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海軍
摘 要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經濟發展轉向新的發展方式的重要標志。基于此,通過對寧夏石嘴山市實施農業創新驅動戰略情況的調查,分析了農業轉型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引領石嘴山市現代農業轉型發展的對策及建議。
關鍵詞 創新驅動;現代農業;轉型;寧夏石嘴山市
中圖分類號:F320.1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29.044
近年來,寧夏石嘴山市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載體,以打造石嘴山經濟升級版為目標,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農業農村方面,以提升農業科技創新能力為抓手,通過大力推廣農業新技術、新品種,創新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搭建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強化企業創新驅動主體地位,進一步提升農業創新能力,助力鄉村振興戰略。
1 實施農業創新驅動戰略情況
1.1 創新科技服務,促進特色產業提質增效
聚焦制種、瓜菜、草畜三大優勢特色產業,大力推廣農業提質增效新技術。在制種產業方面,選育番茄、辣椒、架豆等優新品種45個,引進高壟深溝、節水滴灌等新技術11項,編制瓜菜種子生產技術規程16項,實施自治區、市科技專項15項,蔬菜新品種選育及種子標準化生產技術研究與示范項目獲得自治區科技進步二等獎,平羅縣種子產業園被國家發改委等7部委確定為國家級一二三產業融合示范區,制種產業實現快速發展并形成規模優勢。在瓜菜產業方面,推廣應用水肥一體化、集約化育苗等先進技術,瓜菜產業效益不斷提升,面積逐步擴大。在草畜產業方面,大力推廣牛羊雜交改良、胚胎移植等技術,引進澳洲白種公羊、湖羊基礎母羊、安格斯肉牛等優質品種,全市優質肉羊種群不斷擴大。在生態水產業方面,積極推廣稻漁綜合種養、微流水生態養殖、設施漁業等高效生態養殖技術和模式,示范推廣南美白對蝦等名特優新品種,生態水產業發展質量顯著提升。
1.2 創新發展模式,加快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實施農產品加工業提升行動,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石嘴山市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達到111家,其中市級以上龍頭企業92家,2018年實現產值34億元,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68%,惠農區綠色農產品加工園被確定為自治區十大農產品加工園區。實施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提升工程,全市休閑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到89家,其中全國五星級休閑農業企業3家、四星級6家、三星級12家,自治區級休閑農業示范點18家,形成了龍泉山莊、廟廟湖、賀東莊園、方哥農莊等鄉村旅游品牌,年接待游客60萬人次以上,經營收入2.2億元,直接帶動2萬余農民就業創業。實施“互聯網+”農業行動,全市電商企業總數達到61家,農產品線上銷售額累計達到1.6億元,年均增長13.9%。
1.3 創新合作渠道,推進科技創新平臺建設
獲批建設了寧夏瓜菜產業技術協同創新中心、寧夏肉羊繁育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4家自治區級研發中心,培育自治區級農業科技型企業6家、國家級星創天地8家。以開展“科技支寧”東西部合作為契機,推動企業與中國農科院、浙江農科院、湖南農科院、山東農業大學等院校科研院所,東部科技強省各類創新主體建立長期穩定的科技合作關系,實施農業科技合作15項,柔性引進高層次人才20多名,并創建院士、博士工作站。寧夏泰金種業與湖南農業大學合作創建鄒學校院士工作站,與中國農科院蔬菜所合作引進王立浩、王懷松博士,與湖南農科院、浙江農科院合作引進李國景創辦博士工作站。依托寧夏中青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組建的寧夏瓜菜產業技術協同創新中心,依托寧夏宇泊科技有限公司組建的寧夏肉羊繁育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圍繞產業發展中的重大關鍵技術難題開展協同攻關,建立多團隊協同、多技術集成的研發及成果轉化平臺,推進石嘴山市瓜菜育種、肉羊品種培育、飼料研制等產業自主研發和成果轉化,進一步提升農業科技創新實力,緩解了石嘴山市高層次人才不足、創新能力弱等問題。
1.4 創新產權保護,加快科技成果轉化
推進涉農企業科技成果轉化和知識產權保護,進一步提升企業創新實力。2019年,石嘴山市農業企業獲得授權專利21項,獎補資金51萬元。其中,發明專利授權3項,給予15萬元獎補,分別是寧夏發途發蔬菜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組合式熱風連續烘干設備,寧夏石嘴山綠寶工貿有限責任公司蔬菜莖葉打粉設備,寧夏利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脫水蔬菜多級分揀、分選系統設備。實用新型專利18項,給予36萬元獎補。這些專利涉及脫水菜加工、糧食儲運、菌菇種植及農副產品加工等領域。企業通過專利應用,增強了核心競爭力。
1.5 創新大眾創業,推進科技特派員創業行動
石嘴山市共有450名科技特派員,引進、推廣新品種110個,示范推廣新技術67項,創辦領辦合作社和產業協會89個,創辦企業100余家,創建家庭農場34個,形成利益共同體170余個,輻射帶動5萬農戶科技致富。2018年,獲批自治區科技特派員創業項目17項,爭取資金110萬元。科技特派員邵寶平與寧夏農林科學院合作,開發枸杞辣椒和枸杞番茄新品種,2.7 hm2枸杞番茄收入近80萬元;科技特派員王述宇創業先進經驗在全國、全區推廣交流,其創辦的寧夏宇泊科技有限公司作為全區唯一的企業代表參加了全國深入推進科技特派員制度現場會、新時代科技特派員制度創新發展研討會,并作了交流發言。科技特派員創業行動的深入推進,提升了農民創新創業水平,有力地帶動了貧困農民脫貧增收。
2 當前工作中面臨的突出問題
2.1 企業科技創新能力不足
農牧企業普遍存在技術力量薄弱、開展技術創新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強等問題,大多數企業沒有通過創新形成自己的核心技術優勢。
2.2 農業發展的新動能不足
龍頭企業規模小,帶動能力弱,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滯后,農產品線上線下流通業、休閑農業還需加快發展。
2.3 農產品品牌不靚
農業特色不鮮明,區域性地標品牌少,沒有在全區叫得響的“寧字號”“原字號”農產品,農產品附加值不高。
2.4 農業綠色發展依然任重道遠
農業的污染問題越來越凸顯,解決這些問題需要觀念的大轉變和資金的大投入,這對農業發展造成巨大壓力。
3 下一步工作對策和建議
3.1 做優做特農業產業
聚焦優勢特色產業,解決好發展的瓶頸問題,力促優勢特色產業做大做強。重點是抓好制種、瓜菜、草畜、生態水產4個產業。在制種產業上,要充分發揮本地優勢,依托泰金、中青、上海種業等企業,抓好種子市場營銷、加工包裝和品牌建設,加快平羅種子產業園項目建設,舉辦好一年一屆的種業博覽會,提高石嘴山市種子知名度和效益。在瓜菜產業上,要重點抓好品種結構調整,發展耐運輸、耐儲存特色瓜菜,積極開拓外銷市場,實現效益提升、規模擴大。在草畜產業上,著力調整品種結構,推廣節本增效新技術,提高養殖效益。在生態水產業上,將生態養殖和休閑觀光深度融合,重點推進以水產良種繁育、設施漁業、漁業物聯網應用、品牌營銷為主的產業體系,將石嘴山市建設成為西部現代漁業生產基地。
3.2 聚力培育農業發展新動能
1)加快發展農產品加工業。要通過政策引導、資金扶持、定點幫扶等措施,支持中糧米業、昊帥米業、西夏堂、綠寶、發途發、沙湖辣醬、迎春食品等龍頭企業不斷壯大,增強帶動能力,不斷提高農產品加工轉化率和附加值。2)加快發展互聯網農業。搶抓互聯網城市建設機遇,加快推進農村電商全域化,抓好電商服務平臺建設,積極推進農村電商全域化,抓好農村電商評星定級活動,擴大電商交易量,力爭增幅達到20%以上。3)加快發展休閑農業。充分發揮石嘴山“兩湖”“三帶”優勢,挖掘農業的生態、觀光、旅游等功能,大力推進農旅結合,打造特色小鎮、美麗家園試點村,抓好休閑農業“評星定級”“十佳評選”和重要節慶活動,推動石嘴山市休閑農業加快發展。
3.3 著力打造科技型企業
以農作物制種、牛羊肉、外向型蔬菜產業為突破口,將泰金種業、中青種業培育成農業作物種業高新技術企業;將利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發途發蔬菜產業集團公司培育成出口型蔬菜產業高新技術企業;將宇泊科技、樂牧高仁、天源復藏等培育成清真羊肉高新技術企業。通過龍頭帶動,建立現代農業作物種業基地、現代肉羊改良繁育基地和外向型蔬菜基地,帶動石嘴山市現代農業發展,使之成為石嘴山市農業科技創新的新增長極。
3.4 大力發展品牌農業
要充分發揮石嘴山市農產品品質好、硒含量高的優勢,大力發展品牌農業,委托杭州火石品牌策劃有限公司對石嘴山市農產品公用品牌統一策劃,著力打造6大公用品牌。支持企業積極打造企業自己的產品品牌,利用各類節會打包推介本市農產品,不斷提高知名度。
3.5 加快推進綠色發展
實施化肥農藥使用零增長行動,擴大有機肥替代示范,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水肥一體化等技術。加快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抓好秸稈綜合利用,大力推廣玉米、小麥秸稈打捆收儲和水稻高留茬深翻還田技術,加快三聚環保等一批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項目的建設和投產。實施畜禽養殖場污染治理項目,抓好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試點工作,實現農業循環發展、綠色發展。
(責任編輯:劉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