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中國書法藝術的傳播方式也在不斷演變,在當代新媒體時代的大背景下,通過網絡手段傳播書法已經越來越普遍。在當下,通過新媒體傳播書法已成為重要的傳播途徑,也是值得我們去著重關注的一方面。就書法藝術的網絡傳播發展方向進行了探討,期許通過網絡傳播給書法藝術的發展帶來更大的推動。
[關? 鍵? 詞]書法藝術;網絡傳播;影響
在中國歷史上,書法一直受到重視。“身言書判”的選拔標準可以看出在古時科舉考試中書法藝術的重要性,但是傳統書法在普及方面存在局限性,它的傳播只能在文人雅士中得以實現,卻沒有在大眾中普及。隨著時代的迅猛發展,書法的傳播方式也在更新換代。在這個以新媒體為主的時代,網絡已經是傳播的最大主體。截止到2018年6月,我國的網民數量已經達到8.02億,2018年上半年來新增網民有2968萬人,互聯網普及率達57.7%。使用互聯網的網民數量在大幅上升。網絡已經成為藝術的重要傳播手段。現代的網絡技術大大增強了書法藝術的交流與傳播,與中國傳統的書法傳播方式相比較,網絡傳播更是縮小了地域性,打破了時間性、空間性。這些新的技術和手段推動了現代社會書法藝術的發展,彰顯了書法網絡時代的來臨。
在當下網絡傳播平臺多元化及傳播速度迅疾化的影響下,我們應該讓書法藝術的傳播更趨于合理與規范,需要向更積極與可持續發展的方向前行,因此傳播的過程應隨時代的變遷而不斷更新,筆者認為未來傳播的發展應向以下幾個方面去開拓。
一、傳播主體多元化
在新媒體的背景下,書法傳播的傳播主體大多數還是學習書法多年的書家。在傳播的主體上有些過于單一,使傳播的內容在很多方面上存在一致的現象。其實,當代大量優秀的青年書法家在當前這個中國書法藝術發展的新時期迅速涌現出來,可以通過篩選,讓一些優秀的青年書法家參與其中,讓大家有更多的選擇。并且現在網絡平臺的受眾青年也是主流群體,青年書家可以更多地給予他們經驗上的幫助。
現代文化的交流與碰撞中,我們更多的是講究融會貫通,因此也可以邀請通曉中西文化的學者參與到傳播中來,使書法藝術研究者在當代技術的影響下不僅可以通曉中國的藝術理論,還可以了解到西方的相關知識理論。在此基礎上讓中西方的語言和思維方式能夠融會貫通,激發對中國書法不同方面的解讀,促進多角度的思考。借助現代媒體的大環境,拓寬書法向外傳播的途徑,通過現代傳播讓全世界都能感受到中國書法藝術魅力所在。
同時傳播的過程中,還可以更多地邀請一些新聞傳播的專家參與進來,借助專家的專業性,更好地保證傳播內容的真實性、權威性,過濾掉垃圾信息,保持網絡傳播的純凈和正能量。
二、傳播內容優質化
我們要保護書法藝術傳播的過程,真正地從根本上認識到書法傳播不僅是一種藝術傳播,還是對于書法的一種情感和情懷上的營造和培養,也是我們對于書法這樣一種傳統文化的尊重。我們希望的是在現代社會中得到高質量的傳播,在精神上提高審美水平和改變對書法的理解方式。如若只是停留在大量的流水傳播和過了就忘的方式上,效果是適得其反的。所以我們不能只是為了傳播而傳播。
新媒體傳播為傳播書法提供了更好的平臺,要盡量符合現代人的心理特征與新媒體的特性,以及在內容制作和選材方面都要很好地結合起來。在傳播書法的過程中我們應注重促進人們對于書法理論更好地理解以及人們在學習書法中的感悟,這樣我們可以更好地促進人們對于書法的了解,開發適于現代都市人消費的書法內容。我們對書法藝術的傳播不能只是針對書法作品和書法名家的推廣和傳播,對于書法理論和書法美學研究也要加強,在書法思想和書法理論方面大家能夠提出自己的見解和觀點。不但要關注技法方面的提升也要加強中國當代書法理論的研究,對于傳統的中國書法藝術、當代的書法藝術等問題我們也要進行深入研究,將我們發現的問題付諸實踐去解決。
三、傳播形式多樣化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通過多方面、多角度的展示促進書法的傳播。在當今社會,書法不僅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它還可以與許多方面相融合。比如利用通過信息技術將一些書法作品融入媒體廣告中,增加書法的趣味性和商業感,提高大眾的接受度,使那些對書法知之甚少的人也可以融入進來,擴大書法的受眾群體。
還可以把圖片、聲音、視頻、文字這些不同的形式結合起來,并把受眾的視聽感官調動起來,與此同時增加互動環節,增強用戶的體驗,使書法的信息得到有效傳播。這些技術可以推動書法創作,對幫助大家掌握書法方面知識、提升藝術的欣賞水平起到了助力作用。通過清晰的視頻畫面,古典音樂的氛圍渲染,加上精準的旁白,這幾個環節配合起來使得欣賞者能夠在感官與感知上,更深刻、更準確、更精細化地理解書法作品。
四、受眾群體精確化
在這個忙碌的時代中,人們的時間越來越呈現碎片化傾向,更多的受眾群體需要在有限的時間內了解想要了解的內容。所以我們應該加強研究用戶的閱讀信息,通過閱讀數量、留言內容等,了解用戶對象、用戶需求、用戶建議,并以用戶尊重和喜歡的方式給他們提供真正所需的內容。面臨眾多的想要了解書法的大眾,我們可以進行信息整合篩選,通過大數據分析的方法精確地定位到每個閱讀者,了解到他們喜歡的內容和經常閱讀的文章。針對性地推送他們想要了解的信息,節省受眾群體的時間,使大眾在無限多的信息中,一目了然地找到想要了解的內容。
就書法傳播來說,我們的受眾人群雖然大部分是書法愛好者,但是每位受眾的關注點都是不一樣的。比如有的受眾群體側重于技法方面的內容,有的則是更關注理論知識,還有的更多把精力放在作品研究上。我們在推送書法內容時應該更有針對性和時效性。所以研究受眾群體對于通過網絡傳播書法也是很關鍵的,關注到受眾的側重點,才可以更好地達到及時推送的效果。
但是無論現代的傳播手段如何新穎,我們在傳播內容上要不忘初心,不要在新技術中迷失了書法本來追求的要旨。總而言之,我們要發揚書法藝術網絡傳播的優勢,不斷改進完善,讓更多的人感受中國書法的博大精深,使書法在更大更好的平臺上實現有效的傳播與發展。
參考文獻:
[1]路云亭.書法的傳播形態[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5.
[2]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3]章劍華. 論書法藝術的現代傳播[J].江海學刊,2014(4):30-35.
[4]薛元明.書法網絡的未來[J].中國書法,2007(11):19.
作者簡介:王鑫(1985—),男,漢族,山西忻州人,太原師范學院書法系講師,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作者單位:太原師范學院書法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