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堆元
(天津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天津 300350)
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簡稱大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發起,聯合國務院有關部門、行業和地方共同舉辦的一項全國性職業教育學生競賽活動。自2008年于天津首次舉辦,大賽經過整十年的發展,日趨成熟,基本形成了常規賽項與行業特色賽項互為補充的專業布局,“人人都參與、專業大覆蓋、層層有選拔”的競賽體系已經在全國形成,規模日益龐大。
大賽十年,建成了一個覆蓋整個職教的競賽體系,形成了良好的高職大賽文化氛圍,對促進我國高職教育的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大賽文化是職業院校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職院校應充分挖掘大賽文化的內涵、構筑大賽文化內容,提煉大賽文化,結合自身特點在全校教育教學服務管理等各項活動中滲透大賽文化,提升職業院校的核心競爭力。
文化是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中不斷創造、總結、積淀而成的共享成果,是物質與精神財富的總和。《辭海》中對文化的定義是:“廣義指人類在社會實踐過程中所獲得的物質、精神的生產能力和創造的物質、精神財富的總和。狹義指精神生產能力和精神產品。”
大賽文化屬于校園文化的范疇,根植于大賽,是通過選手們奮發學習、大賽組織、訓練管理、現場比拼等營造一種追求技術技能,拼搏向上的學習、管理、服務等氛圍,具有價值導向、行為約束、情操陶冶、心理因素建構、集體凝聚力等,樹立技能成才典型的一種文化。按工作過程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方面文化:大賽制度文化、大賽組織選拔文化、大賽訓練管理文化、競技文化(比賽過程表現出職業素養和技能水平)、大賽宣傳文化、大賽人文精神文化等。大賽制度文化是指對大賽進行說明和制約的各種規定、實施意見、管理辦法,以及通過各類制度的執行過程而形成的文化氛圍。大賽組織選拔文化是指規范參賽選手選拔標準、選拔流程,樹立學生標桿意識,在全校范圍內形成“種子”效應,宣傳標準的文化氛圍。大賽訓練管理文化是指規范學生日常作息時間、日常行為、嚴格遵守產品標準,培養不斷追求精湛的技術技能、工匠精神的文化氛圍。大賽競技文化是指通過參賽選手學生與學生之間、教師與教師之間的職業技能的比拼來鍛煉和提高師生的思維、反應、協調和意志等能力,并樹立技能成才的典型文化。大賽宣傳文化是指對大賽前、大賽中、大賽后所進行的一系列宣傳報道形成的宣傳文化。特別是在大賽后期,對優秀選手實際的采訪報道,能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大賽人文精神文化是指在大賽日常組織訓練、大賽比賽中、大賽現場、比賽服務管理以及日常教育教學過程中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課程、專業改革等方面師生所表現出來的追求規范、追求標準等崇高品質和精神風貌。
作為社會文化的亞文化,大賽文化也具有自己的特征。(1)競爭性,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是一項競賽活動。有競賽有競爭就會激發動力。(2)公正性,公平公正是人類社會進步發展的客觀要求,是任何競技比賽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3)普適性,使技能大賽覆蓋每所職業院校、每個專業、每位教師、每位學生,逐步形成“人人都參與、專業全覆蓋、層層有選拔、全國有大賽”的局面。(4)社會性,全方位培育選手素質,全方位擴大參與范圍,多形式展現職教風采,多視角記錄大賽歷史。(5)導向性,保證了大賽對于提升職業院校的教學質量,引導職業院校調整教學目標、職業能力,修訂和補充課程與教材,促進教學與學習的有效性。(6)技能性,大賽遵從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貼近現代生產的實際,強調實踐動手能力,突出操作技能。(7)合作性,大賽有助于職業院校形成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以就業為導向的教學氛圍,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形成集體解決問題的學習氛圍。
大賽文化正是通過上述特征將其力量深深熔鑄在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豐富師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全體參賽人員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
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生產服務第一線所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技術人才,培養的是“技術型”人才,而不是“學術型”或“工程型”人才。其特征為一種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教育類型,比普通高等教育更貼近市場,更貼近企業,具有高等性、職業性、開放性、技術性、實踐性等特征。
大賽目標是充分展示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豐碩成果,集中展現職業院校師生的風采,促進職業院校與行業企業的產教結合,努力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職業教育發展的良好氛圍。
大賽功能由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特征和國家大力舉辦大賽的目標所決定,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提煉出來的大賽文化對大學生是一種潛在的教育力量,起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的效果。大賽訓練過程中選手學風、老師教風、服務管理人員職業素養等都體現了大賽人文精神文化的內容,對高職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直接、深刻、持久的影響。作為準職業人的高職學生在良好的大賽文化熏陶下,更容易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養成愛崗敬業、誠信協作、熱愛勞動、尊重職業的職業精神。
目前,高職院校管理水平普遍不高,這也正是缺乏深厚的文化內涵所致。高職院校通過提煉、構筑大賽制度文化、宣傳文化、人文精神文化等大賽文化將促進管理水平的大大提高。
每年一度的大賽營造出一種大家共同推崇和遵守的、高雅文明的大賽文化,在這種文化氛圍中,教職員工自覺遵守學校的管理規范、自覺產學合作教育、自覺約束自己的言行,使學校的管理上升到一個新的層次。同時,高職學生在這種文化氛圍中,養成了自覺遵守校紀校規、規范自身行為、嚴格要求自己的良好習慣,將有助于他們就業后很快地適應企業的管理,迅速融入企業文化。
大賽對學生專業知識的考核與競技水平有著極高的要求,反映了行業發展的最新技術動態,這些必然需要教師拓展專業領域知識,提升教學能力和職業技能。
“2017年全國風光互補發電系統安裝與調試系統”賽項(以下簡稱“風光互補賽項”)緊跟國家新能源發展戰略,考查高職院校學生對風光互補發電原理、電站系統設計、安裝調試、故障排除、情景分析和職業素養等方面的團隊協作能力,將真實工業環境應用的領先技術進行教學還原。“風光互補賽項”緊跟新時代、反映行業科技最新前沿,每年都為指導教師和專業教師提出新要求。
每年一度的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賽項內容隨行業技術更新而更新,緊跟時代要求,與時俱進,要求教師不斷拓展專業技術知識。所以說,大賽文化能促進教師自覺進行產學研工作、自覺不斷提高自身的職業素養、學習前沿科技文化知識、不斷提高技術技能,成為行業中的能工巧匠。
對于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各界人士達成如下共識:
(1)大賽理念是企業所需要的;(2)賽場設計和比賽要求更多地融入企業文化;(3)競賽內容與企業生產實際保持一致,是大賽賽項設計的基本原則。以2017年高職組風光互補賽項為例,引入了“電站”的概念,完全按照風光互補功能組織各個電站;(4)賽項體現了新技術的應用;(5)強調貫徹行業技術標準。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7]95號)中強調,強化企業重要主體作用,拓寬企業參與途徑,深化“引企入教”改革,發揮骨干企業引領作用等,深化產教融合,促進教育鏈、人才鏈和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
大賽的合作性特征表現為以下三個方面:(1)參與賽項設計,把現代企業對員工的要求融入大賽;(2)提供設備和技術支持,為大賽贊助物質條件;(3)在大賽現場招聘,為學生高質量就業搭建平臺。
大賽增加了校企合作過程中企業的主動性,自主為專業、課程改革服務,以適應新興產業的需求。優秀的大賽文化,能夠促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通過大賽文化與企業文化的交流,有利于形成緊密的產學合作的教育模式,有助于催生具有中國特色的職業教育新體制。
為全面提高職業院校師資建設質量,建設一支高素質雙師型的教師隊伍,2018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做出頂層設計。《意見》指出,切實推進職業院校教師定期到企業實踐,不斷提升實踐教學能力。
大賽項目都是企業生產的實景再現,代表了企業生產的新要求、新方向,將促進教師關注行業科技發展的前沿知識,關注職業領域的最新技術變化。高職教師通過大賽設備這一媒介與企業取得聯系,向企業學習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提升實踐教學能力,為專業、課程改革搜集最新最前沿資料。
大賽的導向性體現為透過賽項設置和競賽標準,把現代生產中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新觀點引入競賽內容,進而引領職業院校轉變教學觀念,更新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調整課程模式,改善實驗實訓條件,強化師資類賽事的教師隊伍建設。
沉淀的大賽文化讓教職工自覺對照大賽賽項新內容、新標準設置課程、實訓內容,完善專業建設,也是教職工到企業實踐的重要快速的補充。
高職院校為更好地完成職業教育培養目標,努力通過很多方面營造崇尚技術創新、技術人生的文化氛圍。
大賽遵從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反映行業發展的最新技術動態,貼近現代生產的實際,強調實踐動手能力,突出操作技能,極高地考核學生專業知識和競技水平;需要學生具有現場實際操作和解決問題的本領,通過參賽選手之間職業技能的比拼,來鍛煉并提高學生的思維、反應、協調和意志等能力。設置團體賽項,突出團隊合作理念,把現代企業的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作為評判標準,以促進學生愿意與人合作,學會與人合作。
優秀的大賽文化將有助于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能夠培養學生喜歡動手、熱愛技術、尊敬師長、團結同學、不斷創新的品格,為幫學生形成技術創新、技術人生的職業生涯打下良好基礎。
大賽承辦學校舉辦的主題活動,為學生從事實踐工作、形成良好的習慣、陶冶情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讓學生在活動中能獲得更多成功的體驗,激發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健全學生的人格。
大賽歷屆獲獎選手事跡和大賽后獲獎選手們的就業、升學等去向是樹立技能型人才成長成才的典型案例,更好地印證了“技能點亮人生”的現實意義,激發了同學們的學習興趣,樹立了學生們的學習目標,使學生有了初步的人生規劃,提高了高職院校學生的職業動力。
每年一度的大賽及獲獎選手的宣傳文化具有啟迪、感化學生的作用,使受教育者產生“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的教育效果。
與往年相比,2017年大賽擬定賽項更加貼近產業:服務專業和教學,突出以賽促教。一是強調內容設計對接專業教學標準,整合技能要求過于單一的賽項。如整合中職服裝設計與工藝、高職測繪等以往分賽項較多的比賽,形成綜合賽項;將中職汽車運用與維修原來的5個分賽項歸并為3個分賽項。二是強調技能要求對接新技術新工藝。如在高職中藥技能比賽項中增加了行業已經廣泛使用的紫外可見分析儀、熒光分析儀、化學檢驗方法等內容。三是強調比賽形式對接工作實際。如中職建筑裝飾技能賽項,在原有計算機操作基礎上增加了抹灰貼瓷磚等動手技能考核;高職園林景觀設計賽項,在原有設計基礎上增加了現場施工內容等。
因此,緊跟時代的職業大賽強調比賽形式對接工作實際,技能要求對接新技術新工藝,融入企業文化,競賽內容與企業生產實際保持一致,貫徹行業技術標準。
大賽文化有助于我們改變長期已久的期末考試試卷“唯分”學生評價論,職業院校可參照大賽評分標準,強調學生實際動手能力、實際工作能力、協作能力等綜合職業素質,建立合理完善的職業學校學生評價體系,保證人才出口質量,滿足新時代企業用人要求。
目前,大賽宣傳的主要形式有:宣傳歷屆獲獎選手,激勵同學們的學習興趣,樹立職業技能教育成功典型;通過文體宣傳、組建博物館、發行紀念品、市場應用推廣等多種形式宣傳大賽產品;舉辦大賽文化展覽、大賽研討會、大賽論壇等宣傳大賽理念,探討解決職業教育發展遇到的問題;布置大賽會徽、圖案和發放紀念品等。
普適性要求我們堅持“重在參與、重在學習、重在提高”的原則,鼓勵所有地方、所有職業院校舉辦比賽;鼓勵所有師生積極參賽。
通過大賽宣傳文化可以實現人人了解職業教育,認識職業教育,關心職業教育,促進職業教育快速發展。同時,將大賽宣傳文化的理念、形式、工作方式等應用到學校其他工作方面,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經過整十年的發展,在全國已形成“人人都參與、專業大覆蓋、層層有選拔”的競賽體系,有力推動著職業教育向前發展。
大賽文化屬于校園文化的范疇,是通過師生日常大賽學習訓練、學校服務管理、選手之間職業技能的比拼來鍛煉和提高師生的思維能力、反應能力、協調能力和意志等能力的一種文化。
每屆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都會遴選出很多優秀的作品,這些作品體現了現代企業產品的要求、規范和標準。職業院校用大賽優秀作品、大賽組織和大賽管理服務等來制定日常教學標準、教學組織要求和日常教學管理服務等,培育一種健康、向上、豐富的校園文化,對人的品性形成具有滲透性、持久性和選擇性的影響,對于提高學生的人文道德素養,拓寬其視野,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提煉大賽文化根本目的在于向教學、科研、管理、校企合作等工作過程中滲透大賽文化,規范職業院校教職員工和學生的行為,提高文化品位,陶冶青年學生的道德情操,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和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不斷提升學校的辦學質量與辦學水平,為社會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提升學校的核心競爭力,使學校立于不敗之地。
2021年,中國上海將舉辦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職業院校應以此為契機,構筑完善的大賽文化體系,滲透大賽文化領域、完善方法,提升學校核心競爭力,為培養高素質高技能人才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