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偉 應霄



摘 要 蘆筍為多年生園藝作物,經濟價值較高,浙江省嘉興市嘉善地區常年大棚栽培此種蔬菜,造成了土壤板結、通透性差等問題,而施用生物有機肥可以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改善土壤環境。因此,進行生物有機肥肥效試驗,通過在蘆筍生長過程中施用生物有機肥,與常規施肥和常規加滅火基質對比,探討不同肥料對產量的影響。
關鍵詞 蘆筍;有機肥;肥效試驗
中圖分類號:S146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29.091
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蘆筍產業于2006年開始,2007年起在政府的重點扶持下快速、有序發展,主要集中在姚莊、大云等鎮[1]。蘆筍在嘉善縣多為大棚栽培,但由于其為多年生作物,且隨著種植年份的增加,種植者為追求蘆筍產量,減少了有機肥使用量,過量施用化肥,造成了土壤板結、通透性差等問題,繼而誘發了蘆筍根腐病,導致萵筍產量下降[2]。生物有機肥具有改善土壤理化性狀、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有效減少化肥使用量的作用,農業生產中施用生物有機肥是形勢需要,也是農業發展的必然。本試驗通過在蘆筍生長過程中施用生物有機肥,與常規施肥和常規加滅火基質對比產量,為指導蘆筍施用生物有機肥提供一定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試驗于2019年1—4月在嘉興市嘉善縣大云鎮曹家村嘉善建忠家庭農場基地進行。供試土壤為水稻土,耕作層pH 5.05,水解氮225 mg·kg-1,有效磷192 mg·kg-1,速效鉀556.06 mg·kg-1,有機質29.62 g·kg-1。
供試蘆筍品種為5年生豐島1號;供試肥料為浙江坤倫有機肥料有限公司生產的生物有機肥,呈粉狀,其中每克肥料中的有效活菌數(枯草芽孢桿菌)≥0.2億,有機質≥40%,水分≤30%。
1.2 試驗設計
試驗設3個處理:A1為常規施肥對照,基施獅馬牌復合肥(N-P2O5-K2O=15-15-15)1 500 kg·hm-2,追肥3次,第一次滴灌施用鉀寶(N-P2O5-K2O=13.5-0-40)
90 kg·hm-2,第二次沖施猛擎、特快水溶肥各150 kg·hm-2,
第三次滴灌施用鉀寶96 kg·hm-2;A2為在常規施肥的基礎上加滅活基質,施用量為5 250 kg·hm-2;A3為在常規施肥的基礎上加生物有機肥,施用量為5 250 kg·hm-2。各處理設3次重復,共設9個小區,隨機區組排列。試驗小區面積為20 m2,各處理除施肥存在差異外,其他管理措
施相同。
試驗區蘆筍于2019年1月7日施用基肥,1月17日A2、A3處理小區分別施滅活基質和生物有機肥,1月20日、2月26日、3月27日追肥,3月5日至4月29日分次收獲,累計收獲25次。
1.3 測定項目
第一次收獲時,通過測定蘆筍的數量,研究生物有機肥對蘆筍生物學性狀的影響;以后每次只測產量,直至最后一次采收完畢,對照每一次的價格,獲得最終產值,研究生物有機肥對蘆筍產量的影響,同時去掉肥料成本,分析經濟效益。
2 結果與分析
2.1 生物有機肥對蘆筍生物學性狀的影響
經過試驗,如表1所示,在一定范圍內增施生物有機肥,有助于增加蘆筍出筍株數和單株產量。通過與常規施肥(A1)和常規施肥+滅活處理(A2)相比,第一次收獲時,蘆筍出筍株數平均可增加1.6株,增幅達10.88%。
2.2 不同處理對蘆筍產量的影響
如表2所示,在一定范圍內增施生物有機肥有助于增加蘆筍產量,平均產量可達32 400 kg·hm-2。與常規施肥(A1)相比,施用生物有機肥處理(A3)蘆筍產量增加了5 100 kg·hm-2,增產幅度18.7%;與常規施肥+滅活處理(A2)相比,A3處理蘆筍產量平均增加3 400 kg·hm-2,增產幅度11.7%。
通過DPS統計分析軟件對處理間差異進行顯著性分析(LSD法),從表3可見,增施生物有機肥(A3)蘆筍產量極顯著高于常規施肥處理(A1),顯著高于常規施肥+滅活處理(A2),常規施肥處理與常規施肥+滅活處理差異不顯著。
2.3 經濟效益分析
由表4可知,在常規施肥的基礎上,一定范圍內施用生物有機肥料增加了蘆筍種植收益,由于蘆筍是多次采收,而且每次采收的價格都不一樣,其單價是按各處理總收入與總產量的比值進行估算的,平均每公頃增加收益58 710元。
3 結論與討論
從實驗結論來看,在常規施肥基礎上增施生物有機肥后,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蘆筍產量,與常規施肥相比,平均增產18.7%;與滅活處理相比,平均增產11.7%;在常規施肥的基礎上,增施供施肥料能增加蘆筍種植收益,其中平均每公頃增加58 710元,效益明顯。
生物有機肥是一種新型肥料,也是今后大有發展空間的、可以代替化學肥料的綠色肥料,是生產綠色食品的主要肥源。而且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綠色有機食品的需求量不斷增加,在綠色食品生產中必須要限制化學肥料的過量使用。農業部制定的“化肥使用零增長行動計劃”明確提出,要在化肥使用結構中實行“兩優化”,即優化N、P、K配比,促進宏觀協調元素和微量元素,并使用生物肥料作為加速推廣新產品的手段,其中重要內容之一就是要采取有效措施,促進微生物肥料的推廣應用。此外,生物有機肥里含有多種有益微生物、氨基酸、多肽、酶,以及微生物的抗生素,可有效抑制植物的病原菌,改善土壤中的微生物環境和物理結構,提高植物的自身的免疫力。
參考文獻:
[1] 吳平,龔佩珍,邵潔,等.浙江平湖蘆筍產業發展現狀、存在問題及對策[J].中國園藝文摘,2011,27(11):52-53.
[2] 吳平,胡美華,龔佩珍,等.平湖市蘆筍化肥減量試驗[J].浙江農業科學,2019,60(10):1801,1803.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