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歷經千百年的發展演變,壽山石雕刻藝術成為一種獨特的文化。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審美需求不斷變化,對物質文化的需求也在逐步提高。壽山石雕作為一種中國民間傳統雕刻藝術,自古以來就受到國內外收藏家與愛石人士的高度關注。在壽山石的雕刻中,雕刻家必須傳承先輩的雕刻技藝,逐步形成各自的藝術風格,展示其獨特的藝術個性,并在傳承的基礎上不斷進行技藝與題材的創新,才能確保壽山石文化在世界藝術浪潮中不斷傳承并繁榮發展。
[關鍵詞]壽山石雕;藝術創作;藝術性
隨著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人們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精神文化的追求逐步增強,其欣賞品位及審美情趣也在日益提升。因此,人們逐漸對石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縱觀我國石雕,可謂是種類繁多、流派紛呈、風格各異,尤其以壽山石雕最為典型。壽山石雕刻具有悠久的歷史與燦爛的文化底蘊,在玉石雕刻領域占據著重要的社會地位。壽山石雕以其精湛的雕刻技藝與優質的石材質地,深受國內外收藏家的喜愛,進而成為中國文化藝術的瑰寶之一。因此,針對其藝術創作及藝術性進行深入探究。
一、壽山石雕刻的藝術創作
壽山石作品之所以能夠得到人們喜愛和收藏,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其獨特的藝術創作。那么,如何將壽山石這種原材料雕琢成一塊藝術精品,就需要創作者不斷探索和深思。
(一)樹立創作理念
在壽山石雕的創作中,創作者首先必須從壽山石文化入手,樹立獨特的藝術創作理念。壽山石精致細膩,色彩絢麗,可謂色,形,質及紋俱佳。因具有光澤溫潤、易于奏刀的特征,早在南朝便被作為雕刻材料使用。歷經千年,壽山石雕刻歷史源遠流長,雕刻技藝精湛純熟。中國傳統石雕藝術傳承容易,但是創新卻極難。在創作中,如何才能實現創新?在創作過程中,傳統工藝造型與現代審美情趣間發生矛盾怎么辦?這也成了雕刻者苦思冥想的問題。
因此,為推動壽山石雕藝術的傳承與發展,雕刻家在創作壽山石雕作品時就要開動腦筋,不斷實現技藝創新與題材創新。比如,雕刻家采用現代雕塑思維詮釋石雕作品,就可賦予壽山石新的靈魂與生命。創作時還可將西方夸張詼諧的藝術手法融入傳統壽山石雕刻中,對人物身體比例和結構進行合理的夸張,注重刻畫人物詼諧的神態,以達到提升作品觀賞性的效果,進而實現對藝術創作進行創新的目的。
(二)講究刀法
在雕刻壽山石雕作品時,刀法運用是展示作品的重要手段。因此,就要求雕刻家必須有著深厚的造型設計功底和嫻熟的技藝表達能力。雕刻家不但要深諳壽山石歷史文化,還必須觸類旁通,了解傳統繪畫。合理利用中國畫的基本理論及構圖模式,效豐富雕刻的理論基礎,并將其與雕刻技藝相結合,從而增加壽山石雕的表現力。
隨著社會文化全球化發展,中西方的藝術思想不斷融合,壽山石雕必須要學習與借鑒現代藝術創作理念,打破傳統的形式及理念,不再墨守成規。比如壽山石作品《一片相思》,最大限度保留了原石材的材質美,通過一小片黃皮結合精湛的雕刻技藝,雕刻出一片精美的黃葉,展示出“一葉知秋”的相思之情。
二、壽山石雕作品的藝術性
壽山石雕作品為何深受收藏家及文人墨客的喜愛,除了其材質珍貴、雕刻技藝精妙以外,其作品還具有獨特的藝術性。其藝術性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一)創作題材
縱觀上下五千年歷史文化,壽山石雕刻題材可謂層出不窮,有歷史典故、文學故事及民間傳說等。但這些對壽山石雕刻而言,其僅僅為題材的冰山一角。雕刻者在創作內容上更多取材于生活。生活是藝術的源泉,藝術源于生活。壽山石雕刻屬于一種藝術表達,不但要重視藝術,還必須關心生活。工匠們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各種細節,并深入體會生活事物,創作出令觀者動容的佳作。比如壽山石雕刻作品《求偶雞》,就是將農村常見雞與雞籠作為素材創作出的壽山石雕作品。創作中,雕刻者細心觀察生活,并精妙構思,生動刻畫出生活中的家雞,以平常打動觀賞者。此外,創作時,還要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不斷推陳出新,結合時代精神,創造出時代的藝術精品。
(二)歷史考察
壽山石雕屬于福州三寶之一,具有悠久的歷史,歷經各時代的洗禮,其工藝與藝術都趨于成熟。到目前為止,中國出土的各種壽山石文物,均具有極高的考古與藝術價值,這些文化都為壽山石雕藝術探究提供極高的參考價值。
(三)兩大藝術流派
壽山石雕刻技藝在發展的過程中,逐漸形成東門與西門兩大流派。其中東門主要分布到鼓山一代,西門分布至洪山區。東門派風格造型比較雄偉,刀法剛健,善于取色,雕刻作品玲瓏華麗,具有雅俗共賞之感。而西門派善于因材施藝,刀法圓順,巧掩瑕疵,作品韻味深邃,古樸飽滿。這兩大派均傳承著壽山石的藝術精髓,形成了各自獨特的風格。
(四)創新與發展
如今,壽山石雕可謂是家喻戶曉,成為眾多收藏者珍愛的藝術品。其藝術性不僅體現在文化底蘊上,更注重其前景與未來。
1.嶄新形式的微雕
時代不斷在進步,這也為壽山石文化賦予了嶄新的發展,尤其是微雕發展十分快速。微雕是一種以微小精細見長的雕刻技法,具有非常久遠的歷史,在商代甲骨文時就存在微雕形式。
在新的時代背景和社會條件下,壽山石微雕是繼承書畫藝術和篆刻藝術的基礎上創新而形成的漢族傳統工藝美術中最為精細微小的一種工藝品,是集文化精華于一身的袖珍藝術品。壽山石微雕的創作最能考驗雕刻者的雕刻技藝和運用微雕工具的技能。壽山石雕在發展過程中,加入微雕技藝為壽山石賦予新的藝術血液,更為收藏家所關注,展示出其卓絕的藝術性。如今,壽山石微雕藝術已受到國內外許多藝術品收藏家的青睞,近年來,壽山石雕刻者在創作中加以微雕書法藝術,創作出了千姿百態、小巧玲瓏的藝術品,使壽山石藝術有了嶄新的雕刻形式,將壽山石欣賞價值推上了新的高峰。
2.造型融入現代元素
隨著人們生活環境不斷發生變化,人們的信仰與審美均發生較大差異。為順應時代潮流,雕刻者們也在不斷拓寬題材的寬度,力求達到題材創新的目的。因此,越來越多新的元素融入壽山石雕的創作中,讓其造型更豐富多彩,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
每一件作品都凝聚著雕刻者的探索和智慧,寄予了他們的思想和情感,也包含著他們對生活獨特的見解。小小的壽山石雕,不僅體現了雕刻者對藝術的追求,更彰顯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新時代多元化背景下,藝術也必須要與時俱進,才能吸收更多時代特征和信息,緊隨歷史步伐,以此誕生出時代的經典佳作,并展示出作品的藝術性。
壽山石雕藝術,在中國藝術的發展進程中畫上了濃重的一筆,為人類文明發展史留下了許多優秀的藝術作品。雖現已在玉石雕刻界占據著重要的地位,但在今后的創作上也需繼續捕捉中國優秀藝術創作元素,把壽山石雕藝術推向一個新的藝術高峰,將壽山石雕藝術繼續傳承并發揚下去。
[作者簡介]
許志新,1987年出生于莆田。師從民間藝人唐國華,后拜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陳禮忠為師。擅長花烏山水創作?,F為國家高級技師,福建省助理工藝美術師,福建省壽山石行業協會會員,福建省工藝美術協會理事,福州市壽山石雕刻研究會理事,作品《爭艷》獲金鳳凰杯金獎作品。在國內各級工藝美術大賽中多次獲大獎。
(編輯:李博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