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前虎, 崔莉萍
(邢臺職業技術學院,河北 邢臺 054035)
改革開放之初,為滿足改革開放以后農業現代化對中等專業人才的需要,同時滿足河北省農機行業需求,在國家原農業機械部領導下,成立了邢臺農業機械學校,后因隸屬關系變化,該校先后依次更名為邢臺機械工業學校、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工業學校、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工業學院、邢臺職業技術學院(以下全文統稱為邢臺職業技術學院)。每一次更名的背后都代表了一次改變和行動,以河北省邢臺職業技術學院為核心的職業教育團隊創造出了享譽全國的職業教育“邢臺模式”,促進了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定型與發展,為中國高等職業教育探索做出了積極貢獻,也為職業院校構建本土化的職業教育模式提供了啟示和借鑒。
根據職教專家劉蘭明先生的劃分,一種教育教學模式涵蓋范圍大小應該是教育模式≥教學模式≥教學理念,并且模式之間是不斷從低到高逐步遞進和進化的[1]。通過對職業教育“邢臺模式”產生和發展的社會背景、內容、意義的梳理發現,“邢臺模式”的發展進程大致可劃分為三個階段,即萌芽期(1979-1990年)、形成期(1991-2004年)、發展期(2005至今),其內在發展邏輯也實現了從教學理念——教學模式——教育模式的轉變,逐步實現了“邢臺模式”的優化升級。
邢臺職業技術學院在建校初期,其辦學方向就是面向社會的、甚至于是帶著職業教育基因而生的。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后勤部核準的辦學定位文件上,清晰地記錄著其主要任務是為軍需企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中級管理和技術人才,同時輪訓企業領導干部。 在這一辦學方針指引下,邢臺職業技術學院按照企業化實踐標準,制定培養干部輪訓方案,為軍隊保障性企業培養了2萬多名專業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多數成為了技術骨干,有的走上管理崗位或領導崗位。同時,為總后勤部軍需保障性企業定向開設企業干部、車間主任培訓班,累計培訓干部員工5000余名。這些教學方案顯示出邢臺職業技術學院在舉辦五年制高職方面,已經初步探索出了中等職業學校舉辦高職的途徑,為以后學校變為職業技術學院積累了經驗。在這一階段,“邢臺模式”已經初現萌芽,初步實踐出了職業教育的“工學結合”教學理念,從工作實踐出發,提升員工工作能力,為開展大規模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奠定了堅實基礎[2]。
1991年,經教育部和總后勤部協商,選擇邢臺職業技術學院試辦高職教育。在試辦高等職業教育過程中,邢臺職業技術學院不斷更新理念,把貫徹能力本位的教育思想明確為教學指導思想,運用職業分析的方法,改革課程結構,編寫高職特色教材,完善教學計劃,突出教學實踐環節,爭取使學生做到“多實踐、早實踐、三年實踐不斷線”,形成了特色鮮明的“雙起點、雙業制、雙證書、訂單式”辦學特色,被教育部領導譽為高職教育的“邢臺模式”。
1998年5月,河北省原教委主任劉永瑞在河北省高等職業教育研討會上,更是將職業教育“邢臺模式”的辦學經驗完整地總結為5個方面:(1)具有全新的教育觀念;(2)根據生產實際需要確定和調整培養目標;(3)制定具有全新職教特色的教學計劃;(4)突出實踐教學環節;(5)扎扎實實地進行理論教學改革[3],其目標就是培養“掌握有關專業的基本理論知識,具有較強動手能力,一般應達到五級及其以上技術等級的技藝型人才”[4]。這一階段“邢臺模式”主要體現為教學模式的改革創新,“邢臺模式”的一些實踐做法為國家高等職業教育類型的定型和發展提供了大量試點資料,“入學雙起點、畢業雙證書”的教學體系已經成為了當前高等職業教育界的“共識”和通用做法,甚至于給予了正在計劃施行的1+X(專業能力證書)證書制度以深刻啟示,實現了“邢臺模式”第一次質的飛躍。正如著名職教專家梁綠琦先生所精確概括的那樣,邢臺職業技術學院的教學模式對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對我國的高職教育辦學起到引領示范作用[5]。
2005年,邢臺職業技術學院被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遴選成為全國示范性高職高專院校試點單位。2006年成為首批確立的“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院校之一。2016年成為國家首批優質校建設單位。通過示范校和優質校的建設,邢臺職業技術學院充分認識到了職業教育的辦學特色要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關鍵能力的提升為著力點,突出工學合作的作用,不斷深化和重塑“邢臺模式”新內涵。示范校建設時期,“邢臺模式”新內涵被總結為“產教四合、工學四化”,即實現教育與產業契合、教學與職業吻合、學業與就業耦合,實施能力培養系統化、實踐教學生產化、師生身份雙重化、基地建設企業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進一步深化“邢臺模式”內涵[6]。
優質校建設時期,“邢臺模式”內涵又有了新的發展,創新了3E課堂“任務鏈小步快進”教學模式,凝練了“高端定制、分流分類”協同育人模式,創造了“企業研發進校-學校設站進區”的共生態產學研一體化模式,提出了系統培育“軍人作風+職業素養”的杰出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目標,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高職教育“邢臺模式”新內涵,積極探索了優質高職院校的內涵發展之路,實現了3大項目為全國首批、4大領域為全省第一、3大領域為全省前列,共取得20余項國家級、省級標志性成果[7]。這一階段“邢臺模式”的發展主要體現為教育模式,把其內涵擴展到校企協同育人、科研輔助育人、軍風文化育人等不同層面,形成了全方位、立體化的育人機制,實現了“邢臺模式”又一次質的飛躍。
在近20年的軍隊辦學歷史和40年的技術教育探索歷程中,邢臺職業技術學院融匯軍隊文化、守敬科技文化、企業文化為一體,在全國高職教育辦學經驗不足的情況下,對“什么是高職”“為什么要辦高職”“怎樣才能辦好高職”“怎么經濟辦高職”做出了全面回答,“邢臺模式”也實現了從教學理念到教學模式到教育模式的優化遞進,其核心內涵對于同處經濟欠發達地區、辦學經費相對緊張的職業院校來說具有重要的示范借鑒意義,為我國職業教育的定型和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改革開放以來,職業教育“邢臺模式”在探索過程中,借鑒北美CBE理論,打破以往傳統學科型教育模式的禁錮,轉變傳統以知識為中心的思想觀念,確定以能力為中心的教育模式,注重學生職業能力的發展,要求學生畢業時不僅要拿到教育學歷證書還要拿到職業資格證書,在全國首創了“雙起點、雙證書”為主要特色的職業教育辦學模式,為全國高等職業教育的探索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財富。
1991年,邢臺職業技術學院承擔起了教育部頒布的高等職業技術教育試點任務,開啟了探索職業教育“本土化”的發展之路,為我國實施“人口大國邁向人力資源強國”的戰略提供了巨大支撐。邢臺職業技術學院高度重視技術教育,形成“技術立校 軍風育人”的辦學理念,提出職業教育如果背離技術性特質,高等職業教育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的觀點。認為越是科學發達和縝密,技術教育越是重要。世紀科學會越來越尖端化,那么技術教育就越來越普及化[8]。
在20余年的軍隊辦學歷史中,邢臺職業技術學院開啟了軍地融合的職教辦學之路,實行班級區隊建制、傳承軍隊帶班員制度、一日生活等制度,融匯軍隊文化、守敬科技文化、企業文化為一體,形成了“軍人作風+職業素養”的人才培養特色,并傳承至今,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績。2009年成為全國首批河北省第一所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榮膺“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50強”、“全國高校創新創業工作50強”。自2008年以來,軍隊先后在我院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機械制造與自動化等20余個專業選拔招收士官生200余人,參軍入伍800余人,多數成為了軍隊技術能手,涌現出南京某軍區阻擊比賽冠、亞軍郝靜、尹淳等拔尖人才。
邢臺職業技術學院創立的“邢臺模式”主要貢獻是在全國沒有高職教育辦學經驗的情況下,對“什么是高職”“為什么要辦高職”“高職的特點”“怎樣才能辦好高職”“怎么經濟辦高職”做出了全面回答,形成了特色鮮明的高職教學體系和辦學模式。隨著改革開放進程加快,職業教育“天津模式”“寶安模式”“永川模式”“太倉模式”層出不窮,“邢臺模式”在資金投入、人才引進、產業匹配等領域都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因此,要保持“邢臺模式”活力,創新“邢臺模式”內涵,就必須揚長避短,不求全、求大,在求新、求精、求實上下功夫。
職業教育“邢臺模式”必須牢固堅守服務區域辦學定位,聯合政府部門共同成立服務區域京津冀協同發展中心,統籌推進服務區域辦學目標,在區域內已設立的雄安新區榮城、雄縣、邢臺威縣、臨城、內丘、沙河等10余個區域科技服務站基礎上,不斷整合專業群、工作室、人才等智力優勢資源和社會優勢資源,把“企業研發進校-學校設站進區”的服務模式擴展到更廣區域,形成覆蓋京津冀的人才與科技服務網絡。同時,提高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層次與深度,總結合作經驗,凝練合作模式,提升合作深度,由人才供給、人員培訓、技術維護向合作研發、合作辦企轉變,成為行業都認可、區域離不開的重要成員單位,逐步建立起政校企協同發展“共同體”。
鑒于“邢臺模式”形成的背景條件,“邢臺模式”必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保持軍民融合辦學特色,在服務國家軍民融合戰略建設上下功夫,發揚準軍事化管理、軍地聯合培養等方面的優勢,形成了對接軍隊士官需求的專業布局,成為定向培養士官院校,為部隊提供大量具有扎實專業背景的高素質士官生源和高技術技能急需人才。同時,扎實做好軍隊保障社會化,積極謀劃軍民兩用應急產業辦學方向,構建“平時服務、戰時應戰、急時應急”服務保障體系,精準對接服務軍隊裝備維修、軍需保障、應急管理等領域,構建軍民融合發展“共同體”。
在新時代背景下,新媒體技術的廣泛應用在人力、物力和資金投入上已遠遠不及東南沿海發達地區,品牌建設已成為了中西部地區高職院校的“軟肋”。對 “邢臺模式”而言,必須以對口援助、幫扶產業基礎薄弱地區兄弟院校為契機,整合資源、梳理模式,標準化輸出“邢臺模式”核心舉措與方案,為經濟產業基礎薄弱地區發展高水平職業教育提供參照示范。同時,以標志性成果建設為核心,舉辦研究論壇、交流會,擴大“邢臺模式”國內外影響力,逐步由模式標準化輸出向品牌影響力建設方向轉變,打造出職業教育品牌“連鎖店”,構建起自覺維護和大力弘揚的品牌價值“共同體”。
改革開放40年來,黨和政府高度重視職業教育,堅持把職業教育作為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和現代教育體系構建的戰略重點,2018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強調,要把職業教育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并審議通過了《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在此情況下,職業教育“邢臺模式”擁有著無限的發展生機,在提升創業帶動就業能力,增強科技創新引領作用,提升支撐平臺服務能力等領域有著巨大的生長空間,必能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助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