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萍,梁永樞,歐陽蒲月
(廣東食品藥品職業學院, 廣州 510520)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等文件提出職業教育要著力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技能和就業創業能力。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將創新創業列入工作重點,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及知識應用的實踐型人才培養模式已經成為國家重點探討的課題之一。中藥產業作為我國醫藥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內外復雜的經濟環境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國家《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20年)》、《廣東省嶺南中藥材保護條例》等文件條例提出實施中藥材開發、保護,這無疑為中藥產業的發展帶來了曙光,同時這對藥品類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提出新的要求。藥品類高職院校必須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按照就業創業人才的培養目標改革就業創業教育的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管理制度和評估方式,實施就業創業人才教育。
我國高職院校的創業教育起步較晚,專業創業教育人員極為缺乏,創業教育多半由學生工作者、思想政治課或德育教學的骨干來完成,他們往往缺乏企業管理的理論功底和實踐經驗,也沒有創業教育研究成果,在教學過程中難以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在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中,教師本身的就業創業思想意識不強,即便有就業創業教育課,也因主講教師缺乏就業創業經歷而成為紙上談兵。學生難以真正從課程上突破,實現創新創業。另外在教師的教學工作評價過程中,一定程度上忽視了教學效果的實現,這種考核評估制度幾乎是完全漠視了教師的創新創造能力和業績,不能真正投身于創業教育;在創新創業能力培育建設中,高職院校雖然開設相應的課程,也成立創業大賽及挑戰杯等活動促進學生對職業、創新創業了解,但參加比賽的也是極少部分學生,大部分學生在這些活動中充當“看客”,只有少部分學生從創新創業中得到益處。同時高職院校中的創業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相對落后,缺乏完整的就業創業教育課程體系,缺乏系統、完整的就業創業教育實施方案,缺乏完善的就業創業實踐保障體系等等。這些原因最終導致藥品類高職畢業生不敢創業。
《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提出,到2020年,中藥產業將發展成為國民經濟重要支柱之一,這為中藥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另外《中醫藥法》、《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20年)》、《廣東省嶺南中藥材保護條例》等文件法規中強調,加強中藥資源的保護推進中藥材規范化種植,加快建立道地藥材的良種繁育和規范化種植基地的建設,開展標準化、規范化、規模化中藥種植,從源頭處保證中藥材質量,促進中藥材種植產業的綠色健康發展。這些方針、政策和規劃實施落實都將有賴于新時期中藥種植產業人才的培養。
長期以來,中藥種植和管理人員缺乏,加之中藥種植產業人才流失嚴重,導致市場上中藥質量參次不齊,不利于中藥種植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面對國家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以及新時代醫藥類高職院校創新創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培養學生具有建立和管理中藥材種植基地的能力,是歷史的需要,也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更是創新創業實踐教育的需要。首先,目前中藥材市場上的中藥材質量參差不齊,最大的原因就是種植基地或中藥材供貨商對中藥的來源及質量規格不了解,如此現狀急需一批有責任心的專業人才來扭轉。中藥學專業學生,接受了專業的教育,也明白了藥材質量的重要性,他們肩負著傳承發展祖國中藥事業的歷史使命。培養他們建立中藥材種植基地,從源頭杜絕偽劣中藥材品種,逐漸使中藥材市場走向正規是歷史的必然趨勢。專業的人建立專業的中藥材種植基地,必將使我們的中醫藥事業發揚光大!
為了更好的了解當前我校中藥學專業學生對創新創業的看法,我們在學生當中開展了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350份,有效問卷300份,部分結果統計如下:①有清晰創業的想法57人、對創業有想法但感到迷茫的180人、沒有創業想法的有63人;②高校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的必要性:認為非常有必要156人、有必要的69人、可有可無的45人、沒必要的30人;③對就業創業指導課程的安排表示強烈支持的有211人、支持的有74人、可有可無的有15人、反對0人;④參加過創業大賽的有15個、去當過觀眾的有60個、只是聽說過的有180個、與我無關45人;⑤在大學期間,覺得自己的創新創業能力會有很大提升有84人、有了一定的提升30人、基本沒有提升90人、沒有關心這方面的能力96人。⑥創業領域選擇(多選):與自身專業相結合的領域有156人、自己感興趣的領域182人、當今熱門的方向發展90人、風險較少、資金投入小的領域120人、技術要求低的行業30人。
從上述的答卷結果分析得知:中藥學專業學生對創新創業的意愿比較強烈,多數學生學校有必要開展的相關創新創業課程,認為創業應結合專業和自身感興趣領域;學生對就業創業指導課提高自身創新創業能力反響平平,對參與創新創業相關活動積極性不高,大部分學生抱有旁觀及路人心態。
中藥專業包含范圍較廣,涉及多個領域的知識,但在中藥材種植領域涉及較少,這也是大多數中藥學專業畢業生很少從事中藥種植的重要原因。為此,我們總結現有人才培養模式,分析中藥專業近年畢業生流向和創新創業基本狀況,結合專業特點與市場需求,對原有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改進。首先,在專業人才培養計劃中增設中藥材種植領域相關課程,建立對接中藥種植產業市場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機制,以市場需求帶動專業建設,以人才建設成果推動市場的發展和完善,做到專業建設主動與市場接軌。其次,更新教師觀念,教學不局限于課堂。教師利用綜合實訓基地有利條件,引領學生進入種植基地進行實戰訓練,強調做中學,學中做,學做合一,使學生能夠切實體會中藥材種植的苦樂相融,改變對中藥種植的片面看法,最終內心接受該領域的創新創業實踐訓練,能夠積極參加創新創業活動。
人們常說“創造始于實踐”,座談創業無疑是紙上談兵,高職類院校應該發揮其傳統校企合作模式,并且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的進行提升,成立四有導師機制,即“有項目、有實戰經驗、與企業有合作關系、與政府有合作經驗”的導師組。由導師組承擔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專業課、實踐課的教學與實踐活動,開展豐富多彩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活動。我校在開展以中草藥栽培基地為試點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的過程中,先后獲得多個研究項目支持,例如廣東省科技攻關計劃項目“石牌廣藿香品種選育與優質高產栽培示范”;粵港重點領域攻關項目“道地南藥(檀香、廣藿香等)品種選育和種苗快繁關鍵技術研究及示范基地建設”、“墨旱蓮規范化種植基地建設及關鍵技術研究”;廣東省中醫藥局項目“涼茶緊缺藥材崗梅根、南板藍根人工種植關鍵技術研究”、“鐵皮石斛等3種中藥材GAP基地優化升級和綜合開發利用研究”、“羅漢果等道地中藥材規范化種植技術研究”等。這些項目的開展為學生參與中藥種植實踐提供了良好的實踐機會。學生通過參與導師與企業的橫向課題,了解了企業的需求,體會到了專業知識的重要性,更體會到了專業知識與實踐的接軌應用。通過參與課題研究,學生在真實的環境中學習,真正得到鍛煉與熏陶,才能盡快形成創新創業素養。
在每年寒暑假、雙休日和其他法定節假日累計相當于半年時間,還有平時的課余時間,這些時間是否得到利用以及利用得如何,關系到一個高職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學校應該鼓勵學生習慣于利用節假日時間,走訪市場、企業,了解行情,與企業保持聯系,形成校企創業教育與指導的團隊,高屋建瓴,推動創業教育。同時教師也可以與學生一起創業,學生參與,獲得實踐經驗。目前我校及課題組在廣東省內與肇慶狗脊基地、湛江穿心蓮藥材規范化種植基地、清遠溪黃草藥材規范化種植基地、和平崗梅藥材規范化種植基地、韶關九節茶藥材規范化種植基地等多家種植企業有簽訂教學實習基地及研究合作關系。利用校企共建,合作培養的方式,一方面有利于培養針對性的人才,另一方面有助于學生認識中草藥創新創業的前景及所需條件。
馬云曾經指出:很多想創業的人止步于“晚上想想千條路, 早上起來走原路”。創業不能停留于理論層面,需要付諸行動。《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提出要制定中藥材主產區種植區域規劃,加強對中藥材種植養殖的引導,大力發展中藥材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提高規模化和產業化。同時以中藥材產業推動貧困地區經濟發展,引導家庭以多種方式參與中藥材生產,推進精準扶貧。讓家庭參與中藥種植產業的創新創業,主要是讓農村的學生家庭參與,可以直接利用他們的土地,直接進行種植,省去了租地,也省去了部分勞力,家庭成員與學生一起,相互學習,相互創新。另外創新創業項目可以結合導師制,在項目制帶領導下創業,學生明顯會受到更多的專業知識保護,并且具有參照性,容易獲得到家長的支持,這也不失為創新創業的一種新模式。
創新創業的人才培養模式是多渠道、多途徑、多類型的,這是一項系統的培育工程。以中草藥栽培基地為試點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既是對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的一個新的嘗試,同時也是對中藥種植產業人才結構和總體素質上的一次調整。探索中草藥栽培基地為試點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將會不斷的凝練和豐富我校的一個創新產業工程,形成一個輻射和示范性帶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