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琇成
小班化教學是相對于以往“大班額”教學提出的概念,它不僅在學生人數上大幅減少,而且在教學方式、教學目標、教學主體上也發生了改變,更為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全面素質的提升,因而成為新時代勢不可擋的發展趨勢。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教師該怎樣做才能切實發揮小班化教學的積極作用,進而提升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呢?
備課是語文課堂教學的起點,而其出發點是學生,也就是說,在小班教學條件下,教師必須要面對每一位學生,從“備教案”轉變為“備學案”。具體來講,首先,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具體學情,其中包括他們已經具備的學習能力、曾有的學習體驗、欠缺的部分和期望有所改進的部分,這樣才能讓教師有的放矢地準備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將學生真正需要的知識和能力傳授給他們,而不是重復、盲目地教學,浪費學生的精力和激情。可見,了解學情是備學案的重要前提。其次,教師要設立層次分明的教學目標,即教師要根據學習水平、性格能力等標準對學生進行分類,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立不同標準的教學目標,讓每一位同學都能“吃得飽”。以學習一首古詩為例,基礎較差的學生能夠背誦、默寫、正確翻譯即可,基礎好的學生則需要學習鑒賞方法,教師要對每一位同學要達到什么樣的層次心中有數。再次,教師要重視活動預設并留出個別輔導的時間。活動預設要考慮到每一位同學的特性,如在課堂提問環節,基礎薄弱的學生負責講解生詞、閱讀少的學生可以負責朗讀、思維發散的學生多思考開放性問題,等等,由此兼顧全體學生的學習需求。同時教師還要做出個別輔導的預設,確保每一位同學都能得到教師的關注,進而均衡成長、共同進步。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在學生人數較少的小班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個性特長,不斷改進、優化教學中的各個環節,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氛圍內提升自身的學習能力。與“大班額”教學相比,小班化教學中對教學內容的優化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合理利用課前三分鐘,檢測學生的預習效果和自學能力。課前三分鐘時間雖短,但運用得當,則能發揮意想不到的作用。在這個環節,我不拘泥于傳統的背古詩、講故事、談時事等內容,還將其與預習作業聯系起來,或是看拼音寫詞語,或是檢測預習時遇到的文學常識,同時,引導學生將自己預習中遇到的問題提出來,由此不僅能夠檢測學生的預習情況,為接下來的課堂教學奠定基礎,也能夠發現學生自學能力的缺陷,進而開展有的放矢地教學。二是強化小組合作交流,增加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語文教師要依據學情和教學內容為學生搭建合作交流的平臺,激活學生的個性,讓他們在小組內各司其職、暢所欲言,既展示自身鮮明獨特的個性,又在交流分享中開拓知識視野,還能讓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越來越緊密。可見只要教師合理分組,這種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在小班化教學中發揮的積極作用更為明顯。三是改進教學內容,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小班化教學中教師的教學重點要放在學習方法的指導上,即幫助學生掌握相應的語文學習方法,做到“知其所以然”,同時還要注重個性化、真實化的教學內容,雙管齊下,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指日可待。
作業環節也是小班化教學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環節。為了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作業設計也要讓學生參與進來,體現出互動性的特點。首先,教師要與學生交心談心,請他們坦率地說出自己喜歡的作業形式,做好摸底調查;其次,引導學生親自參與作業設計環節,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完成作業任務。例如,寫作是學生頗為頭疼的作業,不管是命題作文還是主題作文,很多學生都缺乏興致。為此,我先是摸清學生的想法,知道他們更喜歡綜合實踐性活動,然后指導他們自己設計了一系列主題鮮明的綜合實踐活動,像是“感恩父母”“尋找春天”“古詩詞大賽”等,學生們或是搜集整理相關資料,或是走進自然實地調查,或是與父母溝通交流,一個個積極踴躍,活動開展得熱火朝天,也自然而然地生出了很多感受和體驗,急于抒發、傾訴出來,這時再引導他們寫作,實屬水到渠成;再如,讓學生參與自主命題的試卷設計,即引導學生將自己學習中遇到的重難點問題做成習題,提交到小組內共同討論,最后每個小組都設計一張卷子作為作業完成,練習效果非常好。需要注意的是,作業設計要分層,不同層次的學生必須要完成相對應的作業,然后再向高層次發起“沖鋒”,使得作業設計既面向整體又兼顧個體,在因材施教的基礎上實現共同進步、共同發展。
評價對于學生的重要影響在語文小班化教學中更為明顯,所以教師必須要從多角度、多方面對學生進行評價,即以多元化的評價方式來激勵學生,鼓舞學生。首先要引入學生評價,即學生要對一個小組內的學習同伴做出具體的評價,如學習態度是不是認真主動的,思考和回答問題是不是積極向上的,完成任務時是否盡職,與同學合作是否愉快,等等,在生生無障礙的交流中引導學生認清自己;其次要引入成果評價,即不再一味地以分數作為評價標準,而要多參考學生的學習成果,如學生平時的讀書筆記、自己設計的手抄報、“閱讀存折”、自己設計的試卷或作業等,將更多的學習成功納入評價范圍,如此,學生還會缺乏語文學習興趣嗎?再次要引入小組評價,即對一個學習小組的整體評價,如小組合作學習任務完成的好壞,小組合作是否分工合理,小組成員總體成績是否有提升,等等,以期讓學生形成合作意識和集體觀念;最后要引入發展性評價,即要相信每一位同學都是在發展變化中的,只要他們和自己相比有進步,教師就要正視他們的進步并有的放矢地進行表揚、鼓勵,逐步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上進心,讓他們每前進一小步都能得到老師的笑容,從而養成他們積極向上、不斷努力的學習斗志。
總之,隨著教學學生人數上大幅減少,教學方式、教學目標、教學主體上也要跟著變革。語文小班化教學策略符合素質教育和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對于發展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是十分有利的,語文教師要從學生實際出發,不斷進行探索研究,在實踐中走出切實可行的創新之路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