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蘭蘭,周平生,林色奇,程仕萍,簡 暉,呂愛平,查青林
(1.江西中醫藥大學研究生院 南昌 330004;2.江西中醫藥大學國際教育學院 南昌 330004;3.江西中醫藥大學中醫基礎理論分化發展研究中心 南昌 330004;4.江西中醫藥大學護理學院 南昌330004;5.江西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 南昌 330004;6.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香港;7.江西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治未病科 南昌 330012)
中醫健康狀態是運用中醫整體觀念和辨證思維對個人健康狀況的描述,一般描述為疾病狀態或健康狀態,但在這兩種狀態之間,有一種似病非病,似健康非健康的亞健康狀態。如李燦東教授將中醫健康狀態分為:未病狀態、欲病狀態、已病狀態[1]。醫學目的正在經歷由“治療疾病”向“維護健康”的轉變,李燦東教授認為,維護健康的核心是把握健康狀態。準確的健康狀態辨識是后續健康指導和干預方案制定的前提。
中醫健康狀態辨識主要包括:辨人、辨病和辨證。辨人即辨體質,對體質的研究有王琦教授的九分法[2],此分類方法已經被作為當前體質辨識的標準。此外還有匡調元提出的6分法[3]以及田代華提出的12分法[4]等。辨病和辨證是中醫健康狀態的核心,兩者常需相互結合,通常中醫比較重視辨證的研究。朱文鋒教授在闡發辨證思維規律、整合諸種辨證實質內容的基礎上,創立了證素辨證學[5-7],李燦東教授在發展和完善證素辨證研究的基礎上又提出中醫狀態學[1],他指出健康狀態辨識是辨證的拓展和延伸[8,9]。根據步懷恩等[10]對健康狀態中醫辨識文獻計量學分析結果,客觀化、微觀化和系統化將是中醫健康狀態辨識的發展趨勢,而李燦東團隊[11]和周萱團隊[12]從中醫健康狀態辨識模型進行了有益的探索,這也有利于中醫健康狀態辨識的客觀化發展。此外,中醫強調整體觀念,即健康狀態與時間節律、地域環境、心理和社會等因素都有一定的相關性。
本研究直接依據《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13]進行體質辨識;參考《中醫婦科常見病診療指南》進行辨病和辨證。考慮到女性月經周期節律的獨特性,本研究將月經周期階段亦作為女性中醫健康狀態辨識依據。
女性中醫健康狀態辨識內容包括以下四方面,分別為疾病辨識、證型辨識、體質辨識、生理周期辨識。具體辨識流程如下:
首先采用疾病辨識模型辨識已病、未病或欲病狀態。
疾病狀態辨識基于《中醫婦科常見病診療指南》****** 中華中醫藥學會.ZYYXH/T210-2012中醫婦科常見病診療指南[S].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2012.**** 中華中醫藥學會.亞健康中醫臨床指南(ZYYXH/T2-2006)[S].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6.(以下簡稱《指南》)月經病的診斷標準,依據月經周期、月經量、行經時間和經期或經期前后伴隨癥狀來辨識,符合疾病診斷標準的即為已病狀態;前述疾病診斷指標異常,但未達到疾病診斷標準,辨為欲病狀態,該辨識方法參考《亞健康中醫臨床指南》******* 中華中醫藥學會.ZYYXH/T210-2012中醫婦科常見病診療指南[S].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2012.**** 中華中醫藥學會.亞健康中醫臨床指南(ZYYXH/T2-2006)[S].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6.中亞健康的診斷標準;若無疾病相關癥狀表現則辨為未病。
對疾病辨識為已病或未病狀態的患者進行證型辨識。
證型辨識采用證素辨證模型辨識。證素辨證模型基于《指南》的辨證內容,將證型分解為臟腑病位、氣血陰陽虧虛和病邪性質,構建癥狀與證素的判別關系。基于證素辨證模型可辨識臟腑病位、氣血陰陽盈虧狀態和病邪性質及強弱。
體質辨識的目的是為了使該模型能夠較全面地辨識女性中醫綜合健康狀態,本研究中體質辨識方法和標準直接依據《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13]進行辨識。
月經具有周期性和節律性,可反映女性內在生理陰陽消長和氣血盈虧的變化,一個完整的月經周期分行經期、經后期、經間期、經前期四個階段[14]。對于既往月經周期規律或有一定規律性的患者,根據其月經記錄數據推算月經周期階段。

圖1 女性中醫健康狀態辨識內容與辨識流程
基于夏桂成[15]等婦科專家的臨床經驗,月經周期性變化與機體內在陰陽消長密切相關,不同月經分期,機體內在陰陽消長狀態不同,隨著經血的充盈與排泄,機體的氣血盈虧也發生周期性變化。這種氣血陰陽消長變化不一定會表現為可診查到的癥狀,是機體內在功能變化的需求。因此,在進行女性健康狀態辨識時,應充分考慮月經所處分期,以推測機體內在氣血陰陽消長狀態。
上述4個方面分別從4個維度展示了女性中醫健康狀態內涵。綜合上述,可以對女性中醫健康狀態辨識內容和辨識流程進行概況(圖1)。
以《指南》關于生理周期疾病診斷標準為基礎,提取月經病診斷規則,并進行數字化和標準化處理,構建便于計算機進行自動辨識的疾病狀態判別規則。
證素辨證的依據是四診信息(即四診采集的癥狀體征)。證素辨證模型的構建包括以下3個步驟:首先利用文本挖掘技術從《指南》文本中提取癥狀-證素的關系,建立癥狀對證素判別的權重值表;其次是從權重值表中提取不重復的癥狀,并按照中醫診斷理論將癥狀進行分類,形成證素辨證問卷;最后基于證素辨證問卷和癥狀-證素權重值表構建證素辨證模型。
2.2.1 辨證文本分解與癥狀-證素權重值計算方法
2.2.1.1 辨證文本分解:
基于《指南》中與月經病相關的辨證文本,利用XML編輯工具對文本進行知識元和知識部件標記,每個證候為一個知識元,知識部件包括癥狀體征、脈象、舌象、疾病、證型。標記后的文本通過XML轉換工具轉換為Access數據庫數據進行管理。利用自然語言處理工具將各部件文本進行分詞處理,并進行術語規范、語義消歧處理。證型術語按照證素辨證的要求分解為病位和病性證素。
2.2.1.2 癥狀-證素關系權重值計算
采用關聯規則分析方法計算癥-證關聯的置信度和頻數,剔除關聯頻數<2、置信度<50%的癥狀體征,再采用歸一化處理計算保留癥狀與證素的權重值。計算過程如下:
首先,計算癥狀i和證素j的置信度,見公式(1)。

其次,剔除頻數<2和conf<50%的癥狀,對證素j與保留癥狀的關系進行歸一化處理,即可計算證素j和與其中任意癥狀i的權重值WF(證素j,癥狀i),見公式(2)。

(*公式中n表示證素中總共含有n個癥狀)
2.2.2 分類計算癥狀-證素權重值
(1)臟腑病位權重值:采用“2.2.1”項方法,計算病位證素為腎、肝、脾的癥狀-病位關系權重值。
(2)氣血陰陽虧虛權重值:采用“2.2.1”項方法,計算病性證素為氣虛、血虛、陰虛、陽虛的癥狀-病性關系權重值。
(3)病邪性質與強弱權重值:采用“2.2.1”項法,計算病性證素為氣郁、瘀血、痰濕、濕熱、寒邪、血熱的癥狀-病性關系權重值。
2.2.3 形成證素辨證問卷及證素辨證模型
基于上述癥狀-證素權重值表,提取沒有重復的癥狀信息,按照中醫診斷理論對癥狀進行分類后形成證素辨證問卷。
用戶填寫證素問卷,根據癥狀-證素權重值表,可計算臟腑病位、氣血陰陽虧虛和病邪等證素的綜合權重值,形成證素判別模型。
首先推算月經周期分期,然后參照《夏桂成實用中醫婦科學》月經周期七期的生理概況的相關內容[15],推算女性用戶當前內在氣血陰陽消長狀態。
根據疾病狀態辨識模型,得出女性生理周期疾病狀態辨識規則(表1)。
證素辨證模型是基于證素辨證問卷的內容,用戶選擇癥狀信息后,計算機依據用戶選擇結果和證素-癥狀權重值表自動辨識臟腑病位、氣血陰陽盈虧與病邪情況。
3.2.1 證素-癥狀權重值(表2-4)
3.2.2 證素辨證問卷(表5)
根據女性月經記錄數據可以推測女性所處月經周期的分期,具體推算步驟如下:①從兩次月經首日的日期差計算月經周期;②月經周期天數減14日為經間排卵期[16];③經間排卵期到月經首日前一天為經前期;④行經期為月經首日至月經干凈日期;⑤月經末日后一天至排卵期前。上述計算結果可參考機體內在陰陽消長狀態與月經分期的關系(表5)。
疾病辨識模型可識別已病狀態下月經病的疾病類型和欲病狀態下的傾向發病類型,證素辨證模型可以得出月經病癥狀與臟腑、氣血、月經分期的關系。月經周期辨識可得出內在陰陽消長和氣血盈虧狀態,最后結合體質結果,可得出女性中醫健康狀態。
根據辨識模型結果,月經病與腎、肝、脾三臟關系最為密切。與腎相關的權重值>9的癥狀及權重值分別為:腰膝酸軟或疼痛(27.21)、頭暈或眼睛發花(21.19)、自覺耳中有鳴響聲(15.91)、月經量少(9.42);與肝相關的權重值>9的癥狀及權重值分別為:胸部或兩脅部脹滿疼痛(16.07)、心中煩悶不安或急躁易怒(16.07)、乳房脹滿或疼痛(12.7)、自覺口干或咽喉干燥(9.72)、月經色較深(深紅、暗紅或紫黑)(9.72);與脾相關的權重值>9的癥狀及權重值分別為:食欲不振或進食后有飽脹感(17.19)、月經質清(12.63)、月經色淡紅(12.63)。

表1 女性生理周期疾病狀態辨識規則表
月經病癥狀體征與氣虛相關度最大,且月經癥狀的權重值均大于15,其次為陽虛和血虛,與陰虛相關度最小。與氣虛相關的癥狀體征及權重值分別為:月經質清稀(31.71)、自覺精神困倦(22.7)、自覺肢體懈怠,軟弱無力(15.2)、月經色淡紅(15.2)、頭暈或眼睛發花(15.2);與陽虛相關的癥狀體征及權重值分別為:月經質清稀(22.94)、手腳發涼,或身體某部位怕冷(22.94)、大便稀薄而不成形(22.94);與血虛相關的癥狀體征及權重值分別為:月經色淡紅(17.31)、月經質清稀(17.31)、月經量少(17.31);與陰虛相關的癥狀體征及權重值分別為:月經色鮮紅(16.18)、睡眠時間較少或失眠(16.18)。
月經病癥狀體征的與寒邪相關度最大,其癥狀體征和權重值分別為:腹部怕冷疼痛,且按上去會更不舒服(50)、手腳發涼,或身體某部位怕冷(50);再次為血瘀,癥狀體征和權重值為:月經色較深(深紅、暗紅或紫黑)(39.71);其次為氣郁,其癥狀體征和權重值分別為:胸部或兩脅部脹滿疼痛(31.4)、乳房脹滿或疼痛(24.81)、心中煩悶不安或急躁易怒(24.81)、月經夾有血塊(24.02)、腹部疼痛,按上去會更不舒服(24.02);其余相關病邪性質如濕熱、痰濕和血熱的權重值均沒有超過20。
本研究針對有月經周期的女性,從四個維度構建女性中醫健康狀態辨識模型,可反映女性綜合健康狀態。利用疾病和證素辨識對女性中醫健康狀態進行精細化分類,再結合體質辨識和女性內在氣血陰陽狀態辨識,既可以了解既往較穩定的健康狀態又可了解未來健康趨勢,辨識結果對于后續個性化健康干預方案的制定有指導意義。

表2 臟腑病位與月經病癥狀權重值表

表3 氣血陰陽虧虛與月經病癥狀權重值表
但本研究存在一定不足之處,全面的辨識需要未考慮心理、社會等因素,因其復雜性和難以規范,本模型尚未涉及。另外,月經周期階段辨識,目前只能推測氣血陰陽變化趨勢,無法將其量化。

表4 病邪與月經病癥狀權重值表

表5 證素辨證問卷

表6 機體內在陰陽消長狀態與月經分期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