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玥
古詩文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點之一,是學習和鑒賞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眾所周知,中華悠悠五千年文化中,古詩文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和人文內涵,具有強大的精神力量。盡管初中學生已具有初步的古詩文學習能力,但畢竟認知水平有限,方法欠缺,對古詩文的理解還有困難。所以教師要不斷探索古詩文教學,引導學生掌握鑒賞方法和解題技巧,最終提高古詩文教學質量。特別是農村初中教學相對薄弱,需要教師投入更多精力進行教學探索和嘗試。
多媒體技術是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應用中的具體表現,教師要巧用多媒體進行古詩文教學,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強大功用,探索形象、生動、有趣的古詩文課堂教學。通過多媒體展示相關圖片,能吸引學生興趣,極大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利用多媒體展示動畫,將圖片文字結合,將古詩文轉換為畫面,能打破古今屏障,加強學生對古詩文的理解;多媒體能將視覺、聽覺有效結合,促進學生整體感知。多媒體的這些感性刺激以及情境的創設,能讓學生感受、體驗古詩文的精神內涵和人文底蘊。比如《木蘭詩》這一課,可以先給學生播放豫劇《花木蘭》中的經典片段《誰說女子不如男》,播放音頻能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熱情高漲。出示花木蘭的圖片,讓學生感知花木蘭的巾幗英雄形象。可播放示范朗讀音頻,讓學生初步感知詩意。特別是農村教育相比城市教育相對落后一些,教師要盡可能為農村初中生創造更好的教學條件。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教師單一的板書教學已經不能滿足于當代初中生發展的需求,現代網絡信息技術應運而生。教師就要善用多媒體教學,給學生展示圖片,播放音頻、視頻,梳理知識框架,讓學生整體掌握知識。多媒體運用得當,還可以增長學生見識,引發學生學習興趣,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開闊學生眼界,讓學生獲得更豐富的知識,引發對學習更深刻的思考,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
情境教學是作用于學習主體,產生一定的情感反應的教學過程。新課程理念強調以人為本,回歸生活,注重情境創設。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積極創設教學情境,以直觀方式再現書本知識,給學生直接的情感體驗,讓學生獲得整體感知。
在課堂上,通過多種方式加強對詩歌的理解。注重課堂導入,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導入成功,能在幾分鐘內激發學生興趣,引發學生學習古詩文的熱情。課堂教學導入有問題導入、設置懸念導入、播放視頻、談話導入等。要創設一定的生活情境,教學應當從枯燥的理論中解放出來,走向學生生活。為了加強對古詩文的理解,教師可以采用情景表演的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比如《石壕吏》這首詩場面和細節描寫很到位,“婦啼一何苦”描寫出了老婦人極度的悲傷,這首詩揭示了殘酷的社會現實,反映社會本質現象,表達了詩人對窮苦人民的深切同情。這首古詩可以讓學生進行情境演繹,找幾個學生分別扮演杜甫、老翁、老婦人、差役。在表演前學生需要做好充分準備,課下學生要去查閱資料,了解當時的歷史文化背景,這種學習方式能促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讓學生獲得更豐富的知識。
在古詩文教學中要著重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古詩文教學精髓在于朗讀,朗讀是古詩文教學的重中之重。朗讀形式要多樣,可采用范讀、領讀、男女生分讀等朗讀方法激發學生的朗讀欲望,調動學生朗讀古詩文的積極性。朗讀要注意語氣的抑揚頓挫,正確讀出陳述句、疑問句、感嘆句等句式的語氣。讀準字音,要注意通假字和生僻字的讀音。明確哪個字讀重音,讀的時候要有停頓,注重朗讀的節奏,情感憂傷的古詩文可以稍微讀慢些,情感歡快的可以適當讀快一些。還要讀出一定的感情,有的教師在朗讀教學中,只要求學生讀出感情,自己卻沒有進行示范和指導。教師首先要范讀,朗讀不是簡單的重復讀,每一次朗讀都應該獲得不同的感受。朗讀完要有點評和鼓勵,給予學生及時的反饋,讓學生獲得自信,能夠勇于展示自己。教師講解古詩時,要講解古詩的歷史背景,了解作者當時的生活背景。在朗讀教學中,教師還要啟發學生積極地想象,想象作者當時創作的情景,感受作者的情懷,在朗讀中更加深刻地理解古詩。朗讀和背誦相結合,通過配樂誦讀烘托氣氛。可開展多樣化的誦讀活動,通過齊讀、分組讀、自由朗讀、配樂誦讀等方式豐富課堂教學。可開展誦讀競賽活動,競賽能極大調動學生朗讀積極性,學生能在比賽中獲得快樂,在誦讀競賽活動中學生能獲得極大提高。
教師要對學習的古詩文做梳理,幫學生分類比較,探索群詩閱讀。比較一個作者不同時期的作品風格,比如 《渡荊門送別》是李白青年時期寫下的一首五言律詩,這個時期的李白豪情壯志,內心充滿理想和抱負,個性放蕩不羈,張揚灑脫。《行路難》是李白在政治道路上遇到困難時所寫的詩,此時的李白內心充滿矛盾,不愿同流合污,卻又想得到重用。此時的李白和青年時期的李白內心情感和想法有著極大的不同。通過分類能在學生腦海中形成一個知識框架,比如提到送別詩,學生就能立馬想起學過的送別詩有哪些,將古詩文分類能讓學習有條理性。古詩的主題多種多樣,古詩分為送別詩、田園詩、詠物詩、邊塞詩、勵志詩等,同一主題不同詩人的作品也會有很大不同,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都是送別詩,《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所表達的感情是豁達的,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抒發了作者內心的悲情,寫出了邊塞送別時的悲壯場面,表達了作者內心悲傷的送別之情。這兩首詩雖然都是送別詩,但是作者表達的感情卻不完全相同,《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悲傷色彩更濃,教師要抓住典型進行教學。教師要幫學生梳理不同時期的作品風格,比如盛唐和晚唐不同時期作者的風格比較。盛唐時期是古詩的黃金時代,涌現出許多優秀杰出的詩人,晚唐時期逐漸沒落,詩人憂傷色彩較濃。根據時間了解不同時期作品的風格,讓知識更加系統。
總之,在古詩文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提供更好的教學條件,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積極創設教學情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引發學生學習古詩文的興趣。同時要注重指導學生的朗讀,朗讀是學習古詩文的基礎,通過朗讀激發學生對古詩文的熱愛之情。教師還要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讓校園詩韻飄香,努力提高古詩文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