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濤
入冬以后,北方開始了供暖,又可以“室外穿棉襖,室內吃雪糕”了。而在南方,雖然沒有集體供暖,家里也是空調、電暖氣、烤火爐等齊齊上陣,抵御寒冷。然而,有沒有覺得,這之后你出現了這些不適:情緒莫名焦躁、食欲不振、鼻咽干燥、皮膚發緊、頭暈眼花、胸悶、腸胃不適、身體軟弱無力、出虛汗……如果你同時符合以上5條癥狀,那可能患上“暖氣病”了。
寒冷冬季,不管是集體供暖,還是空調、電暖氣等取暖設備,都會讓室內干燥、身體丟失的水分增加。長時間處于這樣的環境中,皮膚、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和泌尿系統等都會跟著“遭殃”。
1.皮膚
癥狀表現:容易干燥、瘙癢、出現皺紋等。
開了暖氣后,室內溫度較高,會加速皮膚水分流失,使皮膚纖維失去韌性而導致斷裂,從而形成無法恢復的皺紋。
皮膚干燥,缺少水分滋養的皮膚會瘙癢。癢了多難受呀,那就撓一下唄?這時就要注意了,如果抓撓不當弄破了皮膚,可能會造成濕疹。
2.呼吸系統
癥狀表現:嘴唇干裂、鼻咽干燥、干咳聲嘶。
干燥溫暖的室內環境無異于給病菌的生長提供了溫床,當空氣濕度低于40%的時候,感冒病毒和其他能引發感染的細菌繁殖速度會加快,隨著空氣中的灰塵擴散。
呼吸道如果持續長時間缺水,就會導致呼吸道黏膜的分泌物減少,灰塵、細菌等也就會趁機附著在黏膜上,刺激喉部引發咳嗽,還容易引發上呼吸道感染,發生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等健康問題。
3.心血管系統
癥狀表現:心慌、胸悶、頭暈眼花、血液黏度高、血壓改變等。
暖氣過熱會“搶走”人體的水分,導致血液黏稠度增高,引起血壓下降及心絞痛等心血管健康問題。
屋里暖氣過熱,和室外溫差太大,可能導致血壓波動大、冠狀動脈“不堪重負”,引發冠心病。對肺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而言,“暖氣病”引發的呼吸道感染很容易導致心慌、胸悶等癥狀。
4.泌尿系統
癥狀表現:尿量減少、尿道感染等。
開了暖氣后,屋內太干燥,體內水分加速丟失,如果你喝水量不足,尿量也就會越來越少。
正常人尿量應該在每天1500~2000毫升左右,這個容量的尿量能起到沖洗尿路、避免泌尿系統感染的作用。如果尿量過少,不能正常沖洗尿路,這樣可能會增加患泌尿道感染的風險。
別著急,掌握以下“8要”,教你輕松遠離“暖氣病”,舒適健康過寒冬。
1.講衛生
要清掃家中的衛生死角,特別是暖氣片底部、縫隙以及衣柜后面、墻角等地方。供暖后,沉積在地面的病原體(如灰塵、細菌等)很容易隨著溫度的升高漂浮在空氣中,讓人鼻咽干燥、煩躁不安,引起咳嗽、哮喘等呼吸道疾病。
2.控溫度
暖氣來后,不可貪戀暖意,室內溫度最好保持在18~22℃,溫度過高會引起身體不適。
3.調濕度
暖氣來后,室內干燥加劇,最好放一臺加濕器、擺一盆水或者多養幾盆綠植,讓室內濕度保持在50%左右。
4.常通風
冬季天冷,人們會減少開窗次數,但一定要選擇空氣質量良好的天氣開門通風,每次通風時間不少于30分鐘,減少呼吸道疾病。
5.多補水
每天要保證飲水2000毫升(大約10杯水),多吃新鮮的水果蔬菜(比如西瓜、梨、桔子、柚子、葡萄、黃瓜、西紅柿、西蘭花等)。
6.勤鍛煉
冬季天冷,很多人會減少活動,但還是得適當動動筋骨,出點汗,強身健體。
7.多進補
冬季養生講究進補,但也要科學,不能過度進補,造成上火。陽氣偏虛的人,選羊肉、雞肉等;氣血雙虧的人,可用鵝肉、鴨肉、烏雞等;不宜食生冷燥熱的人,選用枸杞、紅棗、核桃等。
8.早入睡
冬季要保證充足的睡眠,有助于陽氣潛藏,陰津蓄積,立冬后的起居調養切記“養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