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 燕
人們常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我們深諳閱讀服務于寫作之理。然而,如何建立起閱讀與理解分析甚或寫作之間的關聯呢?常見的做法是鼓勵學生做摘抄,寫周記。但由機械的“抄”而升華為語文寫作素養的提升卻仍有一段遙遠的距離,“抄”或“寫”得法了,方能由“抄人”脫胎換骨蛻變為“超人”。因此,我常鼓勵學生要通過三年的不懈努力完成周記任務,實現由“抄人”向“超人”的跨越,具體方法如下。
1.好詞造句
新鮮詞匯或短語,尤其要關注四字短語或成語,因為選用四字詞表達可提升作文語言的簡潔性和文采性。可以選擇部分詞匯造句,做到學以致用。基于高中生相對廣泛的閱讀面,許多師生都有這樣的誤解,以為高中生無需進行造句訓練。事實上,學生讀過的好詞,不代表他們就懂得準確、靈活地運用。
2.佳句化用仿寫
(1)佳句選用標準
①有文采的句子,妙用修辭手法或含有新鮮詞匯,散文或詩歌中較多這類句子。
②富有哲思意味的句子。格言警句、散文或詩等均可從中摘錄。
③幽默或諷刺意味強的文句。可從雜文、時評、小說或散文中摘錄。
④句式特別的句子。如排比、整句、頂針等句式,文句藝術形式較獨到也可提升語言表達的文采性。
(2)佳句化用方法
①解釋佳句含義,提煉可適用寫作話題,并附上信息出處。
②借名言佳句之表達形式,嵌入新觀點。
③賦予名言佳句新內容,豐富其哲理內涵。
3.好詞佳句仿寫范例
讓學生摘抄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升表達能力。因此,須在正確指導學生做摘抄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更進一步地進行仿寫訓練。
語言表達要創新是十分困難的,要想在短短的三年時間里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只能向前人學習。高中生欲提高寫作水平,要學會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創新。
(1)好詞造句
示例:春暖花開——“復活節島上的巨石像風雨挺立,可撐起巨像的島民卻全都倒下了。巨像面朝大海,卻等不來春暖花開。啊,昔人已逝,即便豐碑巋然又如何?昨日風光終將隨風零落成歷史長河中的一粒纖塵。”
(2)名言化用
示例:正如帕斯卡爾所言:“人是一株會思考的蘆葦。”可這“思考”二字若棄了“獨立”作前綴,這樣的人的確只能成為隨風搖擺不定的蘆葦!
(3)佳句仿寫
示例:“山一程,水一程,父母送兒奔前程;風一更,雨一更,夜深操場千盞燈。這是每年大學新生在家長陪護下入學的真實寫照。家長們,是時候放手了,要知道,‘溫度’太高了,‘溫室’會變‘烤箱’的。”
仿納蘭性德《長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寫作既要善于向前人和他人借鑒學習,更要在此基礎之上形成個人語言表達的個性風格,做到“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寫作過程中,為了使語言更富有說服力和感染力,往往需要引經據典或展開聯想對比論述,這時便需要筆者掌握較豐富的典型的寫作素材。素材整理千頭萬緒,歸結起來其中的兩個步驟,分類搜集和概括提煉素材則是令素材整理有序高效的關鍵點所在。
1.分類搜集
以話題關鍵詞為出發點,如“環保”話題材料的搜集,既可以是經典案例、事件,也可以是相關的名人名言,這一話題素材的搜集不僅止于一個事例,而是一系列的豐富素材。當發現所搜集素材還可挖掘出不同的評論角度,則應盡可能多地標示出其可適用的話題,做到一材多用,提升素材的使用效率。高中三年的素材整理應做一個整體規劃,教師自己先精選出具體話題,而后為學生列出每學期整理多少個具體的話題系列素材,比如一周一個系列話題,一學期10 至15 個系列話題整理的任務規劃。
2.概括提煉素材的具體要求
選讀一個經典事例后,用自己的話語提煉事件的要素,并簡潔完整地表述事件。素材的歸納表述內容,高一年要求控制在150 字以內,到了高三年則應控制在50字以內。除了概括素材內容,個性化的點評也應附上,兩部分內容字數總量應少于100 字。經典事例一般為名人事例或社會上有較大影響力的事件,這類事件知名度廣,因而在歸納整理時不必詳述,引例之運用也就精簡了,引例運用精簡了方能在八百字的議論文中引述豐富的例證。同時,個性化的點評不可或缺,思維表達訓練要同步跟上。
以本人帶教學生作文中素材運用為例,一百多字的議論文段引用了多個素材,每個經典素材的引述及點評都只有二三十個字:
示例:你偶讀希臘神話,你欽佩少年伊卡洛斯倔強的夢想,斷翅的飛翔卻篤定。回想己身:你也曾想像盧梭一樣,做一名孤獨者,在沉思默想中追求人生的恬靜;你也曾想像濟慈一樣,把名字寫在水上,活得清澈透明;你也曾想像凱魯亞克一樣,一直在路上,翹首遠眺。
“讀萬千書,修一己心”。積累文化類素材,在行文中呈現小作者廣闊的文化視野,避開歷史或文學史類素材中的老舊材料,給批卷老師以耳目一新的感覺。當然,新舊事例綜合運用,且以新鮮素材為主則是上上之舉。
關注現實社會生活,積累新鮮素材,在作文中展現小作者廣闊的社會視野,并鍛煉學生理性分析的思維、準確表達個人主見和訓練多種論證方法的能力。就事論事之外,應力求以拓展聯想的思維展開對比論述,以期豐富論證的內容,充實行文內容。
每周一練,即周記大作文訓練,可以是生活中事件的敘寫與感悟,也可以是命題作文練寫。隨筆類文章篇幅不拘長短,但每篇隨筆中至少要有一個句子是使人十分滿意的有文采的句子,可以讓學生用紅色波浪線畫出來。寫作貴在“我手寫我心”,但不能將寫作等同于口語表達,在語言方面應對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因此隨筆中應至少有一個文句是個人覺得較獨到或滿意的表述。應該向學生強調,為提高語言的表現力,在寫作表達時應盡量使用近期摘抄訓練中積累的詞句或素材,做到學以致用。上文提及的“摘抄、仿寫、評論”等周記任務的完成,其實,最終只為了一個目的,即服務于周記大作文的寫作。另外,配合同時期作文教學需要而布置的隨筆寫作則應明確篇幅要求,一般500-1000字為宜。
厚積薄發乃語文學習的基本方法,但“厚積”易,“薄發”難。筆者認為“多讀、多思、多抄”之外還須“多寫”,“寫”法之道試于周記任務中一一分解,力求梳理學生的閱讀積累并將其內化成個人寫作素養。相信學生一旦掌握了由“讀”到“寫”轉換提升的正確方法,并持之以恒地完成周記任務,便有可能從“抄人”成長為“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