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州市東關回民初級中學)
1.思維導圖簡介
簡單說,思維導圖是一個簡單、直觀、有效的思維工具,它根據全腦思維的概念,調動使用左腦思考的邏輯、順序、文字、數字等具象的信息,結合使用右腦思考的圖像、想象、顏色、空間的整體思維進行記憶,導圖的樹狀結構能夠同時刺激左右腦,把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結合起來,使學生在語文閱讀過程中能夠同時使用左右腦全面思考,協調發展,使大腦潛能得到充分開發。思維導圖的主體是聯想和想象,人們在聯想和想象的環境下對事情記憶深刻,并能觸發靈感,發揮最大潛能。所以,思維導圖作為一種基于系統思考的知識構建策略被引入到教學中。
2.制作思維導圖的注意事項
思維導圖的制作最好用一張空白的A4紙橫向制作,制作思維導圖時要求學生心無旁騖,能更好的將注意力放在本篇文章思維導圖的結構脈絡上來,以文章題目或文體作為一個中心點,他的主分支一定要用不同顏色的粗線條彩色筆橫向畫出,人物、事物、環境、起因、經過、結果等,使其顯得更有趣味性和獨特性,人的思維脈絡分支的展開形式是橫向的,橫向畫圖便于記憶。第二分支比第一分支稍細,各分支形成一個互相連接的節點結構,分支上字數不要太多,要求簡單直觀的將整篇文章以圖片的形式儲存在學生大腦中,起到對知識點歸納總結整理的作用,同時便于學生隨時調取題目中所需要用到的信息,幫助學生在初中語文課文或課外閱讀理解中理清整體思路,鍛煉他們的思維能力和邏輯創新能力,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記憶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積極探索和自主學習能力。
1.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
語文閱讀是各個科目的基礎,它肩負提升學生理解力的使命,學生的理解力弱,直接影響各科的學習。語文閱讀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占很大比值,閱讀理解除了考察學生的理解力和領悟力外,還考察學生是否有龐大的知識儲備和良好的邏輯思維。通常語文教師對課內課文閱讀和課外閱讀理解分析得清晰到位,就怕分析的不全面,學生不能理解,但教師講得越多,學生聽起來就越乏味,缺乏自己的思考,這屬于被動式學習。隨著老師講解的增多,各種知識雜亂無章的堆積在學生的腦海里,沒有好的方法進行歸納整理,不能有效地在閱讀文章時調取自己需要的信息。
2.思維導圖在語文閱讀中的優勢
將思維導圖運用到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讓學生在復雜的閱讀中找出一個中心點,將文章的各個關鍵環節以脈絡的方式呈現在圖片上,清晰直觀,簡單開放,讓學生的記憶潛能以激發的形式進行連接,從一個詞匯聯想到另一個詞匯,從一個知識點拓展到另一個相關聯的知識點,不僅能提高學生探究新事物的動手能力,也能活躍課堂氛圍,讓同學們在愉悅的氛圍中感受語文的魅力。
1.預習課文時運用思維導圖增加課堂效率
一節語文課的時間是有限的,讓學生運用思維導圖去進行預習,尋找課文的知識點、要點、知識結構和問題的解決答案,這樣不僅能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還能讓學生更好地把握課文的精髓和中心思想,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及創新能力,從而更容易地實現初中語文的教學目標。教師可提前兩天布置預習任務,讓同學們根據課文內容繪制自己獨特的思維導圖,如閱讀小說題材時,將故事情節、人物、環境、起因、經過、結果羅列出來,隨著學生畫的分支越多,閱讀文章時思路就越清晰,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每個學生繪制的思維導圖都是獨一無二的,避免了學生之間的相互抄襲。學生上交后,教師再根據多數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再次備課,個別學生進行單獨指導,了解同學們欠缺的知識點在哪里,及文章的重難點,在必要的地方給學生指點一下,這樣可以更快地讓他們的閱讀力得到提升,還能提高學生的記憶力,激發學習探究的興趣,進而對文章內容結構進行重新深入探索,拓展他們閱讀的深度、寬度和廣度。
2.語文閱讀課中運用思維導圖理清思路
在初中語文閱讀課堂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分析梳理,能使復雜的內容以一種簡單直觀的圖片形式凸顯出來,幫助學生迅速把握文章的整體脈絡,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歸納文章的章節段落及基本情況,讓學生在思維導圖的運用中閱讀文章能有所體悟,隨時抽取信息,順利回答問題。語文閱讀教學中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能力,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是給文章劃分段落,通過一遍一遍的閱讀文章找出中心思想,找出各個問題的答案,這是一種直線型的記憶方法和思考方法。當遇到較長的文章時,閱讀耗費時間較長,看完后覺得不知所云,思維容易因偶爾分神,注意力不集中產生混亂,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運用思維導圖,便可以很好地把握文章的整體脈絡和情感走向,使閱讀思路變得清晰,整體結構框架變得明朗,如教師在講解魯迅的社戲時,可用思維導圖畫出平橋村想看戲、去看戲途中、看到社戲的感受、看完社戲回家等大的分支,清晰的分析整篇文章,并在各個分支中加入心情,風景,人物等細節分支,這樣繪制出的整張思維導圖,讓學生一眼看過去就能明白文章所講的故事,這種教學模式讓學生邏輯清晰,記憶猶新,并能激發他們繼續探索故事情節的欲望,喜歡上閱讀文章。
3.課后運用思維導圖復習清晰明了
初中語文閱讀當學完某一章節或某一系列題材時,可讓同學們運用思維導圖溫習鞏固課本的知識,把相關內容組織成完整的思維導圖框架,進行分析歸納總結,有助于學生的知識儲存的持久性和快速抽取信息進行復習。思維導圖復習有利于學生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將零碎的片段知識根據他們的關聯性串聯起來,關鍵詞和核心內容一目了然,加強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進一步深化,便于達到高效快速的復習的效果。在學習文言文后,讓學生用思維導圖歸納總結文言文常見字詞的意思,如當字,當之無愧是承擔承受的意思,聯系之前所學內容,當將帥三軍是應當的意思,木蘭當戶織是對著、向著的意思,學生看當字時根據思維導圖回想起它的其他解釋。如此,我們在文言文中就不必死記硬背,運用發散性思維較為輕松的記憶字詞在文言文中的不同釋意,讓學生建立知識的空間感,語文的知識面很廣,復習的過程是整理思維導圖的過程,可以讓學生的學習效率更加高效。
目前,思維導圖已經被運用在初中語文閱讀的課堂上,用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自主學習能力及創造力,讓閱讀中的各個問題在學生腦海里形成頭腦風暴,進而更系統化簡潔的進行思考,調動他們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同時,思維導圖以圖片形式的記憶時間比單純的文字記憶留存的時間長很多,提高學生自信心的同時還可以激發學生對新知識的探索,提高語文閱讀的課堂效率。思維導圖運用于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但仍需要教師不斷探索不斷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