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軍
古詩詞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也是世界傳統文化的一部分。隨著當代信息技術的不斷更新,學生對網絡世界情有獨鐘,相反與現實產生了對比,學生對中國的傳統文化反應冷漠,甚至不屑一顧。為了讓學生可以更好地學習古詩詞,教師必須進行教學創新,利用信息技術,將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古詩詞教學有效地結合在一起。
古詩詞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教師開展古詩詞欣賞教學,也是傳承和發揚民族文化的過程;這其中包含了很多的教育意義,可以有效地陶冶學生的情操,有利于初中生在學習中養成健康積極向上的思想:對家鄉的熱愛、對親人的想念、樂觀向上、憂國憂民的情懷等。這些在一定的程度都能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例如,在講解《春望》這一堂課時,教師應帶著學生反復朗讀,把握重點詞語,分析景物意象,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逐步將學生帶入愛國思家的思想感情中。在講解之前,先引入愛國名言、人民苦難等相關內容,再逐步深入。
1.運用信息技術,提升古詩詞教學效果
隨著時代的發展,互聯網、多媒體不斷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在多媒體的世界里,蘊含著豐富的文字、優美的圖片和生動形象的影像等,教師可以將這些內容有針對性地結合在一起,做成一個有趣生動的視頻課件,將枯燥無味的古詩詞轉化成生動形象的動畫片形式,這將有利于提升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也會讓學生更加喜歡古詩詞,將傳統文化有效地傳承下去。
例如,在教學《觀滄海》一課時,我們發現這首詩講述的是曹操率軍東征烏桓的事情,是曹操在凱旋途中所作。當時烏桓是東北方的大患,在攻破幽州時,俘獲了漢民,并且南方又有盤踞荊州的劉表、劉備,為了擺脫被動局面,曹操采用謀士郭嘉的建議,在當年的九月勝利回師,途徑碣石山,創作了這篇作品。教師可以把此內容以多媒體形式講述出來,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觀滄海》的興趣。在這樣的教學情境下,學生也會逐漸擺脫教材,因為教材要表達的內容在視頻中都能得到展現。讓學生感受到詩人的情懷,通過詩人對波濤洶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生動想象的描繪,也能讓學生眼前展現出曹操奮發圖強、積極進取、立志統一的國家偉大抱負和壯闊胸襟。不僅如此,這堂課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和要有遠大目標的理想。因此語文教師在進行古詩詞的欣賞教學時,可以有效地利用多媒體技術,借此來展現古詩詞的魅力。
2.理解性地朗讀,深入詩人的內心世界
在語文課堂中,朗讀是古詩詞教學的必經之路,通過對古詩詞有效的朗讀,學生可以體會到古詩詞優美的詩句和詩人所表達的積極向上的正能量。古詩詞與散文、小說等文學樣式有所不同,具有獨特的魅力,學生在朗讀之后精神方面能達到與詩人情感上的共鳴,從而提高初中古詩詞教學的效率。
在教學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時,首先教師可以大聲地朗讀帶動學生,讓學生在聽讀中體會到詩人四處飄蕩、無處可去,身有才華、懷才不遇的悲慘遭遇;其次,教師可以播放名家朗讀,讓學生跟著學習,這樣也會讓詩人創作的情感由朗讀展現出來,體會詩人所創造的畫面感;最后,讓學生自己進行大聲朗讀,在讀中更深入地體會詩人的獨特情感,從而進入詩人的內心世界。
3.運用情景式教學,提升初中生欣賞詩詞的能力
古詩詞是一門深遠持久、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這其中蘊含了勵志能量、文學理念、價值觀念、文學修養等,也涵蓋了各種各樣的情感,包括思鄉之情、愛國之情等。如果教師以枯燥的、死記硬背的方式進行講解,這樣只會使學生產生排斥之心;相反,如果教師采取與多媒體信息技術整合的教學模式,給學生創造意境,在理解中深入古詩詞的內涵,讓學生真實感受到古詩詞中生動的形象和豐富的思想感情,體會到古詩詞的巨大魅力,這也會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
我在講解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詩時,將課堂模擬場景,讓學生真實地體會到贈別詩當中詩人的真情實感,還可以在其中看出友情的重要性。簡單的一首詩,不僅讓學生深刻了解到詩的寫作背景和特色,理解其中的思想情感,而且會讓學生思考自己現實生活中的交友之道,從而增強學生的綜合素養。
綜上所述,古詩詞是傳統文化的繼承,在語文教學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作為初中語文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古詩詞的時候,要學會用多媒體信息技術進行整合,運用合理的方法進行講解;針對不同的古詩詞,運用創新性的方法讓學生更好地學習,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此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