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其華,劉堯天,項國平,張 群,陶雷進
(1.上海工程技術大學,上海 201620;2.上海市城市科技學校,上海 201620)
汽車產業已經逐漸開始從規模生產逐漸轉向向后端要服務、向服務要質量、向質量要效益的后市場發展階段。作為汽車服務業人才供給的第一專業汽車服務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在這一時期顯得尤為重要。面向現代汽車服務產業,提出本專業人才的培養標準,即具備現代企業管理意識與團隊合作能力,能夠運用先進技術處理復雜問題,并具有操作能力,全面掌握汽車服務領域知識的高端人才。
上海作為我國教育改革的試驗區之一,較早開始推行應用型本科—中等職業教育貫通培養模式,目的是培養具有高技能和高素質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掌握七年制汽車服務工程中本貫通專業學生的學習動機,對于優化培養方案、改進教學方法和思考專業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中本貫通這一新形式的教學模式,學生有長達7年的學制學習,對于學生和學校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如何設立7年培養總體計劃、階段目標,都需要在實踐中逐漸改進。
本文以調研三屆(2016屆、2017屆和2018屆)汽車服務工程中本貫通學生的入學時的學習動機及對于未來教學期望的數據分析為依據,提出針對貫通專業學生培養的建議措施,為實現高層次技能型人才培養目標提出建議。
中本貫通培養模式的培養目的就是以長學制為抓手,以技能與理論“雙強化”為兩翼。在學生低年齡層次時,著力培養學生專業興趣與動手能力,及早進入專業技能培養階段。伴隨著理解力和知識水平的提升,對于實踐中的理論背景深究學習,為進一步發展打下扎實基礎。因此,從入校時對專業的興趣和學習動機的了解開始,就應該因人而異,制定培養計劃,從而有的放矢地開展針對性培養。因此對進入中本貫通汽車服務工程試點專業的前三屆學生共計122人進行了問卷調查研究,提出具有個性化的、針對性的,激發貫通學生學習動機,并能夠提高培養質量的對策方法,以提升該試點專業學生的培養水平。
貫通教育的一方面就是引導學生和家長做出個性化選擇,通過貫通培養成為新型的職業人才。對于避免高考壓力的傾向無可厚非,在通過調研了解對于專業選擇的目標性方面具有參考意義。因此在此次調研中,針對選擇中本貫通的動機,向學生詢問選擇中本貫通的原因是否由于能夠避免高考壓力而非未來發展的需求。從圖1中可以看出,三屆學生中,每一屆都有約50%的學生是基于未來發展(不符合與低度認同)而選擇了本專業的學習。然而,還是有將近一半的學生是出于避免高考壓力的考慮。如何提升這部分學習興趣不大的同學的學習積極性,正是中本貫通培養模式需要關注的重點。
對比三屆中本貫通專業學生的專業選擇動機可以看出,隨著高考政策的改革,高考壓力以及對于職業教育新的認識,會有更多的家長和考生認同這樣的培養模式,因此應用本科與中等職業教育的貫通一體化培養模式承載了很多家庭的多元化發展憧憬,給予培養單位的期望也會不斷上升。

圖1 中本貫通的選擇動機
興趣決定態度。在本次調研中,對中本貫通學生對本專業的學習興趣進行了調研。如圖2所示,三屆學生中表示對于專業感興趣(高度認同和中度認同)的學生都在80%左右,不感興趣的學生占比還是較小的。由此可見,進入本專業學習的學生大多數對于專業是有一定的興趣的。另外,在關于中職階段的學習對于本科學習有幫助程度的調查中,也均有80%左右(2016屆78%、2017屆83%、2018屆80%)的學生認為非常有幫助。結合兩者結果表明,中本貫通學生在學習中對本專業知識的學習興趣較濃厚,并且對于課程學習總體上較為重視。

圖2 中本貫通學生對專業感興趣程度
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對于不同學科會由于各種原因產生不同的態度,學生對于各項學科的態度將會影響學生本身對于專業的學習質量,進而影響到專業的教育質量。在本次調研中,對學生的學習傾向性,在相關理論基礎課和汽車拆裝類專業實踐課方面進行了調查。經數據分析得出,三屆學生的數據中,汽車構造類的理論基礎課是學生認為的非常重要的課程,并且結果顯示,這一類課程的受重視程度在逐年增加,2018屆近50%的學生選擇了這一類課程。中職學生的特點是好奇心強,思維活躍,缺乏整體思維。理論知識的學習儲備,為學生在專業領域的思考及相關問題的解決提供了基礎。因此,在學習中,對于實踐課程與理論課程的順序設置、內容比例設置等,都需要進行深入思考,要引導學生注意實踐與理論結合,不可一味追求考證,只重視實踐內容。
然而,在這一項調研顯示的結果中,兩極分化過于嚴重,除了汽車類的理論基礎課程之外,占比例最高的是“說不清楚”選項,這表明仍有許多學生對于專業的重點有盲區,無法清楚認知到自己專業各項課程的實用性,這需要在后續的培養中提出具有針對性的方案,通過貫通培養解決實踐與理論兩個層面的培養問題。
成為一名合格的中職畢業生從而順利進入高校必定需要通過轉段考試,考試的目的就是保證中職階段在理論與技能方面的培養質量,是對三年學習過程的合格性檢驗。調研發現,有相當一部分同學對于轉段考試的認識不清。這一結果反映出,針對貫通即為進入“保險箱”的想法是很多家長與考生尚有的理解誤區,應在招生宣傳以及培養過程中切實了解轉段考試以及貫通培養的過程考核的重要性,切實保證七年學制的培養目標的實現。
通過三年數據對比,目前汽車服務工程中本貫通專業部分學生在本人專業選擇意愿方面受避免高考壓力的影響,對于課程的實用性、轉段考等信息沒有明確的認識,對于實踐性課程的認識不足。據此,為端正學生學習態度,激發學習動機,從而提高培養質量,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學習目標是學習態度與投入度重要保障之一,樹立明確的學習目標對于世界觀尚未成熟的低齡中職學生而言尤為重要。
首先,專業的發展對于社會的深刻與持久影響對于學生應該做清楚的介紹和分析。學校需要通過一系列講座、入學教育等活動,讓多數學生充分了解本專業的培養目標,以幫助學生了解自己通過中本貫通可以獲得的知識與最終成果。
其次,在確定自我目標方面,學校應根據培養方案,引導學生對職業生涯進行規劃,幫助學生制定適合自己的短期目標,進而實現培養目標。明確各階段培養特點與貫通體系之間的區別。利用高校資源對學生加強職業生涯規劃,了解行業發展趨勢,明確職業內涵和晉升空間是明確中本貫通學生學習目標的重要舉措。
現代的工程教育愈加強調對學生工程道德、工程素養、工程能力的培養。一方面,由于中本貫通教育的學生有“準大學生”的身份,且在中職的學習階段,“貫通班”學生的學習成績往往優于普通“中職班”,使得一些學生產生自滿心理,學習態度發生改變。另一方面,根據調查結果,學生對于“轉段考”等成為本科生培養過程中重要的環節沒有必要的了解,不良的學習態度將導致學生在轉段考試或在本科期間的學習遇到問題。
“‘貫通’并不意味著‘直通’”,這也是貫通方案始終強調的。要充分顯示“3+4>7”的效用,7年的培養計劃設置要考慮學生的心智發展水平,加強思想教育,發揮素養類課程的育人作用。在中職階段的學生,尚處于人生觀、價值觀和時間觀不成熟的階段,需要“德育”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三觀”。加強德育與智育的雙強化,幫助學生形成優良的職業與道德素養,從而端正學習態度,使學生可以了解到專業的知識,提高學習興趣,有利于激發學習動機,并為培養優秀人才奠定基礎。
在調查結果中,中本貫通的學生對于文化基礎課興趣并不濃厚,大多對于專業理論課的內容興趣度逐年上升,構造類的課程逐年下降。盡管文化基礎課相對其他課程更為枯燥,但毫無疑問,它是學習其他專業類課程的基礎。面對這一狀況,學校應該從教學入手,反思文化基礎課的教學是否已經不適合現在學生活躍的思維,對一些課程教學的內容及形式做出適當調整,例如采用理實一體化教學、基于新工科模式的課堂教學等新的方式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針對學生對構造類課程興趣逐年下降的問題,學校應該反思,目前構造類課程大多是老師講解、示范,學生照做的模式,針對這一點,增加學生探索學習的機會,引發學生積極思考,激發學習動機。
另一方面,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中本貫通學生都希望可以進入本科高校學習,但是大多數卻對“轉段考”不甚了解。學校在設置7年的課程時應該有明確的指向,從全局的觀念分步驟構建課程體系,使得長時間的教學由淺入深,對課程進行有效貫通,實現知識不斷線、能力不斷線,珍重達到貫通一體化培養的目標。不僅在各類課程方面需要銜接,課程評價標準也需要有效銜接,并體現在“轉段考”中,以明確中職與本科階段的不同評價要求,以及“轉段考”的要求,在入學時即明確告訴參加中職貫通的學生,來解決目前同學們對于“轉段考”越來越不了解的問題。在進入轉段考復習迎考階段,教學安排中應該增加學生復習鞏固的課程,針對轉段考的重點,進一步明確“轉段考”的內容;在這期間,保持師生溝通交流,及時解決同學問題,以此激發學生學習動機,教學質量也會由此提升。
學生學習動機與自我期望、經驗和認知密切相關,是復雜的心理結構。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完善學習課程體系,幫助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有利于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和自主學習的能力。本文采用問卷調研實證研究的方法,對學習動機的激發對策進行定量分析,深入探索學習動機的激發對策,以提高教學質量,實現中本貫通教育模式教學目標,即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