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洪秀,孫明娟
(佳木斯大學,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7)
我國自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就在積極探索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強國之路,從1995年啟動的“211工程”、到1998年提出的“985工程”、再到2015年的“雙一流”建設方案,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我國對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思路越來越明晰,也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但是這距離建設世界級一流大學還具有一定的差距,并且建設世界一流大學需要經過十分漫長而困難的過程,這期間必然會存在著很多難題,也會存在著分歧和誤區,需要我們理智對待,冷靜仔細地分析,摸索正確的發展方式,及時更正錯誤的發展路線,從而成功建設起世界級一流院校,進而帶動起我們國家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
當今社會正處于高速發展的知識經濟時代,知識成為這個時代最重要的生產力要素,而擔負著高新科技人才培養、高新科研成果產出的高等教育越來越成為世界各國是否具有競爭實力的關鍵因素之一。大學作為高新知識生產的主要場地,因而其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國家的前途;缺乏卓絕大學尤其是世界一流大學支撐的國家不僅是沒有競爭力的國度,而且難以擔負起民族振興的使命。建設起一定數目的世界一流大學,意味著這個國家擁有了自己的高端科技人才儲備,儲備人才庫的充實可以源源不斷地為我國提供出最新的最前沿的科技成果,從而全面帶動國家的經濟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5年召開的全國科技大會上強調:“成為世界科技強國,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必須擁有一批世界一流科研機構、研究型大學、創新型企業,能夠持續涌現一批重大原創性科學成果。”習總書記的講話也再次強調了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對于一個國家發展強大的重要意義。在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中,高新知識的落后必將導致一個國家的落后,因而如何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就成為了全球范圍的戰略發展目標。
美國是高科技型國家之一,它擁有很多改變人類生活的科技成果,很關鍵的一點就是其擁有足夠多的世界一流的大學。美國的強盛和其國內一流大學建設是密不可分的,一個國家的一流大學的建設是十分重要的,并且,隨著科學對社會影響力度的加大,這種重要性也會隨之增加。如果一個國家對于一流大學的建造不重視,那么這個國家的國際競爭力必然隨之下降。
對于我國目前發展進程而言,一流大學建設的緊迫程度顯而易見。要普遍建設世界一流大學,首先就要明確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學、世界一流大學有什么樣的特征。對于世界一流大學的定義,筆者認為作為世界一流大學需要具備雄厚學術實力,做出一定的行業貢獻,在國際方面具有廣泛聲譽。世界級一流的大學不應僅是一個評估的結果,它必須具備國際一流大學的特征和要素,在知識的創新和人才的培養方面做出世界級的貢獻。
確定了這一基本認識以后,還需要我們根據這一認識建設世界級一流大學。需要對世界一流大學的具體特征進行進一步的分析,這些基本特征、要素和建設其他大學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要求的質量是一個全新的高度,需要和世界領先院校接軌。當這些基本特征和要素的品質提升了,達到了國際水平和質量,世界一流大學也自然而然形成了,下面就從世界一流大學的基本特征開始進行分析。只有正確掌握了這些最基本的特征,才能有針對性地進行基礎建設工作。
雖然國內外學者沒有對世界一流大學的內涵進行明確統一的界定,而且不同的機構及專家學者所衡量的標準也是通過不同的視角,但綜觀世界有代表性的評價機構標準及公認的世界一流大學,我們便可以從中發現世界一流大學的內涵特征及衡量標準,具體特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任何一所學校的存在都有其文化基礎,有什么樣的文化就有什么樣的大學。作為世界一流大學的一個共同特征就是其深厚的文化底蘊,缺少了文化底蘊的大學,不管其客觀條件如何優越都不可能成為世界一流大學。文化作為大學精神的存在和傳承,一方面它外化于大學組織的方方面面,一方面深深地植根于大學的精神世界中,影響著大學的價值選擇、思維習慣、活動方式等。
學術自由被當作現代大學制度的基本原則,是指學術組織及相關人員在從事學術活動時,擁有不受某些強制的自由。世界大學在創立的過程中逐漸確立了“大學自治”這一特權,而“大學自治”必然和學術自由緊密相連,以確保大學活動的主體享有高度的學術研究自由。只有高度的學術自由氛圍,才能產生智慧的碰撞,創造高新科研成果。
美國教育家科南特在任哈佛大學校長時說:“大學的榮譽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數,而在于它一代又一代教師的質量。一個學校要站得住腳,教師一定要出名。”只有擁有一支世界一流的教師隊伍,匯聚一批學術大師,才能保證一所大學吸引到優秀的學生資源,才能在教學科研上產生杰出的成果,享有極高的學術聲譽,而這正是世界一流大學共有的特征。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正因為知識需要老師來傳授,所以師資的能力與水平是決定大學的學術水平的基礎。當科研實力達不到一定水平,學員們所探索的知識無人能夠解惑,那么學生的學術知識的積累與提升便無法獲得。反之,出色的師資力量還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使之儲備為自身的人才庫,并且這些高科技人才的引流和儲備對于國家科技進一步建設也具有不可估量的現實意義。
因此,杰出師資隊伍的建設,是建設一流大學必要的一個特征。
學科是大學的核心,它既是大學組織構建的基本依據和基本元素,也是大學成為高度專業化學術組織的體現,沒有一流的學科建設就難以有一流的大學。世界一流大學通常具有比較合理的學科體系,且各學科之間相互交叉,形成優勢互補的學科體系。正是這些一流的學科吸引了杰出的教師和學生,產生了頂尖的科研成果,營造了濃厚的學術氛圍。
雖然物質資源并不是世界一流大學存在的決定性因素,但雄厚的物質資源是人才得以凝聚及其作用得以發揮的前提和保證。投入足夠的資源,更容易吸引世界頂尖人員,人員聘用費用是世界一流大學最昂貴的開銷。投入足夠的資源能保證學術活動的有效開展,才能保證科學研究的必備條件。
通過對世界一流大學主要特征的分析,結合目前我國在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與挑戰,同時借鑒其他國家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的經驗,積極探尋我國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現實路徑。
大學從根本上是一種文化的存在,世界一流大學更應是人類文化的守護者與引領者。大學是大師云集的地方,是思想匯聚的場所,世界一流大學的形成必然伴隨著一流的文化建設。文化底蘊作為世界一流大學的共同特征,它的建設顯得尤為重要,但同時面臨很大的挑戰,因為一所大學的文化建設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目前我國在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道路上過分注重客觀指標的量化達成,沒有形成質的飛躍,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大學精神文化方面的培育,這就需要我們在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過程中充分認識到這種困難與挑戰,既要吸收西方世界一流大學的文化精神,又要植根于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形成自己關于大學的核心理念,逐步形成世界一流大學的文化精神。我國歷史文化悠久,是世界上文化底蘊十分深厚的國家,我們更是需要將我們幾千年來積淀的文化傳承進一流大學的基礎文化建設之中,從而形成具有我國特色的文化,將我們國家的文化發揚光大。
學科建設是大學最基本的要素,是各項工作開展的核心,它關乎到學校的發展,是學校進一步發展的支撐點,它還關系到大學的辦學方向和師資建設以及學術的水平、人才培養的質量的系統性工程。從世界著名的一流大學院校的成功經驗來看,大學人才的高質量培養、學術水平的大幅度提高、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社會反響均主要取決于是否有一大批具有實力的和高專業水平的學科群體。現代全球內一流高等院校的競爭,其本質上就是學科的實力以及學科的專業水平的競爭,只有院校的這兩方面的水平與質量走在國際的前沿,具備了國際頂尖的技術和科研水平,那么才會被世界所認可,成為真正的一流大學。反之,在打造一流院校的同時,沒有在學科建設上下功夫的話,那么院校很難躋身于一流大學行列。
學科建設是一流院校建設的重中之重,一流學科是一流大學的基礎,建設一流學科能夠為一流大學的建設提供重要支撐和保證,從而推動一流大學建設。目前我國大學的學科建設還存在布局不夠合理,重點建設學科特色和優勢不足等問題。要想建設成世界一流大學就需要一批具有一定國際影響力的學科,保證一流大學的學術研究水平享有較高的國際聲譽。當然,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并不是說要讓所有學科都能成為一流學科,而是學校在找準自己定位的基礎上,建設自己的優勢學科,使其發展成為世界頂尖級學科,從而帶動一流大學的建設。學校還可以結合自身的實際條件和情況,發展一些我國特有的學科,進行深入研究與科研,將其發展并具有國際領先水平。
作為世界一流大學,首先,硬件及軟件設施水平是需要達到領先級別的,包括建設領先國際的科研類的實驗室,以便于師生科研工作的進行。建設藏書豐富的圖書館,并且這種圖書館還需要收錄國際前沿的圖書與期刊,圖書館的建設還需要建立完整先進的檢索系統便于學生及教師學習。建設優質的學生宿舍、飯廳、體育場等設施,具有頂尖水平的師資隊伍等。保障這些基礎建設的根本在于有足夠的資源投入,許多國家也都通過政策的調整來加大一流大學的財政撥款,如俄羅斯在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政策調整中提出:首先是提高財政撥款標準,每所一流大學將獲得的大學生標準定額撥款比通常標準高出1.5倍;其次,在分配國家投資時一流大學也擁有優先權。我國也應該借鑒外國的相關策略,通過加大財政投入,為世界一流大學的發展提供雄厚的物質基礎,這一方面可以吸引到國內外頂尖級的人才資源,為選拔聘用優秀的教師隊伍提供資金保障,從而提高大學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建設一支高水平的教師團隊,為世界一流大學的建設提供一流的師資力量。另一方面,雄厚的物質基礎是建設高水平科學研究的基礎,世界級實驗室的建立,世界級研究項目的開展都需要足夠的財力支撐,國家要明確發展目標,有重點分批次進行投入扶持,以確保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需要。
師資隊伍是否領先,是能否建設一流院校的關鍵所在,有了足夠尖端的師資隊伍,一流大學的建設才能有所保障得以進行,只有教師的水平足夠高才能培養出足夠高水平的學生,進而使得學院躋身于一流大學行列。一流大學教師還需要具備非常出色的科研能力,在學術界具有一定數量的水平尖端的得到業內認可的科研成果,教師不僅自身具備這種能力,還需要具備把這種能力傳承給自己學生的教學能力,指導學生進行科研并繼承和發展已有的成果。
建設國際一流大學任重道遠,意義非凡,需要我們持之以恒的努力,當世界一流大學在我國逐步建立起來,我們的社會發展速度、經濟發展水平,以及生活水平和質量都會隨之獲得進一步的提升,整個社會都會隨之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