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莎

舞蹈作為八大藝術派系之一,從遠古時期人類的勞動起源說發展至今天,全球各地已經形成了非常龐大的體系,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可謂百花爭鳴。而在歷史的長河中,一些舞蹈種類逐漸消逝,一些舞蹈種類不斷演變,一些新的舞蹈種類也不斷孕育出來。
西方的芭蕾舞和中國的古典舞便是在當地的傳統藝術中孕育出來的新舞種。不過,顯而易見的是,西方芭蕾舞在世界舞臺上的影響力比中國古典舞要大很多,除去一些客觀因素外,其也取決于中西方在舞蹈藝術的傳承與發展上的差異。芭蕾舞與中國古典舞的分析對比如表1所示。
從表1可以看出,無論是起源還是建立時間,中國古典舞與芭蕾舞都有很大區別。
一、前身
中國古典舞的前身為中國古代舞,雖然也借鑒了一部分戲曲、雜技、武術等相關藝術門類的元素,但主要還是傳承了中國古代舞蹈的特征。無論是最早古文獻中出現的春秋戰國時期的《大武》《云門》,還是盛唐時期由西域傳來的敦煌舞、胡旋舞,這些都是中華傳統舞蹈藝術的瑰寶,也是現在中國古典舞這一舞種的根。但這些優秀傳統舞蹈作品都因為儒家思想的禁錮和缺乏統治階級的推崇等諸多因素而失傳,人們現在只能通過相關文字和壁畫等進行考察、大致領會,而無法還原其當年的風采。
反觀芭蕾舞,其前身為歐洲宮廷舞,宮廷舞起源于歐洲民間流傳的性格舞,興盛于歐洲宮廷皇室,被認為是高貴的藝術,由于貴族和統治階級的推崇和支持而流傳至今,并衍生出了芭蕾舞這一新的舞種。而在西方一些芭蕾舞比較興盛的國家,如俄羅斯,把芭蕾舞稱為“古典舞蹈”,也就是說,芭蕾舞就是西方的古典舞。由此可見,芭蕾舞對其前身——歐洲宮廷舞的傳承是比中國古典舞對中國古代舞的傳承更完整的,由于沒有出現過內容的斷層和流失,更加有跡可循,因此其更富有傳統藝術的靈魂。
二、建立時間
中國古典舞創立于1950年,新中國成立初期,為弘揚傳統文化,創新民族舞蹈藝術,歐陽予倩帶領當時的舞蹈工作者從蘊藏豐富的中國戲曲表演中提取舞蹈素材,借鑒中華武術和雜技進行研究、整理、提煉,最終形成一套中國新式古典舞的體系。中國古典舞發展到現在有了六七十年的歷史。芭蕾舞則建立于17世紀中后期,由法國國王路易十四等親身推崇,從宮廷蔓延至民間,到今天已經有三百多年歷史。從時間上看,中國古典舞的建立比芭蕾舞晚兩百多年,在體系建立的深度和厚度上是有很大差距的。
三、審美特征
中西方的美學特點自古以來都有很大的區別,也因此形成了各自獨特的審美特征,而中西方無論是文學還是藝術的發展,都奠定在這個審美特征的基礎上。西方油畫講寫實,東方水墨追神韻;西方戲劇重臺詞,東方戲曲看唱腔。中國古典舞的審美特征講究的是“擰、傾、圓、曲”,符合中國傳統的圓形審美特征,這一點從太極圖便能看出,圓潤內斂而神秘,講究只可意會不可言傳。芭蕾舞的審美特征是“開、繃、直、立”,無論是運動軌跡還是肢體動作都是簡潔而直白,這點從西方開放直白的文化形態中也能找到共通點。因此,芭蕾舞與中國古典舞在審美特征上也體現了東西方的文化差異。
四、普及度
芭蕾舞的影響如今已經遍及世界各地,體系也越來越規范,古典芭蕾、現代芭蕾、情節芭蕾、俄羅斯芭蕾等芭蕾種類衍生出來。而中國古典舞僅僅在中國和一些華人聚居區內有一定傳播度。從普及度上來說,芭蕾舞的影響更廣,而這一差距也是舞蹈風格和歷史背景等綜合因素所致。
以上從前身、建立時間、審美特征、普及度四個角度對芭蕾舞和中國古典舞進行分析對比,更直觀、更全面地分析二者的差異性。同樣是對古典藝術的傳承與變革,芭蕾舞比中國古典舞要更加徹底和成功。在前身的可考性上,芭蕾舞更高,因為中國古典舞前身中國古代舞的歷史跨度大,留存到現在僅剩不多的文字和圖片資料,而舞蹈是動態的表演藝術,沒有言傳身教的代代流傳便無法傳襲其精髓。芭蕾舞及其前身歐洲宮廷舞直至今日都很完整地流傳下來,人們現在既能看到芭蕾舞對歐洲宮廷舞具體傳承了哪些元素,又能發現二者不同的藝術魅力,這是中國古典舞無法比擬的。
芭蕾舞誕生于文藝復興時期,符合時代發展和人們對藝術的需求,而歐洲皇室對芭蕾舞的推崇更加為芭蕾舞冠上了尊貴的身份。視角轉到東方,中國古典舞的誕生也順應了時代發展需求,抗戰時期由于對蘇聯藝術的學習,中國涌現出一大批芭蕾舞者,而在新中國成立后,我國急需挖掘屬于自己的舞種,除了各個民族民間舞以外,中國應該有直接代表古典風格的舞蹈,過去兩千年封建思想認為“舞者”身份下等的偏見也被推翻,因此中國古典舞應運而生。二者前后兩百多年的時間差距也是一大客觀因素。
芭蕾舞的審美代表了西方人的審美需求,由一開始的只為展現舞者的肢體線條美到配合情節的舞劇,從形式到內容都直接明了,配以柴可夫斯基譜曲的大量芭蕾舞劇交響樂,在世界范圍內受眾度更高。這是適應于西方的典型審美風格。相對地,雖然中國古典舞也不斷更新變革,但內斂含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典型東方審美風格很難為其他國家人民所理解。因此,即使同時誕生,中國古典舞也很難有芭蕾舞的影響力。
芭蕾舞和中國古典舞的誕生都是為了傳承傳統藝術,作為傳承人,人們應該學習芭蕾舞對傳統藝術的尊重與挖掘,作為變革者,應該學習芭蕾舞的形式和走向世界的眼界。中國古典舞的誕生其實借鑒了一部分芭蕾舞的訓練體系,那么是否可以期待將來芭蕾舞也會融入中國古典舞的影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