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基宗
患者80多歲,中年時患上慢性腎炎,因治療不佳而致腎功能不全;幾年前因反復慢性腸炎而長期服用價廉的磺胺甲基異惡唑(SMZ)……不久前發生病危,診斷為慢性腎衰竭和尿毒癥,危在旦夕!
高齡老人的腎臟因生理性功能衰退,其重量、腎單位的數量和大小、腎血流量、腎小球的濾過率均有明顯下降,腎臟的代謝和排毒功能明顯降低。從25~80歲,腎小單位減少40%多,腎小球透明變性、硬化、基底膜增厚,40歲以后腎小球濾過率逐年降低。
腎功能下降,明顯影響到藥物的排泄,使血藥濃度升高、藥物半衰期延長,這反過來又將加重藥物對腎臟的損害;加上老人體弱多病,抵抗力下降,常年用藥、聯合用藥,更易對肝、腎造成損害。
腎臟是人體重要的解毒和排泄器官,絕大多數藥物(特別是磺胺藥類)最終都是通過腎臟隨著尿液排出體外。在磺胺藥的排泄過程中,經過腎臟的過濾和“濃縮”作用,磺胺藥本身和其代謝產物乙酰磺胺在尿液濃度可達血漿濃度的80~100倍,這么高的濃度對老年人腎臟的傷害和破壞就可想而之。故老人長期、大量用磺胺藥,不但可導致泌尿系統結晶和結石,引起結晶尿、血尿、尿路阻塞和尿閉等副作用,而且會導致藥源性腎病,表現為雙下肢水腫、尿頻尿急、無菌性膿尿或血尿和腎功能不全,嚴重者將致腎衰竭和尿毒癥!
實際上,磺胺類藥物本身就有多種不良反應。
較為常見的是過敏反應,主要表現為藥疹,包括滲出性多形紅斑、光敏性皮炎和藥物熱;嚴重者可出現致命的剝脫性皮炎。值得警惕的是,有些患者易出現某些部位固定性藥疹,特別是生殖器發紅、起皰等。血液系統可出現粒細胞減少癥、再生障礙性貧血和溶血性貧血、肝腎損害,嚴重者可發生急性肝壞死,及血尿、結晶尿和管型尿等。此外,少數患者還會有關節及肌肉疼痛等反應。
1.原有肝臟損害者:用藥后可發生黃疸、轉氨酶升高和肝功能減退,嚴重者可能發生急性肝壞死,故應禁用磺胺藥。
2.原有腎功能減退者:用藥后可致失水、休克、閉尿和血尿等,更易導致腎損害,嚴重者可致腎衰竭。
3.老年人用磺胺藥物時更要嚴格掌握適應癥和禁忌癥,權衡利弊,謹慎使用,肝腎功能受損者盡量禁用。
4.應在醫師藥師指導下謹慎用藥,用藥期間適當多飲水,以防泌尿道結晶。所謂“適當”,是因為對老人來說,多飲水會加重心、腎和血壓的負擔,誘發危險!故用藥期間應密切注意心、腎和血壓方面的變化。
5.服用磺胺藥應“首劑加倍”,待急性期過后,還應堅持服藥3~4天方能停藥,否則可致“病情反跳”。
6.必要時可服碳酸氫鈉或蘇打水,以堿化尿液,防止尿路結石和腎損害。
7.老人用藥,應嚴遵醫囑,認真閱讀藥品說明書,了解相關注意事項,不應“超劑量”用藥。“是藥三分毒”,藥物的效果與毒性就在“劑量大小”的差異之間,否則將增加毒副作用,嚴重者危及生命!
8.服用磺胺藥3周以上,會影響到腸道合成B族維生素,需注意補充。補充B族維生素有兩種辦法,一是口服B族維生素,二是在飲食上進行調節,可在多吃粗糧、新鮮果蔬和豆類的同時,適當吃點肉魚。
【藥師解析】一是磺胺藥物能殺滅人體腸道內正常的微生態菌群,造成人體內菌群失調,特別是抑制大腸桿菌的生長,從而妨礙B族維生素在腸道內合成;二是長服磺胺藥會產生胃腸道刺激反應(如惡心嘔吐、腹脹腹瀉等),妨礙維生素吸收,特別是老人和小兒,故需格外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