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聰穎 楊乙丹
摘 要 農業技術創新是引領農業發展的第一動力,是提升農業品質和質量的重要途徑。農業示范基地作為農業科研成果轉化的載體,在農業推廣方面占據著重要地位。但我國的農業示范基地建設還處于初級階段,難以與發達國家比肩,在建設方面還存在許多問題?;诖?,對各種類型農業示范基地現狀進行分析,針對當前農業示范基地發展的困境,提出土地流轉政策落地、構建多元化融資渠道、科學管理、構建農民人才隊伍建設等加強農業示范基地建設的對策。
關鍵詞 農業推廣;農業示范基地;科研成果
中圖分類號:F324.3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29.056
“三農”問題歷來是國家關注的重點,農業技術推廣更是“三農”問題當中一個重要的板塊。農業科研成果的轉化效率直接影響農業推廣的成效。農業示范基地是生產活動、教學活動、科學研究等為一體的產學研基地,肩負農業科技研究和農業推廣的雙重責任。農業示范基地作為農業科研成果轉化的載體平臺,其建設和發展不僅關乎農業科技的發展,害關乎農業新技術從理論到實踐的檢驗,其重要性不言而喻。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突破農業關鍵核心技術,加快農業先進技術的創新與推廣應用,推進新品種、新技術的示范推廣,確保產業安全。習近平在黨的十九大講話中也明確提出要構建現代農業生產體系,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揮農業科技創新在實現國家農業現代化中的引領作用[1]。
1 農業示范基地建設現狀
在各地政府的積極號召和國家惠農政策的支持下,各地政府、農業科研院所、農業高校和涉農企業積極合作,建立了一大批以農業技術創新、提高農業科研成果轉化率、推動農業現代化為主要目的的農業示范基地。這些基地的建設有效地推動了農業科技創新的步伐,為農業科技的轉化提供了實驗平臺。
1.1 農業高校背靠科教優勢,打造產學研基地
農業高校在建設農業示范基地的過程中,擁有豐富的人才資源、科教資源,是農業科研成果孕育的搖籃。以農業高校為主導建立的農業示范基地主要是以教學示范為主要目的,集科研、教育、示范為一體。依托高校建立的農業示范基地在農業創新以及農業示范推廣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白水蘋果試驗站,肩負研究、教學實習、科技示范與人才培養4大任務,以試驗示范站為平臺,在全國率先提出并探索建立政府推動下,以大學為依托,以基層農技力量為骨干,吸納企業、地方經濟組織和農戶參與的農技推廣服務模式,形成特色鮮明的“西農模式”。農業高校建立的示范基地以教學為主要目的,對于市場的需求以及農業科研成果轉化的關注度較少,資金支持能力也存在不足,需要依靠政府扶持[2]。
1.2 農業科研院所立足創新,助力農技推廣
科研單位作為農業科研成果和農業技術推廣體系中的重要一環,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農業科研單位是農業示范基地建設的中堅力量。農業科研院所建立的農業示范基地的主要目的為承擔科研任務攻關、推廣農業技術。該種類型的基地多為自有土地,科研人才有保障,經費來源也大多為農業科研項目經費,經費充足、科研創新能力強。如河南省現代農業示范基地集農業科學實驗、現代農業展示、青少年教育、休閑觀光為一體,形成了一個綜合性現代農業示范基地,為河南省的農業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持。但科研院所對國家政策的依賴性較強,內生動力不足[3]。
1.3 各級政府整合域內資源,助推農業發展
各級政府在促進當地農業發展、農民增收的過程中,推動了農業示范基地的建設。各級政府單位為了本地區農業的發展而出資建立的農業示范基地,依托農業科研單位和農業高校的科研成果,服務于本地區涉農企業、農民及農業合作社,促進農業轉型升級、農民培訓、農業信息技術服務的提升。政府主導的農業示范基地體現了政府強大的資源整合能力。由于政府的號召力和可信任力極強,由其主導型的農業示范基地能夠有效帶動農戶的積極性,輻射范圍較廣、口碑較好。此外,政府的資金相較其他類型示范基地充足,基礎設施完善。但由于相應農業高素質人才的匱乏,基地在管理中存在漏洞,管理容易存在脫節。
1.4 涉農企業轉型升級,向科技型企業邁進
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市場的靈活多變,促使涉農企業轉型升級,朝向更有競爭力的科技型企業轉變。涉農企業通過建立農業示范基地打破技術壁壘,提升自己的科研實力,在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為自己業務拓展提供保障。近年來,企業在農業示范基地上對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成果進行有選擇性的推廣種植,提升企業的生產效益,降低生產成本,最大程度獲取經濟利益的同時,也促進了農業的發展,帶動了農民的增收。但是,由于企業的營利性,對于成本高、難度大的技術重視程度不夠,科研人才較少,資金鏈也容易斷裂[4]。
1.5 農民合作社多方聯合,促進農民增收
多數情況下,農民合作社使用社內成員的土地,依靠國家政策扶持、政府補貼以及社內成員出資建立農業示范基地。此種類型農業示范基地發揮了示范基地的生產和教學作用,不僅可以獲得經濟利益,而且能夠對農民進行專業培訓,提高農戶的知識水平,有效帶動鄉村的經濟發展。但由于自身科研實力及資金力量薄弱、管理人才匱乏、農戶自身水平有限,對技術、政府政策、農業科研人才隊伍依賴性較強。
2 農業示范基地發展困境
2.1 地租攀升
農業是深深扎根在土地的產業,土地在農業生產中不僅是生產資料,也是勞動對象。因此,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必須以土地為載體。農業示范基地的建設能夠有效縮短農業推廣的時間成本,提高農業科研成果的轉化效率。當前農業示范基地的高效發展需要大量的土地作支撐。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城市的不斷擴張,土地變得日益珍貴。土地需求與供給不平衡導致當前土地價格上漲。高昂的地租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土地的流轉和農業示范基地的發展,農業生產收益遠遠低于工業和服務業,如若沒有相關土地流轉惠農政策作支撐,地租上漲很容易使得農業示范基地的建設停滯不前。
2.2 資金短缺
農業項目建設具有效益緩釋性。農業生產是自然再生產和經濟再生產相互交織的過程,不僅受自然的影響,而且受經濟的制約。農業示范基地的基礎設施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來維持,且后期農業示范基地也要不斷地投入資金來維護基地的正常運營,成本巨大。但農業生產的資金收益相對較低,收益周期較長,一旦資金鏈斷裂,農業示范基地就很難持續運營下去。因此,資金的短缺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農業示范基地的發展[5]。
2.3 管理脫節
農業示范基地管理上的脫節嚴重阻礙了農業示范基地的建設。造成管理脫節的原因主要有2個:1)工作人員分工不明確,由于人才匱乏,存在一個管理人員管理多項事物的情況;2)農業示范基地的建設者與實際管理者可能不是同一個團體,以楊凌示范區新集村葡萄示范基地為例,村委會對該示范基地實行統一管理,但葡萄示范基地的基層管理人員是農戶,而各家農戶只關心自己的基地,缺乏交流,導致管理上脫節,制約了農業示范基地的發展。
2.4 人才匱乏
當前農業示范基地急需有文化、懂技術、專業知識牢固的農業高水平人才,人才的匱乏阻礙了農業示范基地的良性永續發展。造成人才匱乏的原因主要有2個方面:1)由于農業生產的脆弱性、周期性長和收益率低等因素,越來越多的農業高水平人才流向其他高收益行業;2)農業示范基地需要大面積成片的土地,而這些土地大多處于郊區偏遠地區,距離城中心較遠、條件艱苦,難以吸引人才,即使有指導專業技術的農技推廣人員,也不會長期呆在基地當中。
3 推動農業示范基地良性發展的建議
3.1 土地流轉補貼政策“落地”
農業示范基地需要大量的土地進行流轉,但由于地租的持續上漲,農業示范基地建設成本增加,農業生產的收益持續放緩,致使農業示范基地后續發展乏力。因此,對農業示范基地的土地流轉惠農補貼政策一定要落地。例如,對農業示范基礎建設用材給予補貼;對于達到目標面積的農業示范基地實行階梯式補助;對進行土地流轉的用戶給予鼓勵和補貼。各級政府單位應向農戶詳細講解土地流轉補貼政策,鼓勵農戶積極進行土地流轉,并享受相應的補貼。此外,農村教育、醫療、養老保障等配套政策也要落地,讓進行土地流轉的農戶無后顧之憂。
3.2 構建多元化融資渠道
農業示范基地的建設與發展,需要大量的資金來維持。當前農業示范基地融資渠道單一,除了基地建設者的資金投入外,主要依靠政府補貼。一旦資金鏈斷裂,農業示范基地的后續發展就很難維持。構建多元化的融資渠道能夠有效破解農業示范基地的發展瓶頸。如山東省濰坊市圍繞農民致富有本錢,健全資源變資金金融創新體系,組建齊魯農村產權交易中心,出臺海域使用權、林權、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村住房、蔬菜大棚質押貸款等政策措施,將農民手中沉睡的資產轉化為金融資本,開辟融資新途徑。
3.3 科學管理,建立反饋機制
針對當前農業示范基地管理中存在的脫節問題,要擺脫經驗主義,運用科學的方法對農業示范基地進行管理。管理中具體要做到以下4點:1)分工合理,對農業示范基地的人員進行合理分工,落實責任制,對出現的問題責任到人,提高管理的效率;2)對農業示范基地人員定期進行培訓,提升他們自身的專業知識水平;3)建
立良好的反饋機制,增加各部門之間的溝通,及時反饋,高效地解決出現的問題;4)加強各示范基地間的合作,構建資源共享平臺,共享科研成果。
3.4 建設農民人才隊伍
當前農業示范基地人才匱乏,難以吸納新的人才。
農戶作為農業示范基地的直接管理者,需要有專業知識作支撐。因此要對農民進行職業培訓,使其成為具有專業知識和能力的人才,提升農業示范基地的管理水平,更好地促進農業科研成果的轉化。此外,由于農戶長期生活在基地周邊地區,對土地具有依賴性,能夠更好地留住人才。通過農民職業培訓,建立起具有專業素質的農村人才隊伍,對農業示范基地的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李聰穎.楊凌示范區農業示范基地建設研究[D].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9.
[2] 王公仆,吳騰,胡良龍,等.國內農業試驗示范基地發展現狀及建議探討[J].中國農機化學報,2018,39(2):89-92.
[3] 王甫同.農業科技綜合示范基地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江蘇農村經濟,2016(11):55-56.
[4] 張兆敏,趙陽,任子君.河南省農業科技園區運行機制初探——以河南省農業科學院現代農業科技試驗示范基地為例[J].河南農業科學,2011,40(8):5-9.
[5] 王肖芳.河南現代農業示范基地引導農業科技發展方向的實證分析[J].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學報(社科版),2008(1):24-26.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