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省濟寧市實驗小學)
閱讀是學生提高語文學習能力的有效途徑,閱讀有利于學生對于文章內容進行理解,能夠對于部分難懂的句子和段落進行深層次的理解和掌握,把握文章主旨,體會作者當時的思想感情和心路歷程。因此,教師在小學階段要注意培養學生正確的閱讀方式,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為語文課程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在進行知識傳授時將學習的方法進行滲透,既要讓學生學習到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掌握好的學習方法。對于一些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教師可以引導他們進行大聲的朗讀,低年級學生年齡較小,控制力較差,注意力難以長時間的保持在學習活動上。因此,教師讓低年級學生進行大聲的朗讀有利于學生注意力的保持,同時,大聲的朗讀也有利于學生對于課文內容的記憶,保證學生思維的活躍,提高學生的記憶能力。對于中高段的學生,思維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對于課文內容理解起來更加容易,教師要注意在學習的不同階段運用不同的閱讀方法,在開始階段,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快速地瀏覽,整體掌握文章的大體內容。之后,讓學生默讀課文,掌握每一段寫了哪些內容,試著用自己的話進行概括。最后,引導學生進行精讀,掌握作者思想感情,理解文章主旨。教師要注意有意識地將不同的閱讀方法傳授給學生,讓學生能夠掌握方法,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進而提高語文學習能力。
語言的學習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教師要注意學習方式的多樣化,要注意將閱讀與寫作相結合。閱讀可以將文章內容進行有效的理解,而寫作可以將學習到的內容進行內化重組,將知識進行轉換和鞏固,提高學習的效果,加深理解和運用。學生在閱讀到一些好的文章以后,對于文章優美的語句、用法新穎的詞匯、文章蘊含的思想情感以及自己閱讀之后產生的感悟,都可以通過書寫將這些內容進行保存,加深理解和記憶。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在讀懂文章內容的基礎上進行整理,讓學生能夠將提取的好的內容用自己的話說出來,寫出來。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更好地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提高寫作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和表達能力。
教師要注意閱讀形式的多樣化,組織多樣的閱讀活動,讓學生認識到閱讀的精彩,能夠主動地參與到閱讀活動中,提高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簡單的課上閱讀并不能滿足學生對于知識的渴望和對于閱讀新鮮內容的期待,教師要注意開展不同的豐富多樣的閱讀活動,滿足學生對于閱讀的渴望,同時,激發學生對于閱讀的興趣。例如,教師可以組織班級學生建立起一個圖書角,讓學生們將自己認為比較好的圖書與同學進行分享,同時,讓學生有固定的可以進行閱讀的書籍。教師還可以每周開展一次美文分享活動,讓學生選取一篇自己認為優美的文章進行朗讀,說出自己認為文章優美的原因,其他同學可以進行討論、補充,這樣可以讓每個學生將閱讀作為一項固定的活動,同時,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對于閱讀產生極大的興趣,增強學生閱讀能力,提高語文學習的質量。
對于學生閱讀的內容教師可以進行一定引導,將課內閱讀內容與課外閱讀的內容進行關聯,將課上的內容進行鞏固的同時拓展相應的知識。例如,在學習《寓言兩則》以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課下搜集更多的寓言故事進行閱讀,按照課上教師指導閱讀的流程和方法,學生自主進行閱讀學習,掌握文章內容,理解蘊含的哲理,將得到的哲理和自己的生活實際相聯系。這樣,教師不僅可以培養學生自主的閱讀能力和學習能力,同時,可以將課上學習的內容與課下閱讀相結合,與生活實踐相結合,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加深學生閱讀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意識。
總之,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對于學生語文學習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同時,能夠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注意運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培養學生閱讀能力,培養學生閱讀學習的主動性和自主性,進而提高學生學習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