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春蘭
2016 年9 月13 日,由北京師范大學聯合國內高校近百位專家成立課題組、歷時3 年終于完成的研究成果——《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在京發布。核心素養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3 個方面,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具體細化為國家認同等18個基本要點。
在此基礎上,由國家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 年版)》對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做出了相關說明。課程標準指出: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是學生通過學科學習而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生在積極的語言實踐活動中積累與構建起來,并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出來的語言能力及其品質;是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獲得的語言知識與語言能力,思維方法與思維品質,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綜合體現。主要包括“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四個方面。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四個方面是一個整體。語言是重要的交際工具,也是重要的思維工具;語言的發展與思維的發展相互依存,相輔相成。語言文字是文化的載體,又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習語言文字的過程也是文化獲得的過程。語言文字作品是人類重要的審美對象,語文學習也是學生審美能力和審美品質發展的重要途徑。語言建構與運用是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基礎,在語文課程中,學生的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都是以語言的建構與運用為基礎,并在學生個體言語經驗發展過程中得以實現的。
中國古代文學從殷商到清末,有三千多年歷史,給后代留下了非常豐厚的遺產。這筆遺產對于傳承中華民族的精神文明,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陶冶人的思想情操有著重要意義。中國古代文學的幾種主要文體中,詩歌和散文產生和成熟最早,歷史最長,最受重視,發展也最為充分。從先秦到近代,產生了大量的名作、名家和詩文流派。許多優秀作品,到現在還是家喻戶曉,眾人皆知。學生學習古代詩歌散文,通過自己的鑒賞探究,可以感受其思想、藝術魅力,發展想象力和審美力,提高對古詩文語言的感受力,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深化熱愛祖國的感情,增進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可以說,古詩文教學涵蓋了高中語文學科素養的所有要點。高中古詩文教學的指導思想就是要以“幫助學生獲得內涵豐富的語文素養,在工作、學習和生活中有效地發揮其作用,能適應需要,繼續發展,不斷提高”的語文課程理念為前提,以古詩文的最大優勢,也即利用所選文本中蘊含的優秀文化,浸染學生的心靈,去“塑造學生熱愛祖國和中華文明、獻身人類進步事業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奮發向上的人生態度”。
但是,在當前的現實的教育過程中,高中的古詩文教學并未能真正全面地踐行《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 年版)》中關于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要求。因為高中階段語文學科的考試試題和教材沒有非常明顯直接的聯系,加之高中學科眾多,學生學業繁重而時間精力有限,多數學生對語文學科的興趣不夠濃厚,投放的時間精力打折,古詩文的考核主要落腳在古詩文默寫、古詩賞析、解釋重點詞、翻譯句子及內容理解。古詩文教學在當今高中語文教學中似乎走進一段低潮期,老師們更多注重于這些基礎知識的培養,學生也是疲于應付這些基礎知識的記憶,卻失去了對古詩文深厚文化內涵的探尋和美感的感悟提升。
為了讓學生“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取民族文化智慧”,真正發揮“語文課程在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和革命傳統,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等方面具有的不可代替的優勢”,現階段的高中語文古詩文教學迫切需要作出一些探索和改革。教師要更新教育理念,創新教學方法,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之奠定堅實的古詩文基礎,切實提升學生語文學科素養。
筆者認為,在高中語文的古詩文教學中,我們可以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滲透語文學科素養。
1.培養學生誦讀的良好習慣,通過誦讀感受祖國文字的魅力,增強運用祖國文字的能力。文學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古詩文亦如此,且因為古人在創作時講究作品形式的優美和韻律的和諧,時至今日,認真讀來依然朗朗上口,可以培養學生的語感,使其獲得對文字美的感知,增強其規范運用祖國文字的能力。為了激發學生的誦讀熱情,老師可以精心挑選一些音頻、視頻等多媒體資料,運用現代技術給學生示范;也可以采取教師范讀、學生觀摩,學生單讀、齊讀等多種方式,切實調動學生,使其真切感悟文字的魅力,由衷愛上祖國的文字。
2.引導學生感知古詩文的內容之美、情感價值之美,提升審美鑒賞能力。流傳至今的古詩文蘊含著先人智慧的精華,雖然世殊時異,但是其中的情感價值之美依然能引起今人的強烈共鳴。《夢游天姥吟留別》流露出對功名的鄙棄、對自由的向往,讀來令人激情澎湃;《歸園田居》讓人在忙碌的現代都市生活中生出對田園生活的熱切期盼;《短歌行》激勵著炎黃子孫惜時進取,讓有限的生命迸發出無限的光芒;《定風波》告訴我們人生總有風雨,何妨吟嘯且徐行?……帶領學生感知品味古詩文的深厚內蘊,提升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引導學生培養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向上進取的人生態度。
3.師生互動,以生為本,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力。新課堂模式下,教師是引領者,學生是主體,所有教學活動強調學生在探究合作中完成。古詩文教學也應按照新課堂的模式進行。學生在合作探究中插上想象的翅膀,思接千載,視通萬里,在熱烈的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賦予傳統文化以鮮活的時代內涵,創造力也得以逐步提升。
古詩文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歷久彌新的強大生命力,古往今來深受華夏兒女的喜愛。近年,央視策劃的一系列文化益智類節目帶動全民重溫古詩文經典,再次掀起了全民誦讀古詩文的熱潮。正視高中古詩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在古詩文教學中有意識地滲透語文學科素養,將使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得到更好的傳承,深受中國優秀古詩文熏陶的學生將會成長為更加優秀的社會主義新一代建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