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星
摘要:在國有企業降杠桿及地方保護主義的雙重影響下,PPP項目公司在全國各地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增值稅作為第一大稅種對于社會資本方來說,PPP全生命周期增值稅成本/稅負對PPP項目的現金流、成本尤其是融資成本、投資回報等均可能有重大影響。本文主要從PPP項目的四個基本階段,深度挖掘各階段增值稅籌劃要點,期望對PPP項目公司的增值稅稅收籌劃提供思路。
關鍵詞:PPP;增值稅;稅收籌劃
一、引言
PPP是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縮寫,即我國政策文件中的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PPP在我國既是一個老概念也是一個新概念。所謂老概念是指,PPP在我國并不是一個新鮮事物,早在20世紀80年代,我國就開始在市政基礎設施項目中運用PPP模式,具體以BOT模式操作;所謂新概念是指,在當前國內經濟形勢下,推廣PPP所含的新意義,自2013年底財政部提出PPP的概念以來,在國家的大力推廣下,PPP在我國持續升溫,逐漸成為城市基礎設施行業建設的主流模式。
在國有企業降杠桿及地方保護主義的雙重影響下,PPP項目公司在全國各地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一般情況下為政府或其授權機構與社會資本方聯合組建的SPV項目公司,不同于一般企業,PPP項目公司在稅務籌劃時,尤其是營改增后,對于占總稅收收入一半以上的流轉稅,增值稅對PPP項目全周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明確PPP模式各階段增值稅的發生節點,是研究PPP模式下項目公司增值稅稅收籌劃的第一步。PPP項目的任何一個階段都有可能產生增值稅,對于社會資本方來說,PPP全生命周期增值稅成本/稅負對PPP項目的現金流、成本尤其是融資成本、投資回報等均可能有重大影響。筆者主要從PPP項目的四個基本階段,試圖深度挖掘各階段增值稅籌劃要點,期望對PPP項目公司的增值稅稅收籌劃提供思路。
二、PPP項目公司初設期稅收籌劃
(一)出資方式籌劃
根據目前PPP操作實踐來看,PPP項目公司呈現的主流法律形式主要包括有限責任公司和有限合伙企業兩類組織形式。鑒于國資委關于加強中央企業PPP業務風險管控的通知(國資發財管[2017] 192號) 中關于落實股權資金來源的要求,不管是合伙制基金還是契約性基金參與的有限合伙企業均受到較大影響,此處僅僅就以有限責任公司形式呈現的PPP項目公司的出資方式進行探討。
一般來說,PPP項目公司可以通過新設或收購原有經營項目的項目公司股權兩種方式成立,設立的方式不同,涉稅的處理就不同。其中,采用新設立的方式設立PPP項目公司,且以實物資產進行投資,則需要區分投資與轉讓實物兩種行為。“營改增”后的現行稅制下,以實物投資到項目公司,應分解為轉讓實物與投資兩種行為,對于轉讓實物行為,應定性為增值稅應稅行為。
如果是采用社會資本收購原有資產持有的項目公司的股權,即股權交易,在現有的增值稅框架下,可以避免增值稅。特別是營改增后,已經完工的公益類建安工程存量資產無法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無法抵扣進項稅額,這可能會導致企業稅收成本的增加。
(二)前期費用及籌辦費籌劃
PPP項目公司成立前,政府及社會資本方股東雙方可能都會發生項目前期費用或者籌辦費用,而這類金額一般金額不低,但前期相關單位例如咨詢機構、招標機構等已將此部分費用發票開具給政府或者社會資本方。對于這類費用,由于社會資本方多數情況下為總承包方,PPP項目公司可與社會資本方簽訂相關協議支付此項費用、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并計入項目投資額;政府方由于無法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可取得政府收據并盡量約定后續PPP項目公司收取政府付費或者可行性缺口補貼時,免開此部分發票,以彌補進項稅無法抵扣的損失。
三、PPP項目公司建設期稅收籌劃
(一)計稅方式選擇
根據相關規定,增值稅的計稅方法,分為一般計稅方式和簡易計稅方式,增值稅計稅方法不同,總承包建筑企業工程對應的稅前工程造價及適用稅率也不同,影響建筑項目成本,最終影響PPP項目總投資。
考慮到PPP項目建設期無營業收入,一般無增值稅銷項稅額產生,在稅前工程造價相同的情況下,增值稅稅率、稅額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到PPP項目公司的實際稅負與資金時間價值。結合目前大量PPP項目實踐,總承包如果采用一般計稅方式,項目公司雖然可以取得11%的進項稅票,但項目公司由于無運營收入,實際無法抵扣該進項稅,建設期內留抵的大量進項稅額不僅占用了大量的現金流,而且可能導致長期抵扣總額的現值低于實際可抵扣額。故在項目前期投標時,社會資本方就要精確籌劃計稅方式的選擇,并征得政府方同意,盡量選擇簡易計稅方式計量工程項目建設成本,這樣一方面可節省看似可抵扣的進項稅額,另一方面也利于總承包稅務管理模式的簡單化。
當然,如果由于種種原因沒有選擇簡易計稅方式,項目公司需加強與當地稅務機關的溝通,盡量協商大量可抵扣進項稅額退稅,從而降低PPP項目公司貸款金額,節省資金成本,降低投資額。
(二)特殊項目稅收優惠
國家為了鼓勵社會資本投資建設特殊行業,一般會出臺增值稅相應優惠政策,例如再生水項目、污水處理項目,風力發電等可以按照現行規定中對上述項目實行增值稅即征即退政策,從而與增值稅密切相關的稅金及附加也可以得到減免。PPP項目公司應重點關注其投資建設的項目類型,積極爭取增值稅相關稅收優惠,降低投資風險。
四、PPP項目公司運營期稅收籌劃
(一)關注政府付費、可行性缺口補助是否免稅
PPP項目公司的收入來源于政府,即便是使用者付費方式下的收入,其本質也是政府將公共產品未來的收入讓渡給了項目公司,這就使得PPP項目的收入性質與一般企業的收入性質不同,進而產生不同的增值稅影響。基于PPP模式的三種付費模式,筆者認為除使用者付費方式外,政府付費及可行性缺口補助是否屬于增值稅征稅范圍,值得商榷。我國PPP項目主要的推行主體是地方人民政府,而增值稅屬于中央地方共享稅,其中中央財政占75%,地方財政占25%。對于地方的PPP項目,尤其是政府付費及可行性缺口補助項目,如果征稅,則可能導致地方財政補貼中央財政,這顯然有違PPP項目設立的初衷。PPP項目公司在運營期間要重點關注上述兩種付費模式下收入免稅問題。
(二)關于PPP項目公司運營收入適用稅率問題
目前全國對于PPP項目運營收入適用稅率問題沒有統一規范,公開可查關于以BT模式運行的PPP項目其稅率適用問題,可參考河南省和湖北省對BT項目的相關規定。根據河南國稅相關解釋,對于BT項目,如果合同中對工程投資金額和投資回報分別進行明確約定的,投資方和業主方共同確認的工程投資金額由投資方按照“建筑業”計算繳納增值稅,取得的回報收入按照“利息收入”繳納增值稅。如果合同中對工程投資金額和投資回報沒有分別進行明確約定的,投資方取得的全部收入按照“建筑業”繳納增值稅;而湖北省對于PPP項目只是籠統的說經營階段PPP項目公司取得收入按照其銷售的貨物、服務適用稅率計稅。隨著兩年后大多數PPP項目將進入運營期,其運營收入稅率適用問題將成為社會資本重點關注事宜。在目前政策不明朗的情況下,PPP項目公司一方面要盡量與稅務機關溝通,運營收入全部按照服務業適用稅率征稅;另一方面也要做好分塊確認適用稅率的準備,同時在會計核算上對于兼營多種業態的PPP項目,要做到獨立核算,防止分塊確認適用稅率從高問題。
五、PPP項目公司移交期稅收籌劃
運營期滿,PPP項目的移交方式一般有兩種:一是項目公司整體移交,也就是社會資本方將所持有項目公司的股權移交給政府,項目公司繼續存在,這種情況下,項目公司只是被移交的標的,本身沒有發生任何應稅行為,不涉及增值稅。社會資本方作為項目公司的股東,相當于無償轉讓項目公司的股權,不屬于增值稅的征收范圍;二是項目設施移交,也就是項目公司將項目設施無償移交給政府,之后項目公司進入清算環節,這種情況下,項目公司移交的以實物形式表現的資產,其所有權并不屬于項目公司,也就是說項目公司未發生增值稅上的銷售行為,因而無需繳納增值稅。項目公司清算之后,向社會資本方分配的非貨幣性資產,屬于增值稅征收范圍的,需要計算繳納增值稅。
參考文獻:
[1]劉云江.PPP項目稅務籌劃和應對建議初探[J].財會學習,2018 (06).
[2]張洪文.營改增后PPP項目的會計及稅務處理[J].注冊稅務師,2016 (12).
[3]王明吉,崔學賢.PPP項目資產證券化之會計處理與稅務影響[J].財會月刊,2017 (01).
[4]趙團結.PPP模式下SPV稅務籌劃要點探析[J].新會計,2017 (09).
[5]張貴陽.新形勢下PPP業務的會計與稅務處理分析[J].經貿實踐,2016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