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環煥
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是城鄉統籌發展的重要基礎,也是開辟新農村道路的主要方向,從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大力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到2018年,發改委、文化和旅游部、農業農村部等多個部門聯合同臺了多項有關鄉村旅游的政策文件。自此,中國的鄉村旅游得到了大力的發展。鄉村旅游比較依賴地方具備特色的人文資源與鄉村風光,并且要遵循“保護第一,開發第二”的理念,以實現健康、可持續性發展。本文針對基于文化融合的鄉村旅游開發展開分析,望提供一定的借鑒。
鄉村旅游屬于促進“三農”發展的重要舉措,當前得到了國家政策的有力支持,鄉村旅游資源分布較為廣泛,數量較多,具備獨特的文化氣息。近幾年來,鄉村旅游市場的需求較為旺盛,文化創意產業和鄉村旅游的融合發展,不僅能夠促進鄉村文化資源的保護和挖掘,也能夠讓鄉村旅游實現創新發展。基于文化融合下的鄉村旅游開發應該注重實行民宿、鄉村度假、創意民俗文化、創業農業等開發模式,加強鄉村旅游文化資源的整合,不斷健全鄉村旅游產業鏈。
一、開展鄉村旅游對于鄉村文化產生的積極與消極影響
(一)開展鄉村旅游對于鄉村文化產生的積極影響
在鄉村旅游開發過程中,人們需要挖掘該地區文化資源中蘊含的旅游價值,促進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這種具有價值意義的開發與可持續性的發展,對于鄉村文化產生了很多的積極影響。
首先,鄉村旅游開發能夠為保護文化提供有利的經濟保障,促進該地區農業經濟的迅速發展,為農民解決生存問題,增加農產品的消費需求,這樣更加有利于弘揚、發掘該地區的文化資源。
其次,在鄉村旅游開發過程中,能夠更好地傳承鄉村文化。人們的生產方式不斷發生變化,很多鄉村文化面臨消亡的問題,專家和政府倡議保護鄉村文化,效果卻不明顯。隨著鄉村旅游的知名度越來越高,人們開始關注并深入了解鄉村文化價值,逐步喜歡上諸如即將失傳的音樂、民間舞蹈、手工技藝等具有傳承價值的文化,促使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傳統文化傳承隊伍。
第三,鄉村旅游的開發能夠提升農民對于鄉村文化的保護意識。在此之前,很多農民沒有意識到鄉村文化價值,而在鄉村旅游的發展中,越來越多的農民參與服務實踐活動、經營管理活動,從游客需求角度出發,增加了對鄉村文化的保護意識,增加了區域認同感與自豪感。
(二)開展鄉村旅游對于鄉村文化產生的消極影響
鄉村旅游開發能夠讓鄉村文化得到更好的傳承和弘揚,但是也會產生一些消極影響。最明顯的是,鄉村旅游的開發使得鄉村文化過度商業化,有些地方缺乏鄉村旅游開發經驗,開發水平和技術較低,過于注重短期經濟效益,為了迎合游客需求,盲目設定民俗節慶文化,或用自己的審美觀來設定鄉村旅游方案,導致鄉村文化的扭曲與失真,大大降低了原真性鄉村文化的價值。這樣不僅無法讓游? 讓淳樸居民風受到一定程度的打擊,在鄉村旅游開發過程中,不良文化的侵入對鄉村居民的價值觀與生活方式帶來較大的影響,很多淳樸的鄉村居民慢慢學會“宰客”,甚至是坑蒙拐騙、敲詐勒索,讓鄉村旅游產生了較多的消極行為方式。由于上述原因,在鄉村旅游開發過程中,部分地域鄉村文化失去了獨特的感染力,使鄉村旅游逐漸偏離軌道。
二、基于文化融合的鄉村旅游開發策略
(一)政府要發揮主導作用,建立民間文化組織
當前,鄉村旅游市場機制發育還不成熟,政府要發揮主導作用,把發展當地經濟與文化作為鄉村建設的重要基礎,多樣化地促進開發鄉村旅游項目,擴大營銷渠道,達到游客、當地居民、鄉村資源的深度融合。一方面,可以通過設定民間文化組織,讓文化與鄉村旅游融合起來,在傳承、弘揚鄉村文化的前提下促進鄉村旅游的健康、可持續性發展,讓鄉村旅游開發具備較強的實效性。當前,市場經濟完全改變了以往的鄉村生活,政府要積極協調游客、鄉村村民、投資商之間的利益關系,盡全力地保護鄉村文化資源,讓更多的人文理念與人文關懷融入鄉村旅游開發中。另外,政府需要積極鼓勵農民成立鄉村旅游民間協會,給予一定的資金讓鄉村旅游民間組織能夠正常運行下去,通過媒體宣傳、信息交流等方式促進鄉村旅游的更好發展。
(二)適度開發,科學規劃
在鄉村旅游開發過程中,要做到適度開發、科學規劃,把鄉村文化有機地融入鄉村旅游項目中。很多參與鄉村旅游的游客,更多注重的是旅游過程中的休閑情趣,因為大部分旅游者都擁有較為豐富的旅游經驗,如果看到的是工業文明的復制品,會打擊游客參與鄉村旅游的積極性。因此,在鄉村旅游開發過程中,既要考慮到改善農民的生活條件、注重基礎設施建設,同時也要重視保護鄉村文化的本色,強調鄉村旅游的差異性與獨特性,突出鄉村的清新、綠色、淳樸、天然的環境,展現出野趣與閑情。
同時,新穎獨到、高質量的創意策劃需要引入一些高素質的專業人才,讓具有專業知識和能力的人做專業的事,并組成跨地域、跨學科、跨行業的組織,設立鄉村文化保護、協調機構,鼓勵社會力量共同參與鄉村旅游開發,開展文化創意模式,注重文化資源的轉化與梳理,構建和諧、文明的鄉村旅游氛圍,提高鄉村旅游開發的質量。
要想促進鄉村旅游業的健康、可持續性發展,需要注重鄉村旅游中的軟開發,把鄉村文化作為規劃的核心內容進行策劃與設計,以此來提升鄉村旅游的檔次與品位,給予游客特殊的旅游體驗,提升鄉村旅游核心市場競爭力。
(三)深入挖掘文化資源內涵,開發特色化鄉村旅游產品
一方面,在鄉村旅游開發過程中,要深入挖掘該地區的文化資源內容,開發出具備特色的鄉村旅游產品,吸引更多的游客。區域文化資源能夠反映出地方的人和自然之間的延續及依存關系,具備較為獨特的區域性文化氣息。地方文化資源包含了該地區數百年的社會組織形式、宗教理念、傳統文化、家庭關系、鄉村建筑、趣聞傳說、生活習慣、農作方式和鄉村節慶等,鄉村旅游開發要把這些文化內涵充分挖掘出來,多方位、深層次地設計旅游產品,為游客展現出具備鄉村特色、適銷對路的鄉村旅游產品。另外,旅游形象的樹立、鄉村旅游地區的公共設施等建設也要依據文化資源,設計具有文化特色的符號和標示,展現出文明的、具有特色的鄉村旅游環境,最大程度地提高核心市場競爭力。
(四)創新農業模式和民俗文化模式
農業與民俗文化屬于鄉村最具備代表性的產品,在鄉村旅游開發過程中,要把鄉村中的農業與民俗文化優勢體現出來,創新農業模式與民俗文化模式,讓鄉村旅游具備較強的獨特文化氣息。首先,在鄉村旅游開發過程中,要注重農業模式的創新,把傳統的農業產品、場所中融入一些技術創新、藝術創造和文化創意,以此來達到城鎮居民所期望的旅游需求。還可以通過現代科學技術推行出特色農產品,以此來吸引更多的城鎮游客,塑造出具備鄉村氣息的旅游品牌。其次,在鄉村旅游開發過程中,要注重創意民俗文化模式。一般而言,能夠展現民俗文化的重要形式為演藝,我國擁有著較多的成功演藝項目,如《宋城千古情》《印象劉三姐》等。現在很多少數民族都通過此類形式來體現本地區的民族風情,在游客開展鄉村旅游過程中,本地居民可以熱情邀請游客參與鄉村傳統曲藝表演,讓游客親自體驗、觀摩鄉村的民俗民風,感受到濃濃的傳統文化氣息,從而讓鄉村旅游成為促進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渠道,以便更好地繼承、弘揚傳統文化。
三、結語
基于文化融合的鄉村旅游開發,需要更多地關注游客對于鄉村旅游中的文化、精神需求,并且要注重優化鄉村產業布局、改善鄉村人口居住環境、發展鄉村經濟,鼓勵鄉村居民參與鄉村旅游開發,讓鄉村旅游環境具備較強的原生態特征,以此來促進鄉村旅游的健康、可持續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