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彩霞
(黑河市職業技術教育中心學校,黑龍江 黑河 164300)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呈多元化,對技能型人才的需要逐年增加,無論是推動經濟發展、契合產業升級,還是保障改善民生,服務人的全面發展,都需要技術技能型人才的有力支撐。但擔負著技能型人才培養任務的中職教育仍然是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薄弱環節,在辦學模式、人才培養模式、教學模式、評價模式等關鍵環節存在許多急需解決的問題。為解決傳統理論教學與實踐相脫節的問題,構建一個以就業為導向,以職業能力為本位的符合職業教育目標要求的教學體系尤為重要。我們按照計算機網絡專業人才培養要求,探索和解決教學與工作過程脫節問題,實施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質量。
職業教育培養的是具有專業理論知識和熟練操作技能的應用型、技能型人才,長期以來,許多學校仍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造成理論與實踐的嚴重脫節。在計算機網絡專業教學中采用一體化教學模式,開展以任務為驅動、項目為導向的教學方法,按照“做中學、做中教”的指導思想,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強化項目實訓,將理論與實踐有機地融為一體,對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和教學質量的提高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一體化教學是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等教學內容進行有機的結合,由師生雙方共同在“一體化”教室中邊教、邊做、邊學,模擬企業的工作環境進行項目化教學。
我校計算機網絡專業擁有國家級計算機實訓基地及設備齊全的實訓室,功能完善。與銳捷網絡公司和企想公司共同建設了網絡實訓室、綜合布線實訓室,將行業中新的設備、技術引入實訓室。依據網絡相關技術的發展趨勢及企業需求,共同設計了仿真型的網絡平臺,可以模擬中小企業網、校園網和居民小區等網絡的構建、布線、網絡設備調試和維護等,營造了模擬真實環境的實訓場所,實現與企業零距離對接,使學生在學校實踐,如同在企業工作一樣,增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直觀體驗,強化項目實訓,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雙師”型教師能將各種理論知識和技能相互融合和轉化,既是教學專家,也是技能行家。在“一體化教學”中,每一位任課教師都應是雙師型教師。
從社會或高校引進有教育教學經歷的“雙師型”教師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對學校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有計劃地安排到國內外大學進修、培訓等。他們分別到德國、華東師范、北京師范等大學學習,提高了科研教育教學能力和專業技能。
學校聘請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主任謝傳兵博士到校進行教師信息化能力培訓;聘請全國教育專家李小凡做《學生德育工作的途徑與方法》專題講座;聘請湖南鐵道學校龔娟做《提升教師信息化能力-微課制作》專題培訓,提升廣大教師應用信息化技術的能力。
以輔導國家、省、市級大賽為契機,搭建人人輔導大賽的平臺,讓教師在輔導中學習,在學習中提高。
開展“傳、幫、帶”工程。發揮骨干教師、專業帶頭人的優勢,教師之間結成對子,采取師帶徒的形式通過言傳身教提升青年教師的政治素養、業務能力和專業技能,幫助、引領青年教師專業化成長。
校企合作共建雙師型教師團隊。從天漠海公司、神州數碼公司聘請企業技術骨干、行業專家為校內兼職教師,參與專業建設與教學管理、輔導技能大賽,在專家的引領下,教師專業能力大幅度提高。積極與當地企業簽訂協議,有計劃安排教師到企業實踐。教師通過每年到企業實踐兩個月,掌握先進的技術、知識和技能,積累企業工作經驗,提升自身的實踐能力。
1.3.1 調整課程結構
在教學中以工作過程為導向,把與計算機行業崗位相關的知識和技能進行劃分與重組,按照工作過程中知識使用的順序來組織教學,把密切相關的理論和實際操作技能有機地結合起來,按照企業的工作過程或流程設計教學模塊,模塊由項目組成,每個項目又由任務組成,每個任務又由學習子任務組成,形成完整的課程體系,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素質,從而滿足學生職業生涯持續發展的需要。
在課程設置上,第1學年主要是專業基本崗位能力的培養,主要學習辦公自動化、計算機維護維修、計算機網絡基礎等課程,使學生具備基礎知識和技能。第2學年,是核心崗位職業能力培養,主要是培養學生的網絡搭建與維護能力、網站開發能力,主要學習綜合布線、網絡操作系統和ASP動態網站開發、編程語言等課程。
1.3.2 編寫一體化教材
根據對計算機行業或相關企事業單位工作崗位的調查和分析,邀請行業專家與教師共同參與,立足學生的實際,對原有教材進行解構與重構,將行業相關領域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標準轉化為教學內容,針對崗位應該具備的核心知識及技能,提煉典型工作任務,按照工作過程的順序編寫項目化或任務化教材。例如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中“linux”、“路由與交換”、“Photoshop”、“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采用項目化教材。
1.3.3 建設一體化教學資源包
一體化教學資源包主要是以網絡平臺作為技術支撐,數字化資源為主,具體包括一體化教材配套的教學項目、電子教案、課件、微課、共享軟件、考核標準、習題等。一體化教學資源的使用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增強了解決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實現了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的轉變。
以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photoshop圖形圖像處理”課程中的“中學生活字體設計”任務為例加以說明。
課前,教師通過藍墨云班課APP下發任務單,學生按照任務單的要求,學習字體設計的概念,每種字體的特點及適用范圍,做好知識儲備。上網搜集資料,查找字體設計案例,自主學習微課視頻為本次任務做好充分準備,完成任務單上的知識檢測等課前學習任務。
在課前學習過程中,學生可能會遇到問題,這時可以通過微信,QQ或同學、教師對面交流解決問題。
課中包括發布任務;知識準備;任務實施;組內評價;作品展示;任務總結。
(1)發布任務
教師講述字體設計的任務要求,讓學生明確該任務的設計目標和重、難點。為下一步任務的實施做好準備。
(2)知識準備
教師通過游戲、動畫等信息化手段檢測學生對課前知識的理解掌握情況,對掌握不好的知識點進行統一講解。通過播放視頻短片,讓學生回憶中學生活,從而引導學生歸納中學生活的特點,啟發學生把它轉換成設計創意并用圖形圖像表示出來。
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參與游戲,回答問題,接下來討論分析自己的創意過程,歸納梳理,各小組選派一名學生上臺說明自己的設計方案。
(3)任務實施
學生根據討論結果,繪制草圖。
教師幫助學生明確設計方向,指導學生如何繪制草圖,將設計意圖轉化為圖形圖像。
學生根據繪制出來的草圖,利用軟件將文字、圖形、色彩搭配完整,完成制作。
教師巡回查看學生制作情況,表揚設計認真,創意新穎的同學,對學生出現的問題適時點撥,指導、幫助其解決。
(4)組內評價
由小組長組織學生小組內評選,選出優秀作品在組內展示
(5)作品展示
各組選派優秀作品上臺展示,并從字體樣式如何選擇、顏色搭配、圖形創意等幾個方面加以說明,培養學生的語言組織與表達能力,樹立信心。
組織學生進行組間評價,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讓學生學習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學會虛心接受別人的長處,彌補自身的不足。
教師評價完成后通過微信或電話聯系行業專家進行評價,按照專家、教師的意見修改作品,反饋設計的優缺點及改進的方向。通過評價,激發學生參與的興趣,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及遷移運用的能力,進一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歸納問題及語言表達能力。
(6)任務總結
學生從課前到課中對任務的完成情況進行自我評價,反思不足。聽取教師和行業專家的意見和建議,并給自己作品進行再次修改。
課后,教師進行總結,填寫評價表,下發課后拓展任務單。
以教學目標為導向,以行業標準為依據,采取教師評價、學生自評與組內互評、企業點評三方參與的評價模式。
以《photoshop圖形圖像處理》課中,標志設計這個任務為例,設計三方評價表:
數字影音后期制作、計算機平面設計賽項多次獲省級一、二等獎,其中楊鵬宇、陶姝毓兩名選手代表黑龍江參加數字影音后期制作國賽,獲國家級三等獎。企業網搭建、綜合布線賽項多次獲得二、三等獎;在黑龍江省文明風采大賽中獲得一等獎、二等獎的好成績。
企業評價表
任務名稱: 姓名:

序號評價項目優秀(8-10分)良好(6-8分)一般(3-6分)差(1-3分)1準確傳達企業文化與理念2符合目標市場3主題突出4便于推廣得分
小組評價表
任務名稱:

姓名文字信息的正確性(20分)素材選用的合理性(20分)色彩搭配的和諧性(30分)設計理念的新穎性(30分)得分
教師評價表
任務名稱:

姓名作品完成(20分)主題表現(15分)色彩搭配(20分)創意傳達(20分)設計方案說明(10分)知識遷移能力(15分)得分
教師在各種競賽中脫穎而出,郭偉老師獲得國家級優秀指導教師稱號,劉音等獲國家級教學能力大賽二等獎。
多名教師編寫了校本教材,出版了《C語言程序設計項目化教程》,制作多媒體課件、案例庫、教學設計、考核標準、評價標準等教學資源。
一體化教學以綜合職業能力培養為目標,以典型工作任務為載體,以學生為中心,模擬企業真實的實訓場所,按照行業標準和規范,將企業的實際工作任務融入到教學中。經過在教學中不斷的探索和嘗試,一體化教學實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轉變,教師及時把握學生的學習狀態,適時給予激勵和評價,使學生綜合素養等方面全面提升,從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