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電紅
摘要:對醫院中“看病難、看病貴”的現象進行醫療費用控制是當前解決該問題的有效方法,在治療費用的降低、藥品價格的穩定以及醫保負擔的減輕等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本文基于公立醫院的視角,主要分析了公立醫院在醫療費用控制中發揮作用的有效措施,旨在為公立醫院的改革與發展提供幫助。
關鍵詞:公立醫院;控費;醫療負擔
對公立醫院進行深化改革是目前我國醫療改革的重要內容。然而,就當前醫療改革推行的成果來看,公立醫院的改革過程中依然存在很多問題,其中比較難的問題就是看病難、看病貴。而導致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歸根結底還是醫療費用的上漲,就如何對醫療費用采取合理的措施來加以控制就顯得十分重要。公立醫院是醫療費用產生主體,也是控制費用的主要對象,所以醫療費用的控制既要政府來進行宏觀調控,還需醫院積極主動的在控費中發揮應有的作用,在起到降本增效的同時有效降低患者的經濟負擔與醫保負擔。
一、公立醫院實現降本增效的措施
(一)提高醫院人人節約的意識,促進降本增效
公立醫院是以民為本的社會服務機構,但受市場經濟的影響公立醫院需重新定位發展方向,不但要貫徹以民為本的理念,而且要以提高質量、加強管理來增加效益、開拓市場。要想在醫院日常運行中要做好降本增效工作,在醫院中培養醫療人員的節約成本意識,使醫院所有人員都積極主動的開展起來。因此,在公立醫院內部要加大節能宣傳力度,并定期開展降本增效的教育培訓,不斷提高醫院人員的節能意識[1]。另外,建立獎懲機制,對個人節能行為表現優良的給予一定的獎勵,不斷提高醫院人員的積極性,營造良好的節約氛圍,實現降本機制的可持續發展。
(二)發揮領導的作用,將降本增效工作落到實處
在公立醫院日常運行中實現降本增效,不僅要在基層狠抓資源浪費與消耗的情況,還要從總體上對醫院的資金進行合理分配,達到節能降耗的目的,這就需要以院長為主的領導階層數量成本的管理意識,加強管理的責任,全面優化成本管理,落實控費工作。具體措施有以下幾點,(1)對公立醫院日常所需的資金使用要制定明確的預算方案與計劃,才能最大程度的發揮資金的作用。比如,在設備的進購與基礎設施擴建等耗資比較大決策上要有效進行控制,做到量力而行,將支出的每一分錢都用在關鍵的地方,花最少的錢辦成大事。(2)落實成本控制責任制,按照醫院的各級部門逐層將責任指標分配出去,再分配給個人,從而讓成本控制的效率得到有效提高。(3)建立專門的節能部門,以會議的形式分析和總結過去一段時間內醫院資金支出情況,從中找出消耗成本高的環節及原因,進而及時解決。比如,對病區壓力布置不合理的地方進行適當調整,在資源達到共享的同時,有效降低醫療成本[2]。(4)安全管理工作要做到位,對一些醫療事故給患者家屬及醫院帶來的損害,醫院的的領導階層要加強醫療的質量安全管理,增強醫務人員的安全意識,遵守相關的法律法規,并將安全隱患的排查落實到位,從而醫療安全上降低成本的支出。
(三)強化人力管理,達到人力增效
公立醫院降本增效目標的實現,不僅要做到各種醫療資源的節約,還需將人的要素考慮進去,人也屬于資源成本。所以,公立醫院在做好合理分配資金與減少消耗工作外,也要合理配置醫院工作人員,做到人盡其用,防止人力資源的浪費[3]。當前醫院中普遍存在人員閑置與分配不當的情況,因此,醫院需不斷挖掘有能力的人才,依據其專業能力安排合適的崗位,達到人力增效的目的。此外,醫院人員素質能力的醫院極為重要的一種資源,也需醫院大力培養這方面的人才。
二、大力推行醫藥改革,強化醫保費用的監管,減少醫保負擔
(一)改進醫保管理工作,實行總額預付制度
在我國醫保政策的普及下,越來越多的百姓到醫院里看病,這在很大程度上使醫療資源出現了的緊缺的狀況。而對醫保推行情況的調查可以看出,醫保的預付額度增幅卻比較低,并且還會出現醫保基金拒付的現象,無形中加大了醫保的負擔[4]。由于我國對醫保基金的控管非常嚴格,公立醫院的醫療投入補償機制還不完善,而且醫療服務收費是醫院的主要收入來源,因此公立醫院采取了總額預付制度來進行管理,從而遏讓醫療費用不斷上漲的現象,也使醫患騙保等不良事件不再發生。該制度的實施具體可在個科室以分科定額的方式控制醫保費用,在一定程度上使醫保病人付費更具合理化,費用支出也能得到有效控制,讓醫保負擔不再成為看病難的問題。
(二)配合醫保管理,使醫保總額預算合理化
對于醫保基金管理部門來說,制定科學合理的醫保總額預算額度是其工作的重點。但是實際工作中的總額控制都存在一定的問題,就是不過醫院有沒有超過醫保總額費用都得不護理的獎勵或補償,公立醫院為了解決這一資金短缺的問題,一方面最大程度做到降本增效,另一方面也將目光轉向了申請醫保的總額度,才出現雙方利益沖突的現象[5]。并且公立醫院雖然存在公益性,但也需不斷生存與發展,也是醫療問題過度出現的因素。這些問題都增加了醫保總額預算額度的制定難度,不能很好的控制參保費用的總額度,也加大了醫保的隱患與風險。所以公立醫院應積極配合醫保管理部門的工作,對醫保費用進行有效監管,有利于科學醫保總額預算的制定。
三、優化醫院內部管理,降低患者的經濟負擔
(一)優化收入結構,減少藥品費用
公立醫院中以藥養醫的現象依然存在,醫院總收入中藥品費用的收入比重仍然占據主導地位,這樣結構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醫生不合理開處方與藥品價格的不合理升高等狀況。此外,隨著大量新藥品的研發,在存在缺陷的藥品管控體制下新藥上市太快,導致新藥的價格漲幅很快。為此,公立醫院需采取以下措施,(1)降低藥品費用收入在醫院醫療總收入中比重,通過提高醫療服務費用與加大財政支持來保障醫院的收支,同時要積極配合衛生部制定藥品價格的管控政策。(2)藥品的準入與銷售必須嚴格經過相關流程規范,對醫藥代表跑藥與醫生多用藥等不良現象要嚴厲禁止,從根本上對醫院的不正之風進行改進。(3)加強臨床用藥的監督管理,在醫生用藥上可以用績效考核的方式來進行管控。
(二)實行單病種付費模式,對患者住院費用進行控制
單病種付費模式主要是對疾病診斷進行統一分類,合理制定每一種疾病的定額償付的標準,社保機構按照該標準與住院人次向定點醫療機構支付住院費用,從而合理利用醫療資源,按病種付費的特點是明確規定了某一種疾病該花多少錢,醫療收費有一定的標準性。這在很大程度上防止醫院濫用醫療服務項目、重復項目以及分解項目的狀況,有效避免了醫院小病大治的惡行,在提高了醫療服務質量的同時,實際操作也非常方便。
(三)提高醫療服務效率,達到減少用藥的目的
患者住院的時間越長產生的醫療費用就越高,因此公立醫院要在醫療質量不降低的情況下縮短患者住院的時間,從而降低患者住院的醫療經濟負擔。在當前醫院中已將患者的住院天數作為管理工作的重要指標,要想在有限的醫療資源中提高醫療服務效果,減少治療用藥與療程,只能在單位時間內提高工作效率[7]。為此,公立醫院可以通過職業技能培訓、提高服務意識以及獎勵機制等方式來增強醫務人員的工作積極性與能力,在資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同時,也縮短了患者的療程。
四、結語
總之,在醫療費用的控制上公立醫院是主要的執行者,在新醫改的深入推廣下,公立醫院應從減少患者經濟負擔與醫保負擔等方面來控制醫療費用,通過降本增效的手段來實現可持續發展,從而讓公立醫院健康有序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葛玉芳,熊季霞,姚銀鎣.公立醫院醫療費用監測效果分析[J].江蘇衛生事業管理,2018,29 (07):748-751.
[2]寧艷陽.公立醫院控費舉措回顧[J].中國衛生,2018 (05):25.
[3]王靈波.結合醫改重點控費指標淺談醫院成本管理措施[J].當代會計,2018 (01):75-76.
[4]陳明軍,許興龍,陳羲,王璐.公立醫院主動控費機制和路徑研究[J].衛生經濟研究,2018 (01):23-25.
[5]金明廣.基于財務管理視角的公立醫院控費思考[J].中國衛生經濟,2016,35 (10):81-82.
[6]梁林娜.醫保控費下如何提高醫院經濟效益[J].財經界(學術版),2016 (11):116.
[7]彭琪,李衛平.浙江省控費政策對醫院行為的影響[J].中國醫院,2016,20 (03):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