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學斌
全國初中生統一使用的教育部統編語文教材,大幅增加了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比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將作為教育現代化監測評價指標體系的重要內容,增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在中考、高考升學考試中的比重。
新課程標準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應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吸收古今中外優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養,促進自身精神成長。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中華傳統文化千姿百態,包羅萬象,底蘊深厚,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語文作為重要的人文學科,重視并滲透傳統文化教育,既是學科性質所擔負的責任,更是歷史所賦予的神圣職責。
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傳統文化,是廣大一線教師迫在眉睫的任務。
在新課本中,初中古詩文選篇124篇,占所有選篇的51.7%,平均每個年級40篇左右。體裁更加多樣,從《詩經》到清代的詩文,從古風、民歌、律詩、絕句到詞曲,從諸子散文到歷史散文,從兩漢論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均有收錄。革命傳統教育的篇目也占有較大的比重,初中29篇,許多體現愛國主義、革命傳統教育、優秀品德與情操等文質兼美的課文得以保留。
初中生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樹人、三怕寫作文。傳統文化多蘊含在文言文中,文言文用得少、用處小、學習難。中學生學習熱情不高,受到傳統經典文化熏陶的難度就更大。
信息時代下,學生利用課余時間上網玩游戲、看漫畫等休閑雜志等的興趣,遠遠比學習傳統文化經典的興趣大。
學習傳統文化或文言文,更多是從考試角度來考量。學生閱讀文學名著的時間少,不想、不愿對經典名著中的文化底蘊進行深入探討。而學生對于網絡上的個性化的流行用語,卻很快就能接受并傳播開來。
教學漢字之形,感悟漢字之美;教學古詩之意,體味詩人之情;誦讀經典韻文,完善人格品行。課堂上,教師通過分析傳統文化內涵、哲學傳統、審美情趣、思維方式和表述特征等,讓學生探討當時社會的信仰、環境、認識以及和當今的差異。例如:指導學生學習《論語》中“吾日三省吾身”。講解重點難字“省”字時,讓學生了解“省”是個多音字,“省”在這里讀音是:xing的第三聲。意思是“反省、自我檢查”。通過講解《論語》中的這條語錄告訴學生傳統文化中,對克己養性的道德人格自覺性的要求,這種思想具體到精英人群中就是“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擔當和責任感,以及孔子為了弘揚、傳播他所信奉的真理,顛沛流離不改初心,一生致力于實現匡世濟民的精神追求的優秀品質。
漢文化博大精深,而一部作品所折射的傳統倫理道德、禮儀,以及音樂和審美等無處不在。課堂教學讓學生分析古人的思想、對人生和社會的看法、判斷是非善惡的標準,和現代人有什么區別。有的體現了我國傳統民族性格精神和意志品質,有的體現了傳統精英人群的“舍生取義”的價值取向。例如,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體現了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那種憂國憂民、精忠報國的優秀品質。學生在學習課文的同時,也深入了解了中國古代文化的優良傳統。
初中生古文功底差,經典閱讀少。按照教育部《教學大綱》指定書目中學生課外文學名著必讀書目,教師指導學生對哪些書籍應該精讀,或哪些可采取泛讀方式。通過擴展課文經典讀物閱讀量,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古文閱讀能力,也能促進學生語文整體水平的提高,增加學生傳統文化素養,讓學生拓寬視野,領悟和打開思維空間,讓學生能夠以發展眼光來對待傳統文化和外來文化,以及網絡文化,引導學生在思考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同時形成自身的思想和行為準則以順應時代發展的需求。
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提高語文能力,就需要加強和其他學科的溝通。例如加強語文學習和音樂的溝通,讓學生發現語言中的音樂美,也讓音樂促進語言的表達,通過健康的音樂凈化學生的心靈世界,讓語文教學過程中增多一些音樂的元素。通過語言與繪畫,以及書法的溝通,以提高學生對文學作品的理解能力,讓學生比較畫家是如何運用線條和色彩,表現對外部世界的認知和情感,而作家又是如何運用文字烘托氣氛來表達人物心情和處境。通過學科間聯系,從而達到開闊學生閱讀視野和放飛學生想象力作用。
以活動為載體,形式多樣搭建傳播傳統文化的平臺。
(1)背。背誦中積累語言。在活動中齊背、輪背、接龍背等,看誰背得多又準。也可由家長督促背誦,把誦讀經典的樂趣與家人分享,讓他們在寬松的環境中進行快樂的學習。
(2)悟。悟中領悟道理。每堂課的前十分鐘,班上的同學可以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向大家闡述自己的理解,教師在這個過程中給予指導。學生明白這些語言中蘊含的道理,才可以學以致用,指導自己的學習生活。
(3)用。用中深化感受,積淀語言。比如:指導學生們提取成語,把古典語言轉化成現代常用的成語,這樣不僅加深了學生的理解,更讓古典語言和現代語言找到了一個結合點。比如:孟母三遷、曾子殺豬、孫康映雪等,這樣不但積累了成語,還豐富了學生的語言。
(4)演。用舞蹈、演唱、小品等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將經典故事編排成藝術節目,詮釋經典美文,表達對傳統文化的熱愛,感受學習傳統文化的快樂。
教材的歷次修訂都是傳統文化不斷加強、經典篇目次次傳承的過程,國學經典積淀成學生傳統文化的基礎,更形成了幾代人關于語文課本的共同記憶。學習優秀傳統文化,不僅能讓學生把語文課程學習好,還能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和行為準則,成為順應時代發展所需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的一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