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學慧 劉光書
隨著《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的面世,語文老師們亦喜亦憂,喜的是,語文學科更顯重要,語文學科更有語文的特性;憂的是,這一份重要帶來的是更高的要求,比如背誦篇目、閱讀任務大幅增加。
如何指導學生完成背誦任務,如何指導學生進行閱讀研討,如何梳理豐富的信息,我們需要找到一個工具。
思維導圖應該是一個信息越復雜越好用的工具,以“圖”助學,或許會有些意外的收獲。
大多數學生都害怕背誦,尤其怕背古代散文。首先文言字詞就是難點,其次古代散文篇幅較長,而內蘊豐富且往往含蓄,學生較難找到句與句之間、段與段之間的銜接點,讀尚且難,更不用說背了,其實還未背學生就先已怕了。
比如必修五選錄的《逍遙游》一文,自“北冥有魚”至“圣人無名”,共三段,1000字不到。文章雄放、奇幻、浩淼、奇警,可是要把三段背下來,還是很有難度,就是我自己也害怕面對這篇作品。
“開宗不了逍遙字,空讀南華三十篇”,《逍遙游》在《莊子》一書中極其重要。所以,將《逍遙游》背下來是極其應該的。
如何背呢?
我嘗試背誦第一段。重新理解字詞句,查找資料弄清楚如“天之蒼蒼……”與“其視下也……”兩組句子之間的關系,同時理順文意、注意前后內容的銜接?;撕脦滋?,可是背誦的效果還是不夠好。我的做法一定不是死記硬背,可是背誦還是花了不少時間,最糟糕的是既耗時而又沒有獲得好的背誦效果,仍然不能熟練地背誦第一段。
于是我決定嘗試思維導圖。專家們認為,面對同一種學習材料,采用多種感官結合的學習方式比單一感官學習的方式記憶保持力的百分率更高,我想試試看“思維導圖+背誦”是不是一個比較好的方法。
我將第一段內容概括為“鵬不逍遙”,然后從來歷、大、志、記載、對比、無奈、類比、對比等幾個方面擬出第一分支。之下,篩選出關鍵詞,如鵬來自于鯤,而關于鯤,要知曉其地點、其大、其變化,依次又找出相應的關鍵詞;鵬是無奈的,也是不逍遙的,人在地上往天上所看到的與它從天上往下看是一樣的,所以在“無奈”之下擬出“人”與“鵬”兩個關鍵詞;大船與大鵬一樣的受限,沒有足夠深厚的水如何能載得動幾多大的船呢?在“類比”之下擬出“風”與“水”的兩個分支。再如“對比”這一分支,小格局與大格局都各要受限,小格局又怎么能嘲諷大格局呢,莊子更明確提出 “小知不及大知”;“大格局”受限更大,可它終究才是我們的向往。在“對比”分支下我擬出了蜩、學鳩、適莽蒼、適百里、適千里等關鍵詞。
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其實是整理作品的過程,既要整理作者的思路,也要挖掘作品內在的銜接,是閱讀、背誦者深層次思考、理解的過程,“思維導圖”首先是“思維”,其次才是“導圖”,所以“思維導圖+背誦”恰好不是死記硬背,正是切合了當前語文教育的情境性、理解性、運用性的背誦要求。
用了“思維導圖加背誦”方法后,我將第一段更好地記住了,其中嘴讀、眼看、手寫、心記,多感官結合,并注意記憶遺忘規律,多復盤,多回憶。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明確提出建構學習任務群,18個學習任務群無一不與閱讀有關,以及語文試卷中無處不在的量越來越大的閱讀,更不用說我們要終身學習,那么如何閱讀,如何把握、篩選閱讀信息也必將成為閱讀者,尤其是語文教學要面對的問題。
面對復雜的信息,“思維導圖”仍然是簡潔明快的。
2018年2月6日,著名國學大師饒宗頤先生去世,“國學院網”推送了一篇名為《國學大師饒宗頤去世,一代傳奇,永遠的驕傲》的文章,內容很豐富,我也試著用思維導圖來梳理作品信息。
我將文章概括為“一代傳奇”,第一分支有:百科全書、家學啟蒙、文氣熏蒸、求闕窮追。饒宗頤先生學貫中西,六學九能無一不曉無一不精,深得錢鐘書先生、季羨林先生的贊譽,而家庭教育對他有著深刻的影響。在“家學啟蒙”分支下,我擬出了首富、讀書、幾萬本、父亡、兩副擔子、一件事、遺著、研究員、香港、國學、家學、法門、開竅、幻想、引導等關鍵詞;饒宗頤先生治學領域極廣,治學的時間跨度更是驚人,這樣廣泛的興趣、這樣旺盛的精力來源于“從小文化空氣的熏蒸”,在“文氣熏蒸”分支下,我找出了領域廣、時間跨度大、中文基礎、讀書不受限、中國書的種類、歷史編年、享受、義理、習慣、方法等關鍵詞。
文化常識內容太多,容易混淆。
其實易混的重要原因往往是我們懶于作整理,只見“片葉”,不見“完株”,且記且僥幸。
明清科舉考試相關概念很復雜,但是如能對其做一個較為全面的整理,了解來龍去脈,也就不容易混淆了。
我們可以以 “院試”“鄉試”“會試和殿試”“兩榜出身”“連中三元”為第一分支,之下可有地點、時間、發榜等內容。如“鄉試”的發榜就可列出九月、桂榜、乙榜、舉人、解元等關鍵詞,“會試”的發榜就可列出四月、杏榜、貢士、會元等關鍵詞。
觀察“明清科考”思維導圖,學生更容易厘清解元、會元的不同,院試、鄉試、會試、殿試的不同。
“思維導圖”的重點不在“圖”,而在于整理思維的過程。建構主義認為獲得知識的多少取決于學習者根據自身經驗去建構有關知識的意義的能力,而思維導圖就能幫助學生學習事物的性質、規律,以及探究該事物與其他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通過運用思維導圖,學生建構知識意義的能力也必然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