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宇航
(佳木斯大學,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7)
2019年1月17日,中國新聞網在《教育部:2020年遴選2000所冰雪運動特色學校》中,指出:“預計到2020年,遴選出2000所冰雪運動特色學校;到2025年,遴選出700余所示范學校及5000所特色學校。”該部署對于推動全國教育體系“冰雪運動進校園”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全面推動中小學冰雪運動特色學校建設,形成系統的教學、訓練、保障及競賽機制[1]。北方鄉村小學應當利用此契機,不斷優化資源配置效益,提升學校冰雪文化發展水平。
一是有利于教育資源科學配置。由于長期受二元結構的影響,北方鄉村小學冰雪運動資源處于匱乏狀態,利用“冰雪運動進校園”活動契機,爭取冰雪競技資源的傾斜,能夠有效縮小城鄉差距,讓北方鄉村小學重新凝聚信心,更好地參與到冰雪運動競技中來,從而為國家培養更多冰雪競技人才。二是有利于全面提升北方鄉村小學體育運動水平。由于“冰雪運動進校園”是教育部提出的重要戰略部署,對于各級教育機構均有指導意義,北方鄉村小學可以利用此契機,構建自己的特色運動體系。并利用北方冰雪資源的優勢,聯合城鎮開展冰雪運動競賽,通過競賽提升自身發展優勢。三是有利于北方鄉村小學學生養成堅韌的性格。體育精神具有“拼搏、無畏、競爭、向前”的內涵,因而在鄉村小學推動“冰雪運動進校園”活動,能夠讓他們在冰雪競技中得到成長,并從中吸收有利于身心成長的健康文化。
從氣候條件來看,北方冬季有長達110-150天的結冰期,氣溫保持在零度以下,成為冰雪運動設施的“天然制造者”,而且一旦冰雪運動設施修建完畢后,能夠保持階段性使用效益。從冰雪資源分布來看,由南向北冰覆蓋時間及范圍逐漸增加,越往北冰雪資源就越豐富,冰雪的使用效率就越高。從運動設施來看,北方鄉村小學幾乎都有自建的天然冰雪運動場,基礎設施配套率、完好率達到91.3%;冰雪競技教育配備率達到96.8%[2]。在北方氣候嚴寒條件下,一塊直徑100米的冰場只需要7天就能夠完成。由此可見,北方基礎設施主要優勢在于投資少、見效快。
2018年9月,習近平在松原市指出:“綠水青山、冰天雪地都是金山銀山。”使我們對冰雪資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時這也說明“冰雪”也是極為重要的教育資源、生態資源、經濟資源。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我國北方地區是冰雪運動開展最早的地區,有著悠久的冰雪運動文化歷史,對冰雪運動員的培養以及對冰雪運動的普及和推廣都有著重要作用。北方鄉村小學冰雪教育意識良好,學生從小就熟知“瑞雪兆豐年”等諺語的意思,因而北方鄉村小學的冰雪文化意識較之南方地區有明顯優勢。另外,由于鄉村小學運動資源相對匱乏,而冰雪是每個鄉村兒童的“玩伴”,雪橇、冰爬犁、冰滑梯等無處不在,鄉村小學學生對于冰雪有著極為濃厚的感情,更容易接受冰雪運動進校園活動的開展,并會有濃厚的興趣參與其中,從而養成學生團隊合作意識和集體榮譽感。
北方鄉村小學開展“冰雪運動進校園”活動優勢顯著,北方鄉村小學冰雪運動普及率在61.8%左右,主要以雪地足球、滾雪球等為主要項目。31.5%的北方鄉村小學有相對專業的冰雪運動教師,能夠傳授基礎的冰雪運動知識。部分北方鄉村小學為增強冰雪體育項目競技性,積極組織雪地足球聯賽、速滑、冰球運動,甚至舉行校園冬季運動會等活動。北方教育系統每年都會組織類似的體育競技活動,這為鄉村小學開展此類活動提供契機。據調查,黑龍江省已在黑龍江畔舉行了第三個全民冰雪活動日,每年冬季會舉行百萬青少年上冰雪”活動和相關以雪為主題的活動,目的是培養學生對冰雪運動的興趣,鍛煉學生的體魄,鍛煉學生越挫越勇的頑強精神,弘揚冰雪文化,傳遞越來越多的正能量。同時,推動北方各地普及冰雪運動,為學生打造寄托冬奧夢想的平臺,在學生心中撒下冰雪運動的種子,為我國實現“中國夢”與“冬奧夢”做出努力。
對于北方鄉村小學而言,由于國內對冰雪運動只存在競技標準,基礎運動沒有形成有效的規范體系,導致北方鄉村小學基礎冰雪教學沒有特定目標、規范、原則,各地區都按照區域教育主管部門提出的措施加以執行,缺乏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的效果。加之,沒有相應的評估體系進行跟進,使得北方鄉村小學開展“冰雪運動進校園”活動開展處于自由發展狀態,使具體實踐效果沒有發揮到極致,無法達到開展活動本身的意義,無法實現讓學生在冰雪中放飛自我、親近自然,體驗冰雪活動樂趣的目標。
數據顯示,北方鄉村小學專業冰雪運動教師配置率不足20%,其他80%的教師都不具備專業的教育資質,甚至連基本的示范動作都無法完成。一是教師隊伍專業素質較差。為全面落實鄉村小學“冰雪運動進校園”活動,各小學都設置專職教師,但大部分都是由體育教師直接轉職而來,其冰雪運動知識大多來源于書本,對于設計冰雪運動教學內容、計劃、學案都缺乏實踐經驗,很多教學要求無法落到實處。小學體育教師是具體的組織者與實施者,但他們自身的專業性往往會對冰雪運動的開展造成極大的影響。二是教師角色定位失衡。由于小學都極為重視安全工作,而冰雪運動本身帶有一定的危險性,教師在組織過程中往往因為安全問題,盡量縮短冰雪運動時間,轉而加大理論教學比例,致使農村小學冰雪教育理論有余而實踐不足。三是專業接續不足。由于農村小學冰雪運動專業人才相對不足,而各大院校冰雪教學人才供給失衡,只能依托地方專業機構生成,導致鄉村小學教師資源接續不足,很難保障基礎教學需求。
從課程設置來看,主要存在以下問題:一是理論實踐比例失衡。從冰雪競技教學來看,絕大多數北方鄉村小學理論實踐比例約為3:1,甚至部分學校停留在100%理論層面,存在嚴重的失衡現象,更有甚的是體育課程直接被主科教師擠占,學生連上體育理論課的機會都沒有。分析其原因,一方面在于部分北方城鄉教育系統對于冰雪運動重視不夠,沒有從政策層面進行目標牽引,導致學校領導重視不夠。另一方面是受應試教育體制的影響,雖然目前小學取消了升學考試,但在學校中還存在一定的競爭關系,使得部分教師追求成績,只重視主科課程,私自占用學生的體育課等其他副科課程,學生沒有機會體會冰雪體育課的樂趣。二是現場實踐效果不佳。能夠組織學習進行冰雪運動實踐體驗的學校僅有32.8%左右,而大部分都是停留在體驗階段而非訓練階段,只是讓學生知道“是什么”就算完成教學過程[3]。“冰雪運動進校園”本身延續與傳承的是一種競技精神,但如果停留在就“冰雪運動”講冰雪運動的層面,則與活動開展精神相悖。三是課程設置時間保障不足。由于冰雪運動本身存在極為明顯的季節特征,因而進行冰雪體育課程設置也只能選擇在冬季,而寒假占用時間相對較長,余下的冬季教學時間相對較少,因此部分北方鄉村小學將冰雪競技運動學習訓練時間壓縮,導致其教育訓練效果流于形式。
北方鄉村小學在組織冰雪運動時,還存在安全管理缺乏針對性的問題。一是安全機制不完善。44.5%的鄉村小學缺乏冰雪運動安全機制,部分老師認為冰雪運動也屬于學校組織工作,因而現有的安全機制同樣適用,但卻缺乏針對性,無法規避冰雪運動可能產生的安全隱患。如凍傷、摔傷、碰撞等等。二是安全領導不到位。65.4%的鄉村小學都沒有設置專門的安全領導小組,而是沿用學校整體的安全工作設置,致使專項運動安全沒有專門的部門負責,單純依靠老師進行現場盯防,顯然無法滿足安全工作的具體要求。三是安全意識不到位。絕大多數老師沒有認識到冰雪運動本身帶有一定的危險,而是將其作為普通的體育運動去組織,從而為安全工作埋下隱患。如運動前缺乏熱身、現場防護缺失、急救設備及人員沒有隨隊參加活動等等。
一是加大區域試點力度。北方雖然有著極為豐富的冰雪資源,但缺乏相應的規范標準,因而必須要對“冰雪運動進校園”活動進行試點,試點內容包括運動項目選擇、項目選址、冰雪運動教學、學生身體適應性等,通過試點掌握北方鄉村小學組織冰雪運動的規律,從而有重點、有步驟地進行推廣。對于不符合修建冰雪運動設施的地區,可以考慮與周邊游樂場所室內冰場聯系或共建,以便能夠讓鄉村小學生有機會接觸并參與相應的活動。二是明確實施標準。根據實際情況,對北方鄉村小學冰雪運動實施標準進行明確,既有利于鄉村小學具體組織實施教學,也有利于教育部門進行跟蹤指導。在標準建設過程中,必須要因地制宜,突出分類指導,絕對不能搞“一刀切”。
一是提升教學實踐能力。有的教師只注重學生是否在運動,而忽視了對學生基本技能、體能和對學生堅韌不拔、頑強不屈品質的培養。提升教師的專業素質,改變過去單一的灌輸式教法,應引導學生主動探索學習新的知識。改變過于注重講解、示范的教學形式,應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進行學習。北方鄉村小學可以采取在職培訓、脫崗學習、參觀見學、實習等方式,對現任師資力量進行培訓[4]。對在職教師的培訓不可采取過于專業化的教學策略,而是應當將實踐性放在首位,即按照“能講、能教、能做”的標準進行培養,能教授基本理論、能講清基本技巧、能做示范動作,從而實現教育資源的最優轉化效果。二是加強學科專業建設。各類師范類院校根據國家教育政策要求,適當增加有關“冰雪體育運動”科目教學比例,以便于讓其能夠掌握基本的教學方法及技巧,為學校體育課專業化教學提供保障。可以采取定向培養策略,即按照“哪來哪去”原則,通過適當提供優惠政策,為偏遠鄉村培育更多自愿回鄉工作的教育人才,形成人才回流,提升冰雪運動進校園的專業化水平。
提升課程設計科學性,持續推動冰雪運動進校園活動有序開展。一是增強課程合理性。北方鄉村小學在冰雪運動進校園中,要有明確的目標、原則、標準,按照教學大綱設置完整的課程體系,既能夠確保教學任務圓滿完成,又能夠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冰雪運動進校園”活動本身就是一項綜合性的活動,絕對不能將其作為一個具體的活動去實施,否則就會弱化其基本功能。因此,既要考慮其科學性、合理性,又要考慮其綜合性與融合性。二是均衡理論與實踐的課程比例。要確保其比例能夠控制在2:1左右,以便于突出實踐操作效果,確保每個北方鄉村小學至少能夠有5-10名優秀冰雪運動人才,能夠在完成教學內容基礎上有所突破。科學設計課程是使冰雪運動進校園活動有效開展的前提,只需要按照既定目標設置相應的課程,就能夠有序推進目標的實現。另外,對于課程比例設置,北方鄉村小學應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設計,不存在固定的標準,需因地制宜。
進一步完善冰雪運動進校園安全機制,為其全面展開奠定安全基礎。一是加強教育引導。學校要組織教師進行專題培訓,借助專業力量完成此項工作,使教師具備專業安全管理能力,掌握現場救護技能,能夠及時發現危險并有效處理。學校還要組織全體學生參加專題講座,主要針對安全意識、安全防護、緊急救護等內容組織教學,提升學生安全意識。二是完善制度機制。安全制度應當突出三個體系:安全預防、安全管理、現場救護。其中,安全預防是指能夠在活動組織前及時發現安全隱患,如學生身體隱疾、場地破損、防護不周等,最大限度規避隱患問題。安全管理涉及現場活動組織、人員管理、安全檢查、安全獎懲等;現場救護是指教師具備安全問題處理能力,能夠及時處理出現的安全事故。制度機制存在是為了更好的消除安全隱患,因而必須要覆蓋冰雪運動全過程。
綜上所述,本文從北方鄉村小學開展冰雪運動進校園重要意義和優勢入手,對其實施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分析,發現北方鄉村小學在全面推廣冰雪運動時,普遍存在規范性、實效性、專業性、針對性等問題;結合北方鄉村小學基礎特征,加大試點力度、全面配置資源、科學設計課程、完善管理機制,全面提升冰雪運動進校園的實際效果。教育部提出“冰雪運動進校園”是一種宏觀上的指導,北方鄉村小學要利用自身發展優勢,實現教學效果最優化,培養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增強身體素質,樹立其終身體育的思想和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