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娜
人體設計精妙,除了極端情況,心臟出問題之前,一般會給我們發出很多“警報”。最近在微博上看到,一位女士在演講過程中突發心臟病,被送往醫院后死亡,其實在這短短2分鐘的視頻中,心臟發出了數次“警報”,只是都被忽略了。比如:由于心臟供血不足后出現肢體血液循環不好,1分15秒時不斷搓手;1分50秒時出現憋氣,出汗……這些警報如果能夠及時被注意到,或許能避免悲劇的發生。
那么,心臟不好,身體會發出哪些“求救信號”?我們一起來看看。
室溫正常,也沒有其他狀況的情況下,血液循環突然變差,手腳冰涼,實際上是心臟即將出現問題的警報信號!
在家照鏡子時可以多留意自己的耳垂,如果發現耳垂出現對角型折痕(耳垂褶皺是一條從耳屏開始走向后下終止于耳廓后緣的呈45度角的對角線),建議及時到醫院檢查一下心臟和血管。耳垂皺褶和心臟病間的關系已獲醫學界公認,它也因此有了醫學上的專業命名,叫做“耳褶心征”。
上下眼瞼附近長出凸起的瞼黃瘤,是心臟出現問題的風險標志。瞼黃瘤是眼瞼表面邊界清晰的黃色或橙色斑塊,微微高出皮膚,上下眼瞼都可出現,多見于40~60歲的中老年人。瞼黃瘤不少都與膽固醇水平過高有關,而長期血脂異常可能導致冠心病。英國醫學雜志發表的研究顯示,有瞼黃瘤的人是缺血性心臟病的高危人群。患者出現瞼黃瘤一定要就診,并檢查相應的血脂指標,評估遠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同時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好血脂和血壓等冠心病危險因素。
雙腳腫脹可由多種因素引起,比如妊娠、靜脈曲張等,但也可能是心臟衰竭的標志。研究發現,心臟瓣膜出現問題,不能正常關閉時可能會發生雙腳腫脹的現象。此外與心臟相關的腳腫脹通常伴有其他癥狀,比如呼吸短促或乏力等。
當走路或移動時,你的臀部和腿部肌肉有痙攣和絞痛感,稍休息后有所改善,對此可不要以為是年紀大了或缺乏鍛煉所致,要警惕是外周動脈疾病的信號。患上外周動脈疾病,心臟動脈有一半被阻塞的風險。
心臟缺血時會將疼痛信號通過神經傳遞反映在水平相同的脊髓段區域,附近的器官如肩膀、脖子、下巴、手臂就在這個范圍內,所以會出現痛感。這些疼痛的發作特點常常是今天脖子疼,第二天改成了下巴疼;或是今天疼,第二天又不疼了。出現這種疼痛轉移的現象,需要趕去醫院就診。
沒有任何誘因的前提下,忽然發現心跳無緣無故地加速,持續時間在1~10分鐘之間,并且常常是在體力活動、情緒激動或過度飽餐后出現,這時要警惕這可能是心梗信號。因為心臟功能受損后,心臟需要跳動更多次數來滿足全身血液輸送。
明明沒有進行劇烈運動,脖子、后背、頭皮、手心、腳掌卻在大量出汗,這也可能是心臟病發作信號。這種情況通常會持續超過一周時間,或者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反復出現。
出現以上癥狀,要及時到醫院就診,不要因為一時疏忽追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