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育,總在變革中厚積出育人的沃土。夢想,總在奮斗中張揚著磅礴的力量。
關鍵詞:課程;發展;探索
在教育改革大潮中蓬勃發展的福田區教育科學研究院附屬中學(以下簡稱教科院附中),立足粵港澳大灣區創新樞紐,從來沒有像今天一樣,大氣、自信。1998年建校,如今桃李年華正青春,全校1200名師生朝著“重構課程譜系,特色發展提升質量”的目標,一步一個腳印,以永不懈怠的改革精神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砥礪前行。
2018年,改革開放迎來40周年,在深南大道兩側小葉欖仁的搖曳里,在竹林四路絢爛紫荊的熱情里,教育人的機遇與挑戰并存。如何在深圳名校林立中,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強勢突圍?如何緊抓中心區教育改革創新的時代機遇,提升教育質量,辦一流名校?季春時節,教科院附中早早開始了新一年的奮筆疾書。
一、 構建新課程譜系,培養學生擁有健康的心,強健的身,遠大的夢
作為學校的核心,教科院附中的課程設計上,有哪些特色?
在課程設計方面,倡導把國家課程與校本課程巧妙融合,構建了全新的“育心、育體、育智”青竹課程譜系,目前已開設80多門課程。育心課程旨在育心、明德、修身、養性,育體課程包括體育和藝術,育智課程則希望學生在知識、智力、智慧、智商等方面得到培養,意在培養學生具有健康的心,強健的身,遠大的夢。教科院附中在藝體方面的目標是,每一個學生在初中三年都將達到會演奏一種樂器,能唱一首歌,能跳一支舞,善玩一種球類,會畫一幅畫。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2018年將繼續豐富新時代學校的課程譜系,以適應學生的發展需求,開設物理實驗課、化學實驗課、小初銜接課,尤其是小初課程改革,打開校園的邊界,上課教室設在小學,如目前附中在福田區附屬小學開設了語文、數學、英語的銜接課,使附小的學生提前接觸中學課程內容,使附小的學生提前體驗感受中學的教學方法,使附小的學生提前過渡到中學的思維方式等,由附中派出教師到附小上課,附小家長歡欣鼓舞,得到社會的好評。注重藝術課程體育課程和信息素養課程,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學生的藝術氣質、體質、信息素養等方面有所提升的同時,中考成績也大幅度提升。
二、 踐行課堂革命,構建“憶、講、習、示、測”習程五環節模式,實現學生引領課堂發展
為轉變教師教學觀念,踐行課堂改革,提高課堂效率,順應課改所需,結合國家課程標準,國際上發達國家的課程標準,根據人本主義以生為本的理念,參考石家莊精英中學、重慶曾家巖學校等教學模式,在課堂改革方面,附中構建“憶、講、習、示、測”習程五環節模式,該模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和實效性,促進學生養成“主動學習、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良好習慣。現在附中的課堂是學生引領課堂的發展,無論是教學內容設計還是教學組織及教學過程的推進都是學生唱主角,教師唱配角。以學生的“習”為主的五環節教學模式運行一年多以來,課堂師生關系和諧融洽,學生發言踴躍,學習氛圍濃厚,課堂既熱鬧非凡又井然有序,教學效果明顯提高。改革深處是課堂,學生成長在課堂,核心素養來源于課堂,質量也來源于課堂,守住課堂就能守住質量。我們希望未來學校發展能夠實現學生人手一個平板電腦上課。除此之外,學校將利用“互聯網+”的資源,豐富課堂手段,增加課堂形式的多樣性。
學校夯實“國家級青少年體育俱樂部”“深圳市橋牌特色學校”“深圳市排球特色學校”特色,同時加強藝術課程建設,通過舞蹈、素描、聲樂等培養,為學生提供適合其個性成長的理想教育。
三、 2017年中考突破學校四項記錄,創教學質量新高
對于家長和學生來說,一所學校辦學質量如何,升學率是衡量其優秀與否的硬指標。去年,教科院附中成績如何?
2016年,本校中考誕生了一位深圳市理化單科狀元,體育中考滿分率達到75.5%,且滿分率榮獲福田區第一名。
2017年,在全體教師的努力下,教科院附中中考成績實現了4個突破:
中考平均分首次超過全市平均分13分;
中考成績擠進區屬學校前12,首次進入區第一梯隊;
公辦普通高中錄取率超過58%,首次實現初三畢業升高中錄取過半;
高雨飛同學經自主招生考入深圳中學,填補了本校名校自主招生錄取空白,極大增強了師生自信心。
風雨多經志彌堅,關山初度路猶長。教科院附中這組數據得來不易,只有耕耘在這里的老師們才明白:該校周圍名校較多,家長需求多元,必須以特色立校、質量立校才能贏得信任,才能培養具有未來競爭力的人才。
擊鼓催征,奮楫揚帆。教科院附中瞄準三年內建一所區內有影響名校,步穩蹄疾:
2018年:全面提升辦學水平,進入名校建設第一年;
2019年:打造亮點特色課程,進入福田準名校行列;
2020年:發揮輻射帶動作用,進入深圳準名校行列。
邁上新時代的征程,站在新的歷史方位,幸福教育激勵著附中人正朝著“打造全球未來個性化學校”砥礪前行。
作者簡介:
孫國芹,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教育科學研究院附屬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