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旭武
摘 要 廣西河池市地處廣西西北邊陲,有著豐富的林下土地資源與林陰優勢,能夠為林下生態雞養殖提供較好的養殖環境。在當前河池市經濟發展中,林下生態雞已經逐漸成為當地農業重要的經濟支柱之一。為了能夠更好地提高山區林下生態雞飼養的質量與數量,相關飼養人員還要不斷加強對生態雞養殖技術的學習,使當地生態雞養殖能夠更好地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基于此,結合山區林下生態雞養殖管理技術進行詳細的分析探討。
關鍵詞 林下生態雞;飼養管理;技術要點;山區
中圖分類號:S831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29.073
林下生態雞養殖是一種舍養與散養相結合的養雞模式,其主要是通過林下的資源來進行雞的養殖,而這種模式養殖出的生態雞基本以野草昆蟲為食,較傳統模式下養殖的雞更加綠色和安全。且通過當前實踐表明,林下飼養生態雞的方法既能夠提高雞的養殖質量,又能夠對林下生態環境進行調節。因此,相關飼養人員要不斷提高生態雞的養殖技術,使這種安全綠色的養殖方法能夠得到有效推廣,從而有效提高山區林下生態雞養殖的經濟效益,促進山區經濟發展。
1 雞場的選址和建設要點
1.1 雞場的選址要點
在山區林下生態雞飼養管理過程中,雞場的選址非常重要。1)飼養人員要注重雞場選址的朝向與地勢坡度等因素,因為好的朝向和環境能夠更好地利于生態雞的活動與養殖,這就需要飼養人員要選擇朝陽而背風的平緩地帶作為雞舍的規劃位置。2)生態雞大部分時間是實行放養的形式,為保障生態雞的養殖安全,飼養人員還要選擇遠離畜牧養殖場和獸醫站的地方進行生態雞養殖。3)生態雞養殖的飲食也非常重要,所以飼養人員還要選擇水源衛生,并具有抱莖小苦荬、委陵菜等植被生長區域的地方進行生態雞養殖[1]。
1.2 雞舍的建設要點
1.2.1 育雛舍
飼養人員在建設育雛舍時,要做到以下兩個建設要點。1)要給育雛室配備完善的育雛設備,以保障生態雞的正常生長,如要配置飼槽、飲水器、消毒用具及保溫設備等。2)要給生態雞幼崽編織專門的育雛籠,以方便給雞幼崽喂食,這就需要因地選材,用一些竹子和木材來搭建育雛籠。一般來說,搭建育雛籠的長度要在20 m左右,寬度要在10 m左右,而高度要在2.5 m左右。
1.2.2 移動式雞舍
移動雞舍對生態雞養殖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僅可以使生態雞養殖不受場地的限制,還能夠方便生態雞養殖過程中飼養環境的打掃清理工作,使一些疾病能夠得到有效防治。具體來說,飼養人員在建設移動雞舍時,要考慮到以下2點因素:1)建設的移動雞舍要能夠簡便耐用,能夠很方便地拆解與組裝;2)要加強移動雞舍的實用性,使移動雞舍能夠起到很好的通風、防曬與保溫作用。
2 生態雞的品種選擇
在生態雞的養殖時,還需要注重養殖雞的品種選擇,只有選擇合適的生態雞品種,才能養出質量高、品質好的生態雞。1)生態雞的養殖是為了促進當地農業經濟的發展,所以這就需要飼養人員根據市場的需要和養殖的要求選擇合適的品種雞。2)要注重生態雞的雞種選擇,可以選擇抗病性強、耐粗飼的優質雞種,如黃雞、麻雞、烏雞等。3)飼養人員在選擇生態雞品種和養殖時,還要加大對選擇雞群的疫病檢查,要選擇健康合格的生態雞進行養殖。
3 山區林下生態雞飼養管理技術要點
3.1 雛雞的飼養管理要點
3.1.1 做好雛雞養殖的準備工作
雛雞養殖的準備工作具體包括以下4個方面的內容。1)雞舍環境的清理。飼養人員要保障雛雞生活環境的干凈整潔,將雞舍內的雜草和垃圾進行清除。2)雞舍消毒。對雞舍進行徹底的消毒,可以使雛雞不會受到病菌的威脅。一般來說,可以用氫氧化鈉對雞舍消毒,且還可以用過氧乙酸來專門對飲水槽和食槽進行消毒。3)在雛雞養殖的前3天,還要將雞舍進行預溫,確保雞舍溫度能夠達到35 ℃左右。4)要做好雛雞養殖的藥品、食物、用具的準備工作,以保障雛雞在養殖過程中能夠得到全面的照顧[2]。
3.1.2 把握好雛雞進雛的時間和數量
一般來說,雛雞進雛的時間以每年的1—3月為宜,這個時期的氣候和環境都比較適合雛雞的進雛。飼養人員可以根據雛雞的生長周齡來定雛雞進雛的數量,如3周齡內的可以放30只/m2,而3周齡以上但不超過6周齡的,可以放20只/m2。此外,在放置雛雞時,還要注重輕拿輕放,以免弄傷幼崽。
3.1.3 注重雛雞喂養的方式方法
在喂養雛雞時,還要注重雛雞養殖的方式方法。具體來說,要讓雛雞先飲水然后再進食,這樣才有利于雛雞消化吸收,保障雞的健康成長。同時要注意的是,給雛雞準備的飲用水要基本保持20 ℃的水溫,且準備的食物也要足夠新鮮與營養。
3.1.4 做好雛雞飲食飲水管理工作
1)注重飲水的供給與衛生,保障雛雞日常飲用水儲備充足,可以多設置幾個飲水器,同時飲水器要經常進行清潔與消毒。2)注重雛雞飼料的添置與記載工作,以保障雛雞能夠獲得足夠的營養。3)做好飲水飲食設備的更換工作,根據雛雞的生長狀況來調整飲水設備,使飲水設備高度能夠與雞胸脯高度相同,從而方便生態雞進食[3]。
3.2 山區林下放養管理要點
3.2.1 放養前準備工作
在將生態雞進行林下放養時,還要做好相關的生態雞放養工作,以確保放養能夠順利進行。1)對生態雞進行相關的適應性訓練,使生態雞能夠達到放養的要求。這就需要飼養人員在日常的喂養期間使生態雞養成吹哨進食的習慣,從而使其能夠在放養后更好地服從飼養人員的管理。2)對放養場地進行管理。在養殖場地中種植一些鐵線蓮、龍須草等生態雞喜歡食用的植物,供生態雞日常覓食。在放養場地周圍設置圍欄,使生態雞不受其他動物的為害,以保護生態雞的安全。3)定期對飼養場地進行整理與消毒,定期清理雞糞不僅能夠更好地促進場地植物的生長,也有利于防止一些疾病的傳播,從而減少飼養的損失[4]。
3.2.2 注重放養時間與放養密度
在山區林下生態雞放養時,要注重放養的時間與密度。一般來說,生態雞的放養時間一般是在每年的5—6月,因為這個時期生態雞的生長情況已經能夠比較適宜外界的環境,且天氣也比較好,比較適合生態雞的活動。而在生態雞放養的密度方面,要遵守宜稀不宜密的原則,因為若放養的密度過大可能會對放養地的植被造成嚴重的影響,所以一般以每667 m2放養10只為宜。
3.2.3 實行輪牧的放養方法
1)飼養人員需將放養區劃分為幾個部分,實行分區輪牧。2)一般放養區域兩周就要進行一段時間的修養,這樣就能有利于牧場地區的植被恢復。3)飼養人員要注重對放養生態雞的補水和補料工作,除了要在放養的場地配備足夠的飲水器以方便生態雞的日常用水,還要根據生態雞的生長狀況決定喂養的次數與數量,如隨著雞齡的增加時,要逐漸增多對生態雞的飼養量。
3.3 常見疾病的防治及管理要點
1)定期對雞舍用氫氧化鈉溶液進行消毒,防止生態雞受到寄生蟲的感染,若出現有病雞的情況時,要立即將雞進行隔離。2)注重生態雞的疫苗注射工作,以提高生態雞的抗病能力。3)對生態雞定期進行體內驅蟲工作,具體可以用丙硫咪唑、地克珠利、氨丙啉等藥劑進行驅蟲工作,以防止生態雞發生球蟲病、蛔蟲病、絳蟲病等疾病[5]。
4 結語
生態雞的養殖對生態環境的改善和農業的發展有非常好的促進作用。因此,山區林下生態雞的飼養人員要按照具體的生態雞養殖方法和要求,做好生態雞的養殖工作,以促進當地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 沈忠新,楊景兵,王建華.林下生態雞養殖技術[J].畜牧獸醫科學(電子版),2019(5):86-87.
[2] 柳麗,高和坤,蔣向君,等.林下生態養雞技術分析[J].湖北畜牧獸醫,2018,39(6):27-28.
[3] 周廉讓,王軍波,趙朝榮.林下養雞存在的問題及養殖要點[J].獸醫導刊,2017(10):225.
[4] 袁立崗,石琴,柳煒.林下生態養雞技術與管理[J].中國畜禽種業,2017,32(11):57-58.
[5] 周世容,謝勇,向梳瑕,等.林下土雞養殖關鍵技術[J].畜牧獸醫科學(電子版),2017(10):41.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