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紅
個性化閱讀對學生綜合提高來說有著重要的意義,它是提升學生整體閱讀質量和培養個性化發展的重要方式。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對學生進行書本知識教學,同時要讓學生進行相關的小說閱讀,通過小說來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理解能力。但是目前教學中的閱讀方式較為單一,所以為保證整體的閱讀效果,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個性化閱讀培養,保證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提升,為其日后發展奠定基礎。
1.學生沒有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我國目前高中生的狀態是每天學習時間較長,學習和復習的知識都是為高考做準備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關注的也是學生的考試能力和成績,不會幫助學生對相關的閱讀能力提高制定計劃,并且大部分教師會打消學生的閱讀積極性,要求學生將關注的重點放在考試知識上,對相關的能力培養有所忽視。導致在高中教學中,學生沒有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即使學生有意識地去閱讀小說,教師也會對學生進行阻止,以免學生的整體成績受到影響。
2.學生自主感悟少,教師牽引分析多
傳統的語文教學中,教師都是課堂的主體,他們以自己的意識來教導學生相關的基礎知識。所以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教師引導了學生的思想,鎖定了學生的思考方向,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都是順著教師的思路進行學習,根本不會自主地去思考,缺少相關的主動性,對教師有著一定的依賴性。這種方式,教師阻礙了學生的自主感悟能力,并且由于教師的引導,學生整體能力都受到影響,導致目前的高中語文閱讀中,存在學生的自主感悟少,教師牽引分析多的情況。
1.教學目標不夠明確
在目前的高中語文教學中,存在較多的教學問題,影響了學生的整體提高。首先是教學目標問題,對學生來說,在學習過程中要有明確的目標,讓學生知道自己應該學習什么,如何去學習。但是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忽視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學習目標的意識,導致學生只能按照教師的要求進行學習,根本無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學生學習的目標性不強,學生小說閱讀自主學習的能力較低,影響了小說閱讀教學的整體效果。
2.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存在問題
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教導方式存在一定的問題。首先是教學方式,新課改教學理念的實施,需要對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行培養。但是在目前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對學生使用的仍然是傳統的教學方法,片面關注了學生的知識教學,忽視了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其次就是教學方法的使用,傳統教學方法無法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學生根本不愿意進行小說閱讀。所以要保證學生的整體學習效果,教師應改變教學方法。
3.教學內容沒有聯系實際
語文教學中,想要提升學生的整體教學質量,需要將語文知識與實際生活中的知識相聯系。但是在當前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忽視了與實際生活相聯系的教學方法。在高中小說閱讀教學中,教師關注的是小說理論知識的教學,使得整體課堂的教學氣氛較為枯燥,學生在課堂上完成小說閱讀,多是以完成任務的心態進行的,根本不會對相關的知識點進行關注。對于學生來說,教師教導閱讀的重點多是關注在高考上,導致學生只是在考試相關能力上得到了提升,影響了整體的學習效果。
1.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掌握閱讀技巧
針對目前學生語文學習存在的問題,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相關的知識培養,教師要對學生進行自主閱讀能力的提升。在小說閱讀過程中,學生只有自己閱讀,進入到內容中,就可以提升整體的閱讀質量。教師可以使用問題預設的方式,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然后讓學生自主地去閱讀,探索問題的答案,這樣就可以不斷的提升學生閱讀效果,讓其可以慢慢地積累閱讀技巧,提升整體的閱讀質量。
2.改變教學方法
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顯然不適合新課程標準下的小說閱讀教學。與其他類型的文章相比,小說的故事情節更為豐富,能夠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改變以往的“填鴨式”教學模式,將學生轉變為課堂主體,引導學生自己成為閱讀者。例如:在課文《林黛玉進賈府》的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在閱讀之前思考:“院落建筑及其擺設有哪些特點?并對賈府森嚴等級及排場禮數進行分析。”教師要提示學生從林黛玉進到賈府,感受不同,可以從賈府的外觀、布局、陳設和器物等方面考慮,并請同學小組討論。
3.開展綜合性教學評價
教師應及時對學生的學習成績進行跟蹤評估。教師應鼓勵學生在讀完小說后,通過閱讀筆記和閱讀后的感受,加深對小說內容的全面了解。例如:在課文《祝福》教學中,教師先和學生一起分析祥林嫂這個人物形象,之后再讓學生跟著教師的指引,對魯四老爺形象進行分析。
綜上所述,在新課標的影響下,根據高中生的自身特點,教師要合理制定教學目標,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素養,創新教學方法,改變教學方式,從而構建高效的小說閱讀教學模式,更好地推動小說閱讀教學不斷向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