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嫻
摘要:在我國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過程中,商貿企業既收獲了良好的發展機遇,也面臨著諸多挑戰。在商貿企業的實際經營、生產過程當中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這些因素對商貿企業所產生的具體影響也是我們無法提前預知的,很有可能導致商貿企業的實際效益與預期效益之間存在較大偏差,提升企業的財務經營風險。無論何時,任何企業所追求的最終目標均為利潤最大化,商貿企業也不例外,其通過從外部所獲取的資金、原料與人力,在企業內部對產品進行加工、包裝,最終完成商品輸出,只有堅持不懈的將生產資料轉化為商品,企業才能獲得利潤。在商貿企業的實際生產經營過程中,企業所面臨的內部環境與外部環境均在持續變化,使企業面臨不同的經營風險。本文將對導致商貿企業發生財務經營風險的原因進行詳細分析,并提出具有一定針對性的應對措施,以將商貿企業的風險應對能力有效提升上去,使其獲得更加健康、良好的發展。
關鍵詞:商貿企業;財務經營風險;內部防控
一、導致商貿企業發生財務經營風險的原因
(一)預算管理體系的缺失
現如今,有許多商貿企業缺乏完善的預算管理體系,很難使之與當前現代制度的發展趨勢相適應,導致此種情況發生的原因主要在于這些企業內部模糊、混淆的組織機構。與此同時,有些商貿企業內部雖有效包含了董事會與內控委員會等機構,但未能充分明確各組織機構的責權范圍,導致企業中各部門職能交叉現象嚴重。
(二)在資金業務結合管理力度方面有所欠缺
在商貿企業的資金流和業務流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脫節問題,這種特點突出的營銷方式會直接對企業的整體資本結構產生影響。目前我國部分商貿企業在設計營銷模式的實際過程中普遍存在未能有效重視企業的資金運轉效率與資金結構的問題,很容易造成企業資金運轉和其實際業務兩者的沖突,加劇商貿企業財務經營方面的風險。
(三)由經營管理不當造成的資金長期積壓
所謂商貿企業商品流轉過程即為企業自商品采購、貨款支付、商品銷售直至資金回籠的這一過程,若在商貿企業商品流轉過程中產生一定風險,商貿企業則必然無法獲得十分良好的財務經營成果。現如今,我國部分商貿企業內部存在分工授權合理性不足問題,各崗位的職責不夠明確,無法有效落實相關管理制度,且此部分商貿企業所運用的信息傳遞技術較為原始,無法達到企業內部控制設計要求,各監控手段無法充分發揮其應有的效應。除此之外,我國部分商貿企業所運用的數據整理匯總方法也不夠先進,難以有效確保相關工作的真實性與準確性,導致企業內部常存在滯銷商品積壓、倉庫賬目混亂等問題[1]。
(四)內部控制力度不足
商貿企業若想獲得更為理想的財務經營風險控制效果就必須充分注重自身的賬務處理工作與資金收付工作,將企業資產的安全性有效提升上去,為企業提供真實性更高的會計信息,來增加商貿企業的經營效率。但目前我國部分商貿企業在內部控制方面仍存在著十分嚴重的缺陷,這些缺陷主要體現在運行方面與設計方面,導致控制目標與企業實際情況之間存在嚴重偏差。例如中航油(新加坡),該企業所實行的風險管理規章制度十分完善,以交易員——風險管理委員會——內審部——首席執行官——董事會作為企業的風險管理基本結構,要求發生虧損情況時層層上報,但該企業存在內部控制力度不足的問題,導致這些制度并未得到有效執行,最終造成該企業遭受超過5億美元的經濟損失。
導致商貿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無法得到有效執行的原因在于:①制度太過理想化或缺乏合理性,抑或在出現新情況時未能及時修改原有制度,降低了制度的可操作性;②未能將確保制度順利執行的相關機制制定出來,缺乏相應的檢查監督措施與獎懲制度,使得相關制度難以順利實施。
二、商貿企業財務經營風險內部防控體系構建建議
(一)致力于企業內部控制體系的完善,使資金預算更加細化
商貿企業若想將自身運行效率有效提升上去就必須對自身財務資源進行更加合理的配置與利用,逐層細化資金預算安排工作,對信貸政策的發展方向進行充分掌握,制定出完整程度較高的資金成本評估機制與收益風險評估機制,增加企業信貸資金預算方面的合理性,降低企業面臨的財務風險與經營風險。與此同時,商貿企業需嚴格遵循相關規章制度,明確企業內部相關工作人員責權范圍,對企業高管進行嚴格監督,充分發揮理事會職能,采取集體投票形式對企業決策進行支持,在績效考核當中納入財務管理內容,實行激勵機制與約束機制,并使之與企業員工的實際利益掛鉤,通過此種方式將企業員工的工作潛能與工作熱情充分激發出來[2]。
(二)使籌資行為更具合理性與科學性
在當前市場競爭環境下,商貿企業需利用更加合理、科學的籌資手段來有效控制自身成本支出,在項目籌資的實際過程中對項目的長期效益與短期效益予以充分考量,妥善利用多種籌資途徑,探尋更符合企業未來發展的投資方式。除此之外,商貿企業需對股權籌資予以高度重視,對其進行嚴格的管理與控制,確保對其的規劃與預算更加合理,合理降低企業的籌資成本,實現企業利益最大化。
(三)增加商品管理水平與企業存貨周轉率
商貿企業需更加重視其商品管理方面的問題,從根本上提升自身的市場反應速度,積極開展企業的商品信息化管理建設工作,對先進的網絡技術與相關計算機管理軟件進行充分利用,使相關工作人員的崗位職責更加明確,將信息查詢平臺構建起來,以實現短時間內對信息數據的整理與查詢,令企業內部管理目標更加規范化與流程化,動態化控制與監督企業的商品管理,在動態管理監控范圍中納入商品的采購、儲存、運輸環節,做到庫存資源實時共享,杜絕人為失誤與徇私舞弊現象的發生。與此同時,商貿企業需對信息系統進行充分利用,做好與商品基礎數據相關信息的貯存工作,并準確計算企業存貨的發出及期末結存成本,提升商品管理數據的精準程度,降低商貿企業面臨財務經營風險的概率。
(四)從根本上提升企業的內部控制力度
商貿企業需將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制定出來,并使其逐漸完善,做到“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監督”。在“事前防范”方面,商貿企業需建立起有效的內控規章制度,并將相應職能部門設立起來,明確各部門之間的責權關系。在“事中控制”方面,商貿企業需更加科學、合理的管控企業資金,尤其是企業的銀行存款與現金,在具體控制時對賬實盤點、庫存限額控制方法予以有效利用。在“事后監督”方面,商貿企業內部審計部門需在企業重大經濟活動完成以后依據相應監督程序對其開展嚴格審查,將內部審計部門的監督職能充分發揮出來,在問題出現的第一時間做到及時發現并積極解決[3]。
(五)構建動態財務預警監測系統
商貿企業需對財務部門提供的企業生產經營狀況與企業資產狀況進行深入分析,將ERP信息管理系統構建起來,實時控制與監督商貿企業經營管理活動中的財務數據,一旦發現其中存在財務經營風險則立即由系統自動發出提示,以便于商貿企業更加及時的將相應管理措施制定出來。
三、結語
所有商貿企業均不可避免的會面臨一定財務經營風險,因此,積極開展商貿企業的內部防控體系構建工作十分必要,可將商貿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顯著提升上去,有效推動商貿企業的未來發展,令商貿企業財務經營風險得到有效規避,降低財務經營風險為商貿企業帶來的破壞與損失。商貿企業需更加重視內部控制方面問題所顯露出的問題,構建風險控制制度與財務預警監測系統,以使自身獲得更加健康、良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馮莉.貿易企業財務經營風險的內部防控體系構建[J].財會學習,2018,13 (1):29-30.
[2]劉彬.企業內控管理與財務風險防范探討[J].中國商論,2018,20 (1):79-81.
[3]肖秀源.商務貿易企業財務經營風險的內部防控體系的構建[J].中國國際財經(中英文),2017,12 (15):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