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隨著我國教育領域內的改革不斷取得新成果以及改革力度的加深,教育教學思想已經發生了極大的轉變,一改以往“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更加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進一步強調:學習外語的過程不是一個枯燥的背誦記憶的經歷,而是一個積極主動的學習過程,一個不斷提高語言運用能力和人文素養的過程。在新課標改革中,再次將培養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提到關鍵位置。在初中英語的教學實踐活動中,改變以往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對于英語的自主學習能力變成了亟待解決的問題。在英語的課程設計中,閱讀又是至關重要的部分。閱讀理解,可以說是英語學習的最直接的運用。閱讀理解在初中英語考試中也占到了不容忽視的比重。對于初中生來說,對于英文的大量閱讀可以提高外語水平,但是如何能夠提高初中生的閱讀效率成為了最大問題。近年來興起的“思維可視化”可以說是為初中英語學習提供了一種全新的學習與教學方式。本文從“思維可視化”的概念概述和“思維可視化”在初中英語教學實踐中的具體運用這兩個角度來論述基于“思維可視化”下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設計的問題。
關鍵詞:思維可視化;初中英語;閱讀教學
近年來,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教育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人的教育觀念、教育理念變得越來越現代化,緊跟時代。“思維可視化”教學理念是在新時代英語教學實踐活動中興起的全新的教育教學方式。在“思維可視化”教學理念的指導下,英語教師通過利用思維導圖、概念圖、魚骨圖到英語教學的實踐活動中來,以此來實現英語教學方式方法的革新與進步。將“思維可視化”的理念引入到英語閱讀理解中來,通過思維導圖、概念圖、魚骨圖可以很好地幫助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對閱讀部分有更加細致的學習,可以將英語閱讀中較為復雜的、不容易理解的部分轉化成學生更容易接受的內容,實現英語教學的高效化,從而使得學生能夠理清閱讀文章的脈絡體系,加強對于英語閱讀文章的理解。
一、 “思維可視化”的概念概述
“思維可視化”是指將在教學實踐活動中那些不可視的思維內容,比如思考方式和思維想法通過運用一系列的圖示技術呈現出來,使得抽象的思維變成可視化的具體內容。通過“思維可視化”這種教學方式方法可以幫助學生對于抽象教學內容的理解,有助于學生能夠更好地對教學內容進行理解性記憶。因此,“思維可視化”在教學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可以起到提高對于信息的加工和再傳達的功能。在以往的教學實踐活動中,尤其是在英語學科的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和學生往往只注重整個做題過程中產生的那一個答案,而不關注答案的產生過程。一部分原因就在于答案的產生過程是抽象的,學生沒有足夠的能力可以提煉出這一過程。因此,在英語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應該能夠帶領學生把看不見的抽象的對于答案的產生的思維過程和方式方法呈現出來,這樣對于學生來說,對于教學內容能夠更好地理解這一個過程有一個清晰具體的認識。在“思維可視化”的教學實踐活動中,思維導圖無疑是一種實現“思維可視化”的有效途徑。思維導圖,又稱為心智圖,是由20世紀60年代英國偉大的教育學家托尼·巴贊首先提出來的。思維導圖理論認為,可以運用圖文的方式,例如詞匯、韻律、顏色和數字等等來把人腦中那些抽象的概念、思想、理論等進行具象化、可視化。思維導圖,是一種有效的進行輔助記憶的工具,可以使得抽象的思維可視化。基于“思維可視化”,我國初中英語教學實踐活動中可以通過思維導圖的應用研究,從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來推動“思維可視化”與初中英語的結合,鍛煉提升初中生的思維能力,幫助初中生能夠組織起自己的知識體系與網絡,提升初中生對于英語學科的理解,促進初中生英語閱讀能力的提高。
二、 “思維可視化”在初中英語教學實踐中的具體運用
初中英語教師在進行英語教學實踐的備課過程中,應該為“思維可視化”的具體運用做好充足的準備。在初中英語的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可以通過運用思維導圖軟件來對所要教授的課堂內容進行具象化的展示。整個的初中英語教學實踐活動,應該分為三個具體的環節:教師——思維導圖——學生。思維導圖是英語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制作好的,在英語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引導學生的思維與思維導圖相結合,借助思維導圖來實現學生的英語語言知識的學習,逐漸展開課堂內容的講解。在初中英語的教學實踐活動中,具體地以7A《Unit5 Lets celebrate welcome to the unit》為例來論述一下思維導圖在英語教學實踐活動中的運用。教師在對7A《Unit5 Lets celebrate welcome to the unit》進行備課時,應該使得學生通過思維導圖清晰地知道課堂內容的主要結構,知道分為哪些方面,有哪些重要知識點。在英語教學實踐課堂上,初中英語教師可以通過利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法,將初中生分為幾個學習小組,通過思維導圖來導出課堂教學內容的中心關鍵詞“Festivals in China”,然后讓學生通過小組的方式積極地進行關于中國傳統節日的討論。教師也可以參與到各個學習小組的討論中去,帶領學生進行多方面的思考。比如在學生說到Midautumn Day,教師就可以順勢提問學生:“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Midautumn Day?”在英語閱讀教學實踐活動中,通過教師的思維導圖對于文章整體的導入,學生可以對文章主題有一個大致的把握;通過小組內的討論以及教師的引導,學生可以對英語閱讀有一個細致的掌握。因此,通過思維導圖,初中學生對于英語閱讀文章可以有一個具體的思路,能夠在以后的英語閱讀中清楚每一個閱讀步驟,提高對于英語閱讀的掌握能力以及解題能力。
三、 結束語
當前,在初中英語的教學實踐活動中,提高學生對于英語的自主學習能力變成了亟待解決的問題。這就需要英語教師在教學實踐活動中能夠改變以往的教學方式,在英語的課程設計中,閱讀又是英語學習中至關重要的部分。通過“思維可視化”,利用思維導圖,無疑是能夠提高初中生的閱讀效率的一種途徑,可以說是為初中英語學習提供了一種全新的學習與教學方式。本文通過對于“思維可視化”的概念概述和“思維可視化”在初中英語教學實踐中的具體運用這兩個角度的論述,來思考基于“思維可視化”下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設計。以思維導圖實現自主閱讀,將“思維可視化”,這改變的不僅僅是一個字或者一個先后順序,改變的其實是深層次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為。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托尼·巴贊.思維導圖系列叢書[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3]王玥.我國思維可視化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中國電化教育,2014(4).
作者簡介:
張舒,江蘇省揚州市,揚州樹人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