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凡 孫愛峰
摘 要 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不僅是政府工作的重點,也是百姓關注的焦點。基于此,結合鹽都區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中心的質量控制狀況闡述實驗室內部質量控制的要素及方法措施;指出當前農產品檢測實驗室內部質量控制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 農產品檢測;實驗室內部質量控制;控制要素;問題與對策
中圖分類號:F322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29.068
近年來,人們對農產品質量要求越來越高,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關系著農業及農產品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農產品檢測實驗室是保障農產品質量的重要部門,而實驗室內部質量控制是保證實驗檢測數據準確、可靠和有效的重要手段,因此,加大農產品檢測實驗室的內部質量管理尤為重要[1]。實驗室質量控制是為了保證分析實驗的準確性,通過采用科學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技術對實驗的各個環節進行控制與分析,將試驗結果的誤差控制在允許的范圍內[2]。質量控制又分為實驗室內部質量控制和實驗室間質量控制。實驗室內部質量控制是一種常規的自我控制質量的程序,能夠反映檢測質量的穩定情況,及時發現分析中的誤差,隨時采取相應的糾正和預防措施。
1 實驗室內部質量控制要素
1.1 人員
人員是實驗室的核心要素,所有的檢測工作歸根到底都是由人來完成的。因此,對人員的管理是內部質量控制的基礎,實驗室工作人員的素質直接影響實驗室的檢測能力和檢測水平。根據RB/T 214-2017《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能力評價-檢驗檢測機構通用要求》以及《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考核辦法》的要求,實驗室必須具備與檢測活動相適應的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3]。實驗室應建立和保持人員管理程序,對人員進行規范管理并按照管理體系要求人員履行相應的責任。所有的檢測人員都要經過專業的培訓,經過考核合格后持證上崗。實驗室還應建立和保持人員的培訓程序,根據需要制定相應的培訓計劃,不斷提高工作人員的業務水平。
1.2 儀器設備
儀器設備和標準物質直接影響檢測結果,因此,實驗室必須要有相應的管理體系,對實驗室的儀器設備進行控制和管理。對于一些對檢測結果、抽樣結果的準確性或有效性有影響或者計量溯源有要求的設備,在設備投入使用之前應采用核查、檢定或者校準等方式來確定其是否能夠滿足檢測要求。所有的儀器要有記錄儀器狀態的唯一性標識。在儀器的使用過程中,要定期進行維護保養和期間核查。儀器設備管理的控制主要是在購買、檢定、標識、使用、維護和保養、期間核查等方面。
1.3 樣品、材料和試劑
實驗室所接收檢測的樣品應是完整的、狀態良好的,實驗室對樣品管理也應有相應的管理程序,對樣品的接收、制備、保存、流轉、復檢和處置方面進行控制及管理。試劑和耗材對實驗的檢測結果也有著很重要的影響,在選購時,要選擇有資質的供應商,且購進的試劑與耗材要按照標準規范進行核查后才能投入使用。實驗室所使用的標準物質必須是有證的,并且在使用過程中要保證其有效性。
1.4 檢測方法
農產品檢測實驗室的檢測工作都要有一定檢測方法作為依據,對檢測方法的控制也是質量控制的重要工作,是確保檢測方法符合質量要求的重要手段。檢測方法包括標準方法和非標準方法,應優先使用標準方法并在使用前確保方法的有效性,使用非標準方法前應進行確認。在實驗室開展檢測工作過程中,通常可以通過常規檢測、加標回收、人員間比對等來確保檢測人員能夠熟練掌握檢測方法并保證檢測方法的有效性。
1.5 環境條件
環境條件的質量控制是保證檢測結果的重要基礎。為了避免環境條件對檢測工作帶來不良影響,要對實驗室檢測現場的環境和設施條件進行控制,從而確保檢測結果的準確性。為了確保環境滿足檢測活動的要求,要對環境條件進行檢測、控制和記錄,對于不相容的檢測活動要進行有效隔離,當發現環境不符合檢測標準或規范要求時,應停止檢測活動。
2 檢測過程中的質量控制
由于人們能力的限制,在整個檢測分析過程中,無論怎樣精心設計,人員、儀器設備、樣品、材料和試劑、檢測方法、環境等任一因素都會使檢驗檢測結果產生波動,為了能夠使結果在合理的范圍內波動,需要定期運用內部質量控制方法來保證結果的準確度和可靠性。尤其是在新方法使用、標準更新、人員交替、設備變化和環境變化的情況下,更應該加強內部質量控制工作。在實際檢測過程中可以從以下6方面來加強內部質量控制。
2.1 標準物質控制
使用標準物質進行控制,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將標準物質在相同條件下進行測定,看標準物質的測定結果是否與證書上的保準值一致;或者在檢測樣品中插入標準物質來驗證結果的準確性。
2.2 加標回收
加標回收是實驗室經常使用的一種內部質量控制手段。通過向待測樣品中加入一定量的待測物質并進行測定和計算回收率。樣品的加標量要盡量和待測物質的濃度相近且加標量要在標準曲線的測定范圍內。計算回收率時,如果檢測標準中規定誤差范圍為±20%時,則回收率應該在80%~120%;回收率越接近100%,說明檢測結果準確度越高。
2.3 留樣檢測
留樣檢測也是農產品檢測室在檢測過程中經常用到的內部質量控制方法。即在不同時間對同一批樣品進行檢測,通過對兩次檢測結果的對比分析來確定結果的可靠性和穩定性。如果兩次檢測結果在檢測標準所允許的誤差范圍內,說明檢測結果的準確度較高、檢測人員的檢測水平較好;反之,則要分析原因,采取糾正措施。
2.4 平行樣品測定
平行樣品測定的方法主要是控制檢測結果的精密度。通常在檢測過程中取兩個以上的樣品,在相同的條件下采取同一種方法進行檢測分析。平行樣品測定結果的偏差要符合允許誤差的范圍要求。
2.5 標準曲線的繪制
標準曲線是計算檢測結果的依據。標準曲線的濃度點應不少于5個,根據濃度點繪制標準曲線,一般標準曲線的相關系數丨r丨≥0.999,則可以判斷該標準曲線合格,否則就要分析原因并采取相應的糾正措施。
2.6 質量控制圖
質量控制圖是運用統計方法以試驗獲得的分析數據按照正態分布的假設為基礎進行內部控制的一種方法。在農產品檢測分析過程中可能會出現誤差,要想確定檢測過程是否受控,檢測結果是否準確可靠,則運用統計技術繪制質量控制圖就是一種對檢測數據分析的有效手段。
3 存在的問題
3.1 實驗室對內部質量控制重視度不夠
隨著我國農產品檢驗檢測體系的不斷健全,農產品檢驗檢測實驗室也在快速發展,實驗室對于檢測結果的準確度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各實驗室也逐漸認識到內部質量控制的重要性。但是,由于我國農產品檢測實驗室成立時間較短、經驗缺乏,對內部質量控制的實施重視度不高,導致許多控制活動僅僅是走過場,無法發揮其真正的作用。
3.2 實驗室技術人員職業素質有待提高
農產品檢測實驗室的內部質量控制涉及檢測過程的各個環節,其專業性非常強,需要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較強以及綜合素質較高的工作人員[4]。但是,在實際的檢測工作中,由于檢測人員流動性大、檢測隊伍不穩定,許多技術人員專業水平參差不齊,致使實驗室內部質量控制活動難以有效實施。
3.3 實驗室質控方法和評價手段相對落后
在當今信息化時代,大數據、云計算在各個行業領域被廣泛應用,其高效率、高準確率被大家所認可。但是許多實驗室的質量控制基本仍然是依靠人工來進行,這顯然無法跟上時代的要求,不能滿足實驗室的現代化發展[5]。
4 對策建議
4.1 充分重視開展內部質量控制活動的重要性
實驗室應高度重視內部質量控制的開展,健全內部質量控制管理制度,建立相應規模的內部質量控制系統,并有效地運轉。對于一些規模較大的檢測機構應該設有獨立的質量控制部門并配備專職的質控人員,每個檢測室也要有專職或兼職的質控人員。在每年年初要及時制定年度質量控制計劃及控制程序,根據檢測活動的開展情況,選擇合理的時間及適當的方法進行內部質量控制活動,保證內部質量控制活動的有效性和準確性。
4.2 加強學習培訓,提高工作人員整體素質
實驗室內部質量控制工作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技術工作,需要工作人員具有熟練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部分農產品實驗室質量管理人員的缺乏是阻礙實驗室內部質量控制活動實施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加強實驗室工作人員的專業技能學習培訓,提高工作人員的整體素質是當前的首要任務。通過建立健全學習制度,強化工作人員的日常學習;積極做好宣傳和培訓,加強人員之間的交流學習;建立和完善激勵機制,充分調動工作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提高其業務水平。
4.3 創新內部質量控制的方法
創新是發展的動力。信息化時代,檢測工作要跟得上技術發展的步伐,必須要創新思路,積極運用現代化技術做好農產品實驗室的內部質量控制活動,全面提高農產品檢測實驗室的工作質量。
5 結語
農產品質量安全關乎國民生計,農產品檢測實驗室為了能夠更好地保障人民“舌尖上的安全”,所出具的檢測數據必須真實、可靠、有效。所以,實驗室更要加強內部質量控制管理,根據自身條件定期開展內部質量控制活動,提高實驗室檢測能力,促進實驗室質量目標的實現。
參考文獻:
[1] 楊秦一,孔蒙河.加強農產品檢測實驗室內部質量管理的探討[J].農業技術與裝備,2018(8):42-43.
[2] 李娜.淺談實驗室內部質量控制的方法[J].山西冶金,2017(5):125-127.
[3] 祝博偉.如何有效開展實驗室質量管理[J].質量與認證,2018,142(8):69-70.
[4] 樊敏利.做好農產品檢測實驗室的質量控制工作措施探究[J].南方農業,2018,12(6):105-106.
[5] 周興梅,田曉龍.農產品檢測實驗室內部質量控制探討[J].寧夏農林科技,2018,59(1):56-58.
(責任編輯:劉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