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棟先
摘 要 生態文明建設的不斷推進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社會生產發展帶來的資源損耗和環境破壞問題,但是我國部分地區的林業資源質量水平仍舊不高。在實踐中不斷形成的現代林業造林方法與營林生產管理方法需要結合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進行科學應用,從而真正實現林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基于此,以廣西陸川縣清湖鎮為例,結合其林業經營的現狀分析現代林業造林方法與營林生產管理的策略。
關鍵詞 現代林業;造林方法;營林生產管理
中圖分類號:S725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29.028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文明建設不僅僅是目標,更是科學性建設與轉變的過程。工業產業的建設必然要對林業資源造成消極影響,而要實現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充分發揮林業資源的經濟效益,就必須要充分運用現代造林方法,著力提高營林生產管理水平。
1 陸川縣清湖鎮林業經營現狀
我國國土面積遼闊,林業資源豐富多樣,但從總體上看,優質林業資源并不多。而清湖鎮位于廣西陸川縣的南端,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交通發達,自然資源豐富,現有林地面積約5 267 hm2。該地區礦產資源豐富,經濟發展以農業為主,而隨著交通系統的不斷完善,清湖鎮的農林牧漁產業發展十分迅速。在我國森林資源總體相對匱乏、經濟社會飛速發展、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的背景下,清湖鎮的林業經營管理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壞,再加上林業資源所需要恢復的時間比較長,因而運用現代造林方法優化營林生產管理勢在必行。
2 現代林業的造林方法
2.1 播種造林法
播種造林法是指在一定區域內大范圍地播撒種子來實現廣泛性的林樹播種,這種方法的優點是效率高,能夠在短時間內完成播種任務。而在實際的造林過程中,這種方法很容易受到地理條件、地形起伏等方面外部因素的影響,因此在應用的過程中需要對相關要素進行預判和把控。同時,最關鍵的是要把握好播種的密度,否則會嚴重影響樹苗的質量,進而影響造林實效。廣西地區的自然地理條件比較適用于這種造林法,因此包括清湖鎮在內的地區都廣泛應用此種造林法。具體來說,在種植之前,工作人員要對播種區域的土壤條件等進行全面分析,確定播種的樹木類型,再進行集中播種以保證種子的出芽率[1]。一般來說,播種造林法選擇的都是種子適應能力強、發病率低、存活能力強的樹木,例如馬尾松等。
2.2 植苗造林法
植苗造林法相較于其他造林法是一個相對傳統、成熟的方法,是指在造林之前先進行樹苗的培育,樹苗培育成功后移植到指定造林區域,這樣能夠在縮短造林周期的同時提高樹苗成活的概率。植苗造林法比播種造林法能使樹苗更好地適應外部自然環境,從而降低成本。但是這種方法對工作人員的專業技能有較高的要求,需要技術人員隨時對土地、天氣、樹苗生產等狀態進行觀察分析,保證樹苗在移植后適應造林區域的自然條件,進而保證樹苗成活。
2.3 分殖造林法
分殖造林法就是利用分解培育技術將樹木的枝干培育成樹苗,再對樹苗進行移植,從而實現大范圍的造林目標。分殖造林法是一個基于現代移植栽培技術的創新方法,隨著技術的成熟,這一造林方法被應用得越來越廣泛。這個方法的優勢在于既避免了大量的種子投入,又縮短了造林育苗的時間,而且成活率很高,可以滿足短期內大范圍造林的需求。但是,以枝干培育為基礎的分殖造林技術不僅對自然環境有較大的要求,對樹木種類也有特殊的要求,如果樹木品種不能實現枝干培育,就不能使用此種方法進行造林。目前此造林方法比較成熟的有松樹、柳樹等,而在清湖鎮這些樹木種植較少,因此分殖造林法在該地區的應用比較有限。
3 現代營林生產管理的策略
3.1 構建完善的生產管理機制
構建相對完善的機制主要包括技術、人員、制度等方面的科學配備。當前,清湖鎮構建營林生產管理機制體系,要從以下2個方面入手。1)進行技術的創新研發,對現有的技術條件進行升級,必要時可以引進國際上先進的營林生產管理技術并結合清湖鎮的實際情況進行技術改造,及時更新設備[2]。2)培養專業的營林生產管理性人才,掌握先進的林業養護技術,加強對人員的培訓和考核,提高其綜合素質水平,并在此基礎上建立切實可行的管理制度體系,引入責任制管理機制,以責任制來不斷推動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的優化。
3.2 提高營林生產管理的意識
長期以來,受我國經濟發展模式的影響,科學的營林生產管理意識并不普及。針對現代化營林生產管理的要求,必須要提高意識、高度重視,這樣才能提高管理質量。應該樹立質量第一的理念,切實從根本上轉變傳統的生產管理思想和模式,充分發揮管理功能,對現有的營林管理模式進行定位,找準其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將其納入到社會管理體系中,真正實現營林生產管理與社會生產的和諧、可持續發展。
3.3 建立現代化種苗基地
在營林生產管理過程中,樹苗培育是一項基礎性工作,只有優質的樹苗才能確保高質量的營林體系。要充分應用植苗造林法,就有必要建立一個現代化的育苗種苗基地,引進專業林業技術人員,科學有序地按照當地土壤、氣候、地理環境等進行營林生產和管理。具體來說,就是要增加基地建設資金進行專業化基地的建設和管理,充分利用資源和技術人才條件培育優質樹苗。尤其是要結合當地的實際自然條件來分步進行間種或分植,科學有序地培育創新性品種,提高樹苗的抗病能力和抗蟲能力,從整體上提升樹木的抗災能力,為當地苗林經濟發展打造一個堅實的后盾。
3.4 加強資金管理,控制管理成本
營林生產管理的一個核心內容是林業資源,另一個重要對象就是營林資金的管理,而控制管理成本則是資金管理的目標。為實現營林生產管理的經濟效益,管控成本時要對管理中所使用的流動性資金進行有效管理,尤其是在林木的養護等工作中,要對費用進行合理管控,最大程度降低造林成本的損耗。此外,管控成本工作也要注重專項資金的管理,嚴格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營林生產管理,明確管理范圍和資金使用情況,加強分級分類管理,在遵循財務管理和林業法規的前提下嚴格審核專項資金的使用,保證資金使用與項目管理相符合,滿足營林管理的實際需要[3]。
3.5 制定完善的管理項目細則
地區營林生產管理是一個系統性工作,要提高工作水平,可以采用項目化管理模式來實現高質量和高效益的目標。相關工作部門應明確其營林生產管理目標的各項工作內容,再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細化項目規劃,制定項目管理細則[4]。此外,在完善項目細則的過程中,應特別注重資金的籌劃和使用以及區域氣候等問題,以地方性經濟產業等為根本切入點,在管理過程中由專人包片負責、責任到人、任務明確,深入細化管理細則,不斷規范項目管理的內容與方式,將責任制納入到細化項目管理中[5]。
4 結語
科學營林管理是我國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的有效途徑,陸川縣清湖鎮自然資源豐富,但也存在著林業資源質量不高、資源損耗嚴重等問題。當前,有效的林業造林方法主要包括植苗造林法、播種造林法和分殖造林法。為了改變清湖鎮林業資源現狀,需要在現有林業造林法的基礎上加強營林生產管理,通過構建行之有效的管理機制、提高管理意識、建立種苗基地、加強資金管控和制定完善的管理項目細則等提升林業資源質量,從而推動林業經濟的科學發展。
參考文獻:
[1] 馮凱.現代林業造林方法及營林生產管理有效途徑探析[J].農村實用技術,2019,1(6):110.
[2] 黃惠娜,陸克宇,蘇鵬元.營林生產管理工作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途徑探索[J].南方農業,2019,13(12):91-92.
[3] 馮洋.試論林業造林方法及營林生產管理措施[J].現代農村科技,2019,2(4):30.
[4] 李濤.對現代林業造林方法及營林生產管理的探討[J].農民致富之友,2018(1):157.
[5] 龔龍天,蘇小娟,盧紅,等.現代林業造林方法及營林生產管
理初探[J].現代園藝,2019(6):206-207.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