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田聿
為攔截中俄新發展的高超音速武器,美國不斷加強在太平洋上的導彈預警能力。據美國《防務新聞》29日報道,美國政府一結束“關門”狀態,就批準了對日出口兩套宙斯盾反導系統的軍售項目。此前美國剛宣布準備在日本部署能監視5000公里范圍的反導預警雷達,再加上日本和駐日美軍現有的各型反導系統,讓日本成為美國的“反導防波堤壩”。
新雷達窺探洲際導彈
《防務新聞》稱,美國國防安全合作局29日發布公告,同意日本購買兩套陸基宙斯盾反導系統。這是自美國政府結束“關門危機”以來首宗政府間對外軍售項目,總金額約21.5億美元,預計2023年服役。
據介紹,日本這次采購的陸基宙斯盾系統,比美國在羅馬尼亞、波蘭部署的同類產品更為先進。雷達是該反導系統的核心,美國在歐洲部署的是宙斯盾驅逐艦上使用的AN/SPY-1相控陣雷達,而日本相中了洛·馬公司新研制的遠程識別雷達(LRDR),這是專為美國陸基中段攔截系統設計的新型雷達,美國導彈防御局計劃把它部署到阿拉斯加,探測朝鮮或俄羅斯射來的洲際導彈。日本政府宣稱,只需要兩套陸基宙斯盾系統就能保護全國,由此推算,該雷達的有效探測距離至少超過1000公里。
由于沒有艦體、電力及空間的限制,陸基宙斯盾系統在裝備及武器配置上有很大的靈活性,除了不能機動部署外,作戰性能完全超越海上自衛隊和駐日美軍裝備的宙斯盾驅逐艦。不過宙斯盾戰艦戰時可以前沿部署,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探測距離不足的問題。
日本《丸》雜志稱,因為沒有空間限制,陸基宙斯盾系統可配備的攔截導彈可以及時補充,具備近乎無限的持續作戰能力。再加上美日正在為宙斯盾反導系統研制“標準-3Block2A”攔截導彈,使之具備攔截洲際導彈的能力。依托宙斯盾系統強大的探測能力,日本除了充當“不沉航母”外,還將成為導彈威脅面前的“不沉宙斯盾艦”,在美國心目中的地位將進一步抬升。
如果說陸基宙斯盾反導系統是日本監視亞洲大陸的新一代預警雷達中堅力量,那么五角大樓準備部署在日本的“國土防御雷達”則堪稱“核心大將”。這種頂級雷達作用距離超過5000公里,而且探測精度極高,此前僅計劃部署于美國本土、夏威夷和關島等地。日本《讀賣新聞》1月28日稱,如果日美達成相關協議,這將是“國土防御雷達”首次進駐海外。報道稱,除了可以監視和防御西太平洋沿岸國家發射的彈道導彈,它還可用來監控反衛星武器和空間碎片等。該雷達一旦落戶日本,將顯著增加美國偵測中俄戰略導彈的能力。
監視中近程導彈手段多
美日此前判斷,日本與亞洲大陸相對較近,不太可能遭受洲際導彈襲擊,因此部署在日本的預警雷達主要針對中近程彈道導彈。美國已經在日本本土配置了兩部X波段的 AN/SPY-2固態多功能相控陣雷達,它是近年在東亞惹出風波的“薩德”反導系統的核心,針對中近程彈道導彈相對角度變化大的特點進行了專門優化。日本航空自衛隊也裝備4座固定式FPS-5雷達,探測距離可達1000公里,在一定功率下能探測到3000公里外的目標。不過,該雷達存在精度較差的問題,特別目標識別能力不高,容易發生虛警。
此外,自衛隊與駐日美軍還裝備有不少“愛國者-3”反導攔截系統,它們配備AN/MPQ-53或AN/MPQ-65相控陣雷達,主要用于對付戰術彈道導彈、巡航導彈和先進飛機。“愛國者-3”屬于末段攔截系統,探測范圍更是有限。
意圖抗衡高超音速武器
英國《簡氏國際防務評論》認為,之所以美國要將針對洲際導彈的新一代遠程預警雷達部署到日本,就是為應對中俄新發展的高超音速武器。報道稱,美國要防堵對手高超音速武器的攻擊,就必須建立更綿密、更多元的反導作戰體系。由于高超音速武器將極大壓縮美國反導系統的反應時間,難以預測的飛行軌跡更增加了攔截難度,為此五角大樓必須想辦法爭取更早發現導彈、組織更多波次的攔截。
目前日美已經共享美國早期預警衛星、日本陸基雷達、預警機等搜集的導彈信息。在日本部署的新一代反導雷達,不但能第一時間獲取從亞洲腹地升空的導彈信息,還可以將目標情報通過高速數據鏈傳輸給部署在日本的宙斯盾戰艦或陸基宙斯盾反導基地,發動第一波次攔截。同時相關導彈信息由美軍海基X波段雷達持續監控,最后由阿拉斯加的陸基中段反導系統再次進行攔截。這正是美國賴以抗衡高超音速武器的“法寶”。
日本《軍事研究》主筆井上孝司承認,日本如此投身美國反導系統,等同于讓自己成為亞太鄰國的“潛在敵”,“把不該瞄準日本的火力全吸引過來”。若真到了那一步,替美國“火中取栗”的日本勢必首先遭到別國的報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