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寶泉,桂 佳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高職學院,上海 200437)
中國的改革開放走過了四十年的光輝歷程,人民大眾的物質生活快速發展,充分顯示了中華民族創造的豐功偉績。在物質文明高度發展的同時,精神文明建設也應該同步發展,這也是為什么我們要積極開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努力培養新時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接班人,不斷提升高校學生綜合素質,構建和諧文明校園,實現全方位、立體化、多層次的人才培養新理念。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引領,將校園體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不斷拓展體育文化活動形式,改變現有的一些問題,將是高校體育工作的重要方向。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從文化建設角度為思政教育提供了發展的可能性,從體育思維角度為高校思政教育開展提供了更多的途徑。校園體育文化的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本文主要是從校園體育文化的狹義角度進行研究,即在校學生通過參與體育教學,體育類社團以及業余體育組織等校園體育活動,形成積極向上、熱愛生活、熱愛運動的校園文化氛圍,從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提高思政引領作用。
思政教育培養的主體是新時代大學生,培養的目標是有堅定的理想信念、愛國主義情操以及為人處世真誠善待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高校思政教育是意識形態領域的育人方式,對當代大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大學生是一群充滿熱情、思想活躍,能夠很快地接受新鮮事物的群體;也是容易被誤導的單純青年;所以加強思政教育工作對于大學生健康成長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校園體育文化是體育和文化的結合體,也是大學生喜聞樂見的生活方式,讓更多的學生參與體育鍛煉和體育文化傳播,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積極健康的校園生活,也能使構建校園文化沿著更加正確的方向發展。
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和高校思政教育的培育對象都是當代大學生,培育的目標是互通共融的;即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根本出發點,以培養德智體美勞等諸多方面為根本落腳點,培育具有創新、樂觀、拼搏、吃苦耐勞、孝敬父母、熱愛同學以及敢于擔當的有為青年。因此,如何更好地服務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和高校思政教育將是各高校不斷努力的方向。主要的舉措有:通過校內資源的不斷整合,充分做到為了學生的一切、一切為了學生,各部門能夠高效協調配合有效解決學生在生活、學習等方面的問題;增設專題講座,內容可以是高校思政教育,也可以是體育文化類,通過邀請知名專家,豐富學生的業余生活,不斷充實學生精神需求。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外實踐活動,能夠在實踐中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動手能力以及適應社會的能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目的是提升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思想政治素養、科學文化水平以及為人處世的能力,能夠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讓學生成長為社會真正需要的人才,實現人才培養的目標。
兩者具鮮明的時代特征,高校思政教育不同的歷史時期所折射出的時代要求也是不同的,校園文化內涵的積淀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時間的不斷沉淀和文化的不斷創造;新時代社會的進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學生的思想層面也融入了新的元素,特別是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外來文化的不斷融入,新思潮、新觀念的發展對于高校思政提出更高的要求,順應時代發展、引領社會風尚、體現時代特征,將是校園體育文化和高校思政教育共同的時代訴求。
2.1.1 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可提高學生思想道德水平
校園體育文化的育人功能是思政教育的特殊表現形式和重要補充,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的課余體育活動,而且對于學生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有著重要的作用。校園體育文化中蘊含著突破自我,不斷攀登高峰的體育精神;有著“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職業精神,更有著培育大學生綜合素質能力和自我提升的訴求。大學生通過相關體育項目的參與能夠更好地意識到團結、友善、拼搏、挑戰等諸多個人素質的重要性。不斷磨煉大學生的適應能力、應變能力和挑戰自我等能力,增強服務意識以及自主完成任務的責任心,這些都是校園體育文化對于大學生思想道德水平提高的影響的具體體現。校園體育文化氛圍的營造對于大學生健康成長具有導向和指導意義,經常開展校園體育活動,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圍,對于提高學生思想道德水平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2.1.2 校園體育文化建設能夠形成良好的班風、校風和學風
體育本身之所以有巨大的魅力除了具有娛樂性、趣味性以及挑戰性以外,體育精神的外延和內涵實質是最能體現其價值的,體育文化的形成是在豐富多彩的體育表現形式下,通過眾多群體長時間的不斷融入,體現體育精神核心和內涵的過程。
體育文化主要表現在:團隊意識強、有集體榮譽感、勇于開拓、不斷創新同時具備拼搏精神、團結友善、永不言敗的奮斗精神等。校園體育文化精神的積極性和良好育人效果,正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一部分,是優良的班風、校風和學風所需求的。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體育項目,積極倡導大學生融入其中感受體育文化帶來的魅力,形成各有特色的文化校園氛圍,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目標,將體育精神作為自己不斷奮進的動力源泉,將是人才培養的精神需求,也是優良班風、校風的需求。
學風的好與壞不僅是高校教學質量的需求,更是育人工程的重要環節,學風的形成除了需要學校通過規章制度進行約束外,還需要同學們自身加強規范意識,優秀班風、校風的形成將是學風形成的重要保障。正因如此,越來越多的高校重視校園文化建設,特別是校園體育文化建設,不斷將體育精神、體育文化融入班風和校風建設中去,讓同學們自身加強思想道德修養,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積極參與體育文化節、校園文化藝術節、校運動會等校園體育文化活動,促進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形式多樣化、內容豐富化,從而帶動班風、校風以及學風的整體優化。
2.1.3 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對大學生心理調節具有積極作用
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頻發,大學生難以融入集體生活,交友、學業、升學等壓力并重,家庭經濟困難、就業等問題似乎讓一些學生認為大學生活也沒有想象的那么美好了。如何調節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積極疏導大學生存在的心理頑疾將是當代思政工作者重要的研究課題。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對大學生心理調節具有積極作用,參與體育項目不僅能夠增強學生身體素質,而且能夠釋放壓力,緩解焦慮,磨煉意志品質。因此,豐富校園體育活動,增強體育文化熏陶,將是調節大學生諸多心理問題的有效方式。
2.1.4 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重要的平臺
校園體育文化宣傳平臺是面向全校師生進行的重要的文化建設體系之一,對于提升校園文化內涵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首先,“校園”是體育文化宣傳的重要陣地,對于思政教育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良好的校園體育文化環境無時無刻不影響著同學們的思想,加強政治意識更是新時代社會主義接班人應有的責任;校園體育文化建設也是構成思政教育的重要環節之一,同時為思政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平臺。
其次,校園體育文化建設能夠促進大學生思想意識形態以及行為等的規范,能夠促進教師政治思想素養的提升。校園體育文化建設不僅僅是針對在校學生,老師們同樣需要加強意識形態的調整和規范,校園體育文化建設要在老師中積極發揮作用。
最后,不斷加強校園體育文化建設,是高校師生思政教育的客觀要求,是實現全方位、立體化、多層次育人工程的重要支撐,必將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更加科學、有效、合理的育人平臺。
2.2.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重要保障
高校思政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高校思政教育從始至終都對校園文化在政治引領和思想教育等方面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大學生是充滿朝氣、積極探索新鮮事物的年輕群體,然而,他們的政治預判和對事物對與錯的認知能力較弱,容易沖動、犯錯,也容易被迷惑,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在思想層面能引領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理想,堅定的政治方向,為人友善,提升自我修養,實現自我價值。任何體育項目的開展都應該以思政教育為引領,傳播正能量,傳播新思潮并積極向主流思想靠攏,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必須以此為準繩,大力宣傳積極向上充滿正能量的大政方針。
2.2.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多元校園體育文化建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眾多,將其運用到體育文化建設中,是高校思政教育的目的之一,在體育教學實踐中,幫助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在體育文化交流中形成積極健康、充滿朝氣的集體價值觀,這是思政教育融入多元體育文化建設的必然趨勢。但是傳統的思政教育主要通過課堂灌輸式等方式讓同學們接受教育,這樣的教學方式效果低下,難以到達思政教育的目的。
校園體育活動的開展不斷融入思政教育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體育活動中,能夠培養大學生的拼搏精神、團結合作、競爭意識和集體意識等,在體育活動實踐中融入思政教育,不僅能讓學生學習基本的體育技能,而且能夠讓學生在思想層面得到大大提升,這是大學生思政教育具體實踐和改變教育方式的典型案例。
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可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利用校園廣播、校園微視角等方式宣傳思政教育與體育文化建設的互通共融,大力開展各種校園體育競賽、文化建設主體展示等活動,將體育文化節、體育社團展等作為重要的展示載體,發揮自媒體的重要作用,將高校思政教育融入到校園體育文化建設中。
多元的校園體育文化元素可以有效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有機結合,體育文化建設者與思政教育工作者完美互動,將“課程思政”作為工作重點,將體育文化建設中的典型案例和先進事跡作為思政宣傳的重要資源,樹立典型體育達人,宣傳國家體育文化建設等政策,不斷增強思政教育的延續性和前瞻性。同時,高校校園體育活動開展主要由學生自發組織、自行開展和制定活動方案,對于他們自我鍛煉能力和自我學習能力的提升會有很大的幫助。但是作為管理校園文化建設的主管部門,要時刻提醒同學們,將正確的意識形態和思政教育理念這根弦緊繃,時刻培養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2.2.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為校園體育文化建設指明前進方向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是為校園體育文化建設提供正確的指導方向、探明道路,確保校園文化建設沿著正確健康的道路前進。思政教育幫助在校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培養當代大學生集體主義觀念和愛國主義情操,學生通過參與眾多體育活動感受體育魅力,領悟體育精神,提升自我價值;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豐富多彩的校園體育文化建設中去,能夠更好地培養大學生各方面素質,使校園文化沿著正確的方向可持續發展。
高校校園文化是新時代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表現形式是以“校園”為場所的文化共通共融,以師生共同參與、共同營造的特殊文化圈。團中央曾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是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重要任務之一,高校校園體育文化是新時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理應沿著思政教育方向不斷前行。
校園體育文化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兩個體系,但在共同參與主體、人才培養目標和時代特征等方面有著很密切的聯系;與此同時,校園體育文化建設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宣傳教育平臺,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效果顯著。同時,思想政治教育能夠指導校園體育文化沿著正確的方向前行,能夠促進大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和道德品質,一定程度上可以促進高校校園文化的傳承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