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善玲
愛因斯坦說過:“用專業知識教育人是不夠的,通過專業教育,他可以成為一個有用的人,但是不可能成為一個和諧的人。 要使學生對價值有所理解并產生熱忱的感情,那是最根本的。 他必須獲得對美和道德上的鮮明的辨別力。 ”因此,中職學校僅僅停留在訓練學生的職業技能層面是遠遠不夠的,要想培養出和諧的人,必須要培養中職生的人文素養。
理解人文素養, 遵循字面內涵表述組合意義就是最實際、最便利的途徑。 人文,在這里當為確定的人文科學(如政治學、經濟學、歷史、哲學、文學、法學等);而素養肯定是由能力要素和精神要素組合而成的。 人文素養即人文科學的研究能力、知識水平,和人文科學體現出來的以人為對象、 以人為中心的精神——人的內在品質。 簡言之人文素養就是指人所具有的人文知識和由這些知識內化而成的人文精神, 具體表現為人的文化品位、審美情趣、心理素質、人生態度、道德修養等豐富的精神世界。
人文是一個人精神世界的重要支柱之一, 追求的是真善美,感悟的是真性情,既有深刻的理性思考,又有深厚的情感魅力。 人文素養是一個人外在精神面貌和內在精神氣質的綜合表現, 也是一個現代人文明程度的綜合體現。 具有豐厚人文素養的人,談吐文明、心理健康、興趣廣泛、感情豐富、情趣高雅、豁達自信,追求有品位的生活與工作,時刻充滿著工作的熱情,洋溢著生命的激情,閃耀著人性的魅力,始終不懼風雨,不畏將來。
中職生人文素養的缺失是無可否認的, 主要表現為文化基礎差、情趣庸俗、缺少公德意識、誠信存在危機、感情淡漠、上網成癮、心理不健康以及漠視生命等。大部分中職學生是因為文化成績差而被普高拒之門外,他們普遍閱讀量少,閱讀水平差,閱讀檔次低,很多同學要么不讀書, 要么就看一些庸俗低級的武俠、網游、魔幻等小說。 公共場所大聲喧嘩,隨地吐痰;公交車上旁若無人,搶座占座不讓座;考試作弊,逃課曠課,不遵守校紀校規;漠視同學,不尊師重道;癡迷網游,不善交友;性格叛逆,多思敏感;漠視生命,固執己見等都是中職生人文素養缺失的具體表現。
中職生人文素養缺失的主要原因有: 一是信息時代的沖擊。 當今社會是信息化時代,信息的方便快捷,網絡的普及流暢,吸引了大量學生,包括中職學生。 很多中職生在網絡世界中尋找快樂與刺激,上網成癮。 二是社會的影響。 “學而優則仕”是中國幾千年來的文化傳統,因此文化基礎差,考試成績不理想的中職生被社會視為差生,中職教育便被視作不入流的“次等教育”,與普高教育天壤地別,受到社會的普遍歧視。 三是教育的缺失。 近年來,學校過于強調專業能力的培養,忽略了人文素養的教育。四是學生自身問題。中職校生源多數是不夠普高分數線的學生,為了保證招生人數,職業學校只能一概兼收,沒有選擇優生的權利,也沒有拒絕差生的余地。 這部分學生文化基礎差,理解能力差,接受能力欠缺,長期處于群體中的中下層,自初中甚至小學起就備受他人白眼,因此心理壓力大,自卑感強。
隨著物質文明的不斷進步, 如今科學技術已經為人類提供了豐富的物質條件, 如果僅僅要解決溫飽問題已經非常容易,人類余下的時間會越來越多。 如果沒有心靈的充實, 人們因為科技發達而節省下的大量空閑時間,很可能反而會是個災難。 而心靈的充實,主要依賴于人文素養。 語文教學尤其是經典誦讀在提高學生人文素養、培養學生人文精神、促進學生情感素質方面有著獨特的優勢。 因此新時期中職學校可以借助經典誦讀來對學生進行人文素養的培養。
人心空茫、缺乏生活目標是不可取的,而很多中職生卻恰恰如此,他們懵懂無知,缺乏理想,沒有學習目標,對未來的生活也沒有任何規劃。 經典詩文是我們民族知識的結晶,是人類智慧的源泉,通過經典誦讀可以開發中職生潛在的智力,隨著閱歷的豐富,學生會逐步理解這些經典, 并運用圣人的智慧和思維方式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支柱, 是它的靈魂所在,喪失了本民族賴以生存的文化,也就喪失了這個民族得以立足的精神家園。 而經典就是文化體系的重要載體。 加大經典誦讀教學,可以讓學生接觸圣賢,進而了解圣賢的偉大思想, 了解本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進而認同它、熱愛它、傳承它。 多讀經典,讀好經典,自然就能體會到“修身莫如養性,至樂莫過讀書”的心境了。
當今社會意識多樣化, 中職生極易通過網絡等多種途徑接觸不良思想, 受到不良風氣的侵蝕, 多讀經典, 讀好經典, 可以使許多中職生免于不良風氣的侵蝕,在潛移默化中形成正確的三觀。 經典經歷了時間的沉淀和洗禮,包羅萬象、概括精練,蘊含為人處世的道理和優秀的道德品行, 誦讀這些經典可以給人以巨大的精神震撼和昂揚向上的正能量。
“字字珠璣,篇篇錦繡”,經典誦讀是我們民族知識的結晶,是人類智慧的源泉,不僅開發了中職生潛在的智力,使學生積累了豐富的語言,還使學生在經典詩文的浸潤中散發出奪目的光輝,流露出濃濃的書卷氣,讓他們擁有了獨特的氣質。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中職生人文素養的提升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而在于長期堅持不懈的付出和努力,在于毫不猶豫立即執行的執著和追求。只要堅持, 他們的行為習慣在誦讀過程中定會產生化學反應,顛覆和跨越指日可待,尊師重道、言而有信、注重細節、惜時如金、團結合作便會是他們人格魅力的標榜,定為他們的未來踏平荊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