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蓉
在學校教育中,班主任是學生成長路上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班主任工作繁重、瑣碎,事無巨細,班主任工作的成效極大地影響著學校教育的成效。回想多年的班主任經歷,筆者有很多的感觸,現就自己感受最深的幾點來談一談。
一、立德樹人,德育為首
培養學生良好的品質是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德是人之根本,一個人要成才,首先應該成人。高尚的品質可以彌補智慧的不足,而智慧永遠無法彌補道德的缺失。如果一個人有才干,卻沒有相應的品質與之相匹配,他不僅不能為社會和國家做出貢獻,還會危害到國家、社會和他人的利益,甚至會危害到他人的生命,危害到國家和社會的穩定。他的知識程度越高,危害的程度可能也會越大。比如,一些品行低下的網絡技術人才利用黑客技術在網上盜竊他人錢財,散播計算機病毒等,其利用自己擁有的知識危害他人,危害社會。另外,那些具有很高學識又身居要職的人道德一旦缺失,后果更是難以想象。
司馬光編撰的《資治通鑒》中寫道:“自古昔以來,國之亂臣,家之敗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顛覆者多矣。”由此可見,品德教育在人的一生中有多么重要,就連孔子都要求自己“一日三省”。可在目前的教育中,家長把孩子送到學校,都希望多學知識,考上好大學,將來找一份既體面又收入高的工作,對于孩子的行為品質卻不是那么關注。教師的職責是“傳道、授業、解惑”,可為了追求分數,為了在教學評比中獲得好名次,部分教師淡化了“傳道”,殊不知教育學生首先是“傳道”,然后才是“授業、解惑”。本末倒置的教育最終會導致教育的失敗,這一定要引起教師的注意。
小學生處于人生的初級階段,其本心是善良、美好的,但他們也懵懂無知,不能明辨是非、善惡、美丑,需要教師通過課堂教學、各種活動開展以及日常事務的解決等來指導學生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一步步前行,讓學生逐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榮辱觀,逐步養成良好的品德行為習慣,明確學習目的,端正生活態度。在這一過程中,班主任肩負著重要的職責,影響深遠。
二、因材施教,智慧育人
班主任工作是一門不折不扣的藝術,教師只有帶著智慧前行,才能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教育,對班級進行有效的管理。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每個孩子也都是一本與眾不同的耐人尋味的書,需要教師認真解讀。一個班幾十個學生,他們來自不同的家庭,生活的環境千差萬別,他們有迥然不同的性格,其認知和行為習慣也各不相同。對于不同的學生,教師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對他們進行科學的教育引導,以達到理想的效果。作為教師,要對班上的學生了如指掌。除了他們的學習和思想狀態,還包括他們的生活狀態、家庭情況、性格以及交友情況,教師都要逐一了解。這就要求教師多與學生接觸,多去觀察他們,多與他們談心,詢問他們學習和生活等各方面的情況,及時為他們排憂解難,多分析他們的心理,了解心理形成的原因。然后,教師要抓住時機適當引導,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教育目的。
人們往往都喜歡聽到別人的贊美,特別是學生,贊美會讓他們的心理獲得極大的滿足感,從而更自覺地把事情做好。所以,贊美學生是教師經常用到的一種教育手段。可在對學生進行贊美時,對于不同的學生,教師要區別對待。比如,膽小自卑的孩子,生怕事情做不好,生怕課堂上回答問題時自己說得不夠好或者說錯了,所以只要他們做了或說了,不管好不好,教師都要大加贊揚,幫他們戰勝怯懦的心理,樹立起自信,努力向上,最終成為能讓別人也讓自己喝彩的人。對于那些容易驕傲的學生,或者是家庭條件好,學習成績一直很優異的學生,教師在表揚他們的同時要給予警示,容易驕傲的才會小心前行,不至于因為驕傲而偏離方向,家庭條件好,成績一直優異的才會有抗挫的能力,才能適應將來未知的生活。對于行為習慣和思想品質有問題的學生,只要他們身上有一丁點的閃光點,教師就應對他們給予表揚,同時嚴厲指出他們的不足之處或錯誤,并且隨時提醒、告誡,督促他們不斷改進。當然,對于生性敏感、自尊心很強的學生,教師要注意說話的方式和語氣,注意委婉地指出其不足之處或錯誤,以便學生能欣然接受教誨。對于大大咧咧的學生,教師可以直入主題,給他擺事實,講道理,讓他能及時悔悟,及時走到正確的道路上來,健康成長。總之,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教師既要勇于表揚,也要善于懲罰,要靈活處理偶發事件。
三、心靈滋養,潤物無聲
小學生好奇心重,喜歡模仿,而且模仿能力較強,可塑性很大。他們總是有意無意地受到身邊的人或事的影響,教師要盡可能地利用這一點對學生實施“春風化雨”般的教育。
(一)利用名人感人事件來感染學生
那些英雄、模范和先進人物的事跡是道德準則的具體化,他們是擁有優秀道德的典型形象,可以讓學生產生深刻的情感體驗。學生在讀到那些名人的故事時,會不自覺地被故事中的人物言行所感染,從而向他們靠齊,這是名人效應。教師應充分利用歷史名人、身邊名人來對學生進行教育。
(二)利用教師本身的人格魅力來影響學生
教師的人格會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在學生的心中,教師無論說什么都是對的,當然,教師怎么做,他們也會怎么做。所以,教師既要有知識水平和學術能力,還要有較強的規則意識和高尚的品行。要求學生做到的事,教師首先就要做到。
(三)利用班級中的典型和榜樣來引導學生
班級中總有一些學生在學習、行為習慣或者某個思想品質上表現突出,這時,教師就可以把他們作為其他學生學習的對象進行高度贊揚,大力宣傳。他們彼此是同學,更容易走進對方的心里。
(四)利用良好的班風班紀來指點學生
子曰:“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班風正則學風濃,而充滿正能量的班風和濃厚的學習風氣會促使學生積極向上,追求進步,把成為一個具有良好行為習慣和高尚品格的人變成一種自覺的行為。優良的班風一旦形成,就可以對學生個體產生“久熏幽蘭人自香”的效應,以至于很輕松地就可以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四、愛心澆灌,以愛生愛
教育的對象是有思想、有靈魂的活生生的人,教育的過程是心靈與心靈相互碰撞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愛應該貫穿始終。學生“愛”的情感,要用教師心中的愛去點燃,只有在教師愛心的澆灌下,學生“愛”的種子才會萌發,才會茁壯成長,呈現出蓬勃的生命力。比如,教師教育孩子要善于發現別人的優點,要學會欣賞,學會贊美,教師首先就要成為一個這樣的人。
教師愛學生就會理解、尊重學生,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去寬容他們的過錯。“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更何況小學生那么小,大都不諳世事,是非觀念淡薄甚至不明,導致在成長的過程中會犯一些錯誤,這是很正常的,其就是在錯誤中吸取教訓逐步成長、成熟起來的。可教師如果缺乏愛心,就可能采用簡單粗暴的方式去解決問題而忽略了對學生的理解和尊重。這樣教育出來的學生長大后又怎么會去理解、尊重、寬容別人呢?作為教師,要以更廣闊的胸襟最大限度地理解寬容學生,尊重學生人格,這樣,學生才能從教師那里學會理解、尊重和寬容別人。
教師愛學生就會始終面帶微笑,無怨無悔地做那些有利于學生成長卻十分煩瑣的班級工作,才會細心觀察了解學生,耐心地引導教育學生。教師始終微笑著給予學生愛,急學生之所急,給學生之所需,解學生之所難,學生的內心會受到深深的觸動,他們不僅會給予教師愛的回報,在與他人相處時,也會不自覺地微笑著把自己的愛傳遞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