學生對現代學徒制這種人才培養模式認識不足,他們在參與現代學徒制的建設過程中,只是敷衍地完成各自的工作。政府相關部門職責不明確,相關的獎勵措施和政策紅利得不到實施,缺乏清晰的財政補貼或稅收減免等保障措施。經費保障的缺乏無法調動企業的積極性,政策法規保障措施的匱乏也增加了高職院校建設現代學徒制的困難。[3]
高職院校作為現代學徒制工作開展的核心陣地,學校的教學質量直接關系到現代學徒制建設的成效,但從目前試點院校建設情況來看,教學質量已成為了制約高職院校現代學徒制建設發展的關鍵因素。
2.2.1 課程體系和專業設置偏離企業實際需求
目前企業作為現代學徒制的辦學主體,地位并不突出,大部分高職院校在進行課程體系和專業設置時仍是以學校為主導,由各專業教師團隊來制定相關的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標準和教學評價體系。這就導致學生在校內所學的專業課程并不能很好地與企業所需的崗位技能相對接,進而培養出來的學生普遍缺乏足夠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很難滿足企業的實際需求。
2.2.2 雙師隊伍建設不足
在教育部發布的《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中,明確指出現代學徒制的教學任務必須由學校教師和企業師傅共同承擔,形成雙導師制。[4]但目前我國高職院校的教學團隊仍是以專任教師為主,企業很少參與到學生培養過程中去。近幾年教育部門和學校不斷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高職院校的雙師素質教師比例有所提升,但由于針對雙師的認定始終沒有權威的標準和方法,所以雙師隊伍質量參差不齊,雙師型教師的實踐能力仍有待提升。
當前,在現代學徒制試點過程中,政府和學校積極響應,而企業作為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主體之一,則一直表現得較為冷淡,主要原因包括兩個方面:
第一,企業的本質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看重當前利益。而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下,企業需要投入一定的人、財、物力,并用3年的時間對學徒進行培養,學生3年后是否留在企業以及能否給企業帶來利益尚不確定,企業承擔投入風險較大。[5]
第二,對于企業而言,學生在實習過程中的工作崗位不好設定。技術要求高的崗位,學生因實踐經驗不足,無法勝任;而那些非技術崗位,又會使學生覺得自己是廉價勞動力,導致學生的工作積極性不高。同時,學生在企業的實踐活動也會造成企業的生產效率和質量下降。
在現代學徒制模式下,學生作為學校和企業共同的培養對象,理應具備學生和學徒“雙重身份”。但從目前試點院校反應的情況來看,這種“雙重身份”并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實現,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學生自身對現代學徒制認識不夠。受傳統教育的影響,大多數學生和家長認為“學徒”二字代表著社會最底層的群體,學生學習知識就應該在學校,而不是去企業充當廉價勞動力,這使得他們從內心里抵觸“學徒”這個身份。
第二,高職院校的學生普遍沒有清晰的職業規劃,對自己的未來和想從事的工作都十分迷茫,學生不確定自己畢業后是否會留在這個企業,所學的知識技能是否能適應以后的工作需要,致使學生作為學徒學習積極性較低。
第三,學生在企業當學徒期間,相關的權益和技能學習得不到保障。企業對學徒的保險、工資沒有統一的標準,企業師傅一般同時帶多個徒弟,學徒的技能提升主要取決于師傅,部分學徒與師傅的溝通交流不暢,會導致其技能提升效果不明顯。[6]
要確保現代學徒制建設順利實現,政府必須在國家層面進行頂層設計,自上而下建立具體的制度和管理體系,通過政策制度來引導學校和企業有效開展現代學徒制工作,通過法律法規來保障參與方的權益和責任。具體建議包含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建立現代學徒制的相關制度。制定職業資格證書認證制度、雙師資格認證制度、合理的勞動用工和學徒培訓制度等;確定企業參與高職教育的體系制度;加強教學評價管理和過程管理,優化教師、師傅和學生的考核機制等。
第二,出臺相關激勵措施辦法。對參與現代學徒制建設的企業和學校提供財政補貼,稅收減免,政策獎勵等多方面支持,從而提升學校和企業的責任感和社會服務意識,為我國的建設和發展輸送高質量的技術人才。
第三,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確保學生學徒“雙重身份”的社會地位,保障學生在接受學校和企業聯合培養過程中的安全性和合法權益。
試點院校要深入企業開展調研,全面了解合作企業的崗位設定和對應的技能和素質要求。學校應加強內涵建設,融合企業需求,深化教學改革。在課程體系和專業建設方面,通過校企雙方共同商討制定出最合適的課程體系與培養模式,實現專業設置與企業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畢業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對接,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和針對性。[7]
高職院校需加強打造現代學徒制雙導師教學團隊,吸引企業高技能人才到學校來教學,激勵學校雙師教師進企業去鍛煉。加大人事制度改革力度,打通企業和職業院校的通道,實現學校和企業之間的人員互聘,資源互享;同時建立完善和規范的制度,從整體上全面提升團隊的專業能力和業務水平,打造高質量的雙導師團隊。
企業是現代學徒制的關鍵部分,如果沒有企業來做支撐,現代學徒制就不可能有效執行。為了充分發揮企業在現代學徒制建設中的重要作用,需要由內向外促進企業承擔自己的職責。企業自身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的培養,而企業所需的人才不僅僅技術水平要高,更注重的是其對企業的忠誠度,企業要意識到現代學徒制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意義深遠,要看到現代學徒制對企業“選、用、育、留”上的優勢,以及企業擴大品牌的途徑效應。同時,政府和學校也應加強提供經濟補貼或技術支持等實質性的支持,創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吸引更多企業加入到現代學徒制教育中。
首先政府、學校和企業要持續加大對現代學徒制教育方式的宣傳力度,加快確定適應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下的相關制度、標準、方案以及措施,使家長和學生能主觀接受并理解學生的“雙重身份”。同時高職院校學生要結合自身專業特點,做好清晰的學習計劃和職業規劃,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注重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的提升。
本文基于當前國內各大高職院校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開展現狀,總結現階段現代學徒制建設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針對制約現代學徒制發展的根本原因進行深層次的分析,提出推進現代學徒制有效開展的具體建議,從而有利于進一步提升我國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