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低年級游戲式數學教學對于小學生知識和能力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不僅有助于完善學生的數學語言系統,同時也有助于克服學生以自我為中心。小學低年級游戲式教學應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發展以及教材內容的特點,遵循科學性、趣味性、直觀性、思想性原則,采用多樣化的游戲形式,提供全過程的指導,并進行多元化的評價。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游戲式數學教學;策略
一、 采用多樣化的游戲形式
小學低年級游戲式教學離不開多樣化的形式。根據小學教材內容特點和低年級小學的身心特征,通常可以采用以下幾種典型的游戲形式。
(一) 我是發明家
“我是發明家”該游戲式教學策略力求低年級小學生通過想象和創造來學習新概念、新符號和新公式。低年段小學生想象力極其豐富,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能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給予學生更多想象和創造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
在1~3年級中,小學生會第一次接觸到小括號、加減乘除等符號,千克、克等常見的單位表示方法、乘除法算式的寫法等等。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行創造,看看和科學家規定的有哪些異同點,學生通過想象、創造、對比、反饋一系列活動強化了對新概念、新符號、新公式等的認識。
游戲適用范圍:概念新課、認識新課。
游戲過程:當教師教授到新概念、新符號、新公式等環節時,教師引導學生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大顯身手。學生先在自備本上獨立創造,接著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發明成果”,尋找優缺點以及異同點,最后全班交流。師生共同欣賞對比評論,選出最佳小小發明家。教師再最后公布科學家的成果,并簡述該符號或寫法的意義和價值。
游戲效果:通過創造、展示、欣賞、評價學生作品,有利于充分發揮小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潛能,促進學生主動積極地探索新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構建更生動活潑的數學生命課堂。
(二) 潘多拉魔盒
“潘多拉魔盒”該游戲式教學策略通過學生對未知的猜想和創造,讓學生愛上計算,愛上探索。
游戲適用范圍:數的計算課、圖形的認識課。
游戲準備:“潘多拉魔盒”;小卡片若干。
游戲過程:老師為每個小組準備“潘多拉魔盒”,根據教學內容教師提前在魔盒中準備學具。如果是計算課,則在盒子中放入許多彩色數字卡片,請一名同學任意抽取兩張卡片并編寫所學過的關于加減乘除的算式,反應最快的同學獲得教師的獎勵。每月可在全班中進行一次評選獎勵。如果是圖形的認識課,則在盒子中放入各種各樣的平面圖形,小組每名同學按照順序通過摸一摸分析比較不同圖形從而抽象本節課所學圖形的本質,使同學深度感受圖形的特征。
游戲效果:本游戲簡單,互動性強,讓小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編寫算式,調用學生所學的知識并對知識進行鞏固深化,也便于教師全面檢驗教學成果。
(三) 全員接力賽
“全員接力賽”該游戲式教學策略力求學生對難點問題在小組討論中做到人人參與,并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在小學數學課堂的合作探究環節中,常常有很多同學濫竽充數根本沒有參與討論中,因此我想一改以往教學方式,設計全員接力賽應用到小組合作環節中。
游戲適用范圍:探究課、解決實際問題課。
游戲過程:教師當教授到小組合作環節時,發布若干任務和要求,小組成員以接力的形式依次回答探討,在探討過程中,若有成員不會解答,其他可以助一臂之力,比比各組合作效率。比如在蘇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解決問題的策略》第二課時可以組織如下的環節:分析應用題:綠花有12多,黃花的朵數是綠花的2倍,紅花比黃花多7朵,紅花有多少朵?每小組請4名同學參加接力賽,每位同學依次完成一層任務。第一層:根據題意你知道了哪些數學信息?第二層:根據這些數學信息你能將學習單上的線段圖補充完整嗎?第三層:根據線段圖,說說數量之間的關系。第四層:你打算怎樣來解答?
游戲效果:如此一來,每個人都能參與討論,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邏輯性和條理性,強調數學思維的程序和方法,分散學習數學應用題的難點,增強低年級小學生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口語表達能力。
當然,除了上述的幾種形式,還有許多其他游戲式教學形式,這里就不一一列舉了。
二、 提供全過程的指導
(一) 建立游戲分組,明確學習要求
在游戲式數學教學的過程中,離不開小組活動。首先,教師對全班同學進行有效的分組。分組采用ABBC隱性分組的方式。其中A學生是班上的優等生,B學生屬于中等生,C學生屬于學困生。其次,我們的每個小組有組名、組訓、組徽。這些需要小組成員齊心協力共同創造。例如小組設計組名山茶小組,話語是純真、可愛、謙讓。接著,小組成員進行分工。有組長、副組長、監督員和記錄員這四個職務,各司其職。一周進行一次更換,保證每位同學都擔任過不同的角色,體驗不同的責任感和使命。在小組合作交流過程中,一般是由C同學先提出質疑解疑,然后B同學進行補充,最后由A同學總結概括,所有的成員都要學會傾聽。
有了游戲小組,教師需要指導學生設計完整的話語系統。每個角色有不同的話語系統。例如:組長可以有這樣的話語:“下面大家進行獨立思考”“可以開始討論了嗎?”“××同學先來”……組員可以有這樣的話語系統:“我對這個問題是這樣理解的”……而監督員、副組長的一些話語可以自行設計,力求簡潔。如:“請同學們迅速整理好學具”等。
接下來教師就可以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教學目標、重難點以及學生的特點制訂相關的學習要求。此外,教師在教學時,要留意課堂剩余時間,掌控好課堂節奏。在學生進行小組活動時,教師在巡視過程中可以給予適當的提醒,以免低年級小學生樂不思蜀,只想著游戲而忘了學習任務。只有教師在數學課堂上把握好游戲的尺度,靈活取舍課堂教學環節的時間,才能保證游戲式教學的有效展開。
(二) 全面巡視,加強方法指導
在游戲式教學過程中,教師扮演的是“指導者”、“合作者”與“引導者”的角色。教師在同學進行小組活動中,可以加入一小組成為一成員全程觀察保留意見,也可以適時巡視各小組活動進程并給予指導扶持。
由于游戲式教學的實施是建立在小組合作的基礎上展開的,因此這樣的數學課堂氛圍是相對活潑、輕松、愉悅的,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感受數學帶來的樂趣。但由于低年級小學生自律性較差,這樣的教學形式很容易導致一些混亂的現象。所以教師在巡視的過程中也要組織好班級課堂秩序。
在良好的課堂氛圍中,教師要開始通過巡視指導學生有效的學習方法。游戲式教學本身就是當代教育教學的一個好方法,它不僅靈動了課堂,對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思維提高也有極大的幫助。每種游戲式教學策略背后又孕育著不同的學習方法,這就需要教師在學生活動中進行輔助和指導。例如在“潘多拉魔盒”這一策略中涉及了有序、組合的思想,在“全員接力賽”這一策略中可能會涉及轉化、假設等方法的運用。如果學生毫無思路,這時就需要教師的點播,教師適當的學習方法指導可能一下子就激發了孩子們的學習熱情和智慧的源泉,這樣的課堂會變得熠熠生輝。
雖然在巡視的過程中,對小學生學習的方法指導至關重要,但教師也需要巡視觀察是否每個學生都參與活動中。教師還有必要顧及每個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保證人人參與其中,人人從中受益。只有這樣,數學游戲式教學才能對每個學生發揮作用。
三、 進行多元化的評價
游戲式教學結束后,教師應給予學生評價。對于表現優異的學生教師可以給予適當的鼓勵表揚,對于表現不佳的孩子教師應先肯定再給予建設性意見。關于獎勵制度,教師可以分發“大拇指點贊”卡片或者貼紙獎勵,也可以分發不同面值的“人民幣”積分作為獎勵等,學期末根據數量或面額兌換相應的獎品。主要采用以下幾種評價制度:
(一) 個人自評
學生對自己參與游戲式學習的過程進行簡單的評價。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評價:在游戲教學活動中我是否遵守規則和紀律?我是否積極動腦?我是否敢于質疑問題?我是否在小組合作過程中積極參與?在其他小組交流過程中我是否認真聆聽?
教師可以根據學生自評給予獎勵。評價標準:如果選擇“大拇指點贊”卡片獎勵制度,被光榮評上如“最佳小小發明家”等稱號可以獲得5個點贊卡片。對稍有難度的問題敢于質疑和積極發言動腦的同學可以獲得2個點贊卡片。善于聆聽的同學可以獲得1個點贊卡片。
(二) 小組互評
每一個小組為一個單位進行互評,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評價:這個小組在我們小組交流匯報時有沒有認真聆聽?這個小組在游戲活動時有沒有遵守秩序和紀律?這個小組在我們交流匯報時有沒有給予更好的建設性意見?
教師可以根據學生互評給予獎勵。評價標準:如果選擇積分獎勵制度,小組競爭中獲勝的小組每位成員獲得30積分。能進行合適的評價,既能指出亮點也能提出建設性意見的小組每人獲得20積分。分工明確、人人參與、組織有序、快速完成教學任務的小組每人獲得10積分。
(三) 教師評價
游戲式教學后教師不僅要對學生進行評價,也要對游戲式教學進行簡要評價。在個人評價和小組互評的基礎上,教師可以主要從學生投入課堂程度以及完成任務的情況作總結評價。針對游戲式教學,一方面,教師要檢查經過數學游戲式教學是否達到了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否突出了教學重難點,是否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另一方面,教師還可以通過學生參與游戲式教學活動的熱情及完成情況的觀察反思游戲式教學是否真正激發了學習者的興趣,以及游戲難度是否恰當等,以便下次游戲時參考。
參考文獻:
[1]趙春梅.低年級數學游戲游戲教學的設計與課堂實踐探索[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7.
[2]許黎黎,曾祥霖.新課改背景下的教育游戲設計[J].當代教育論壇,2005.
[3]陳衛東.教育游戲的設計與應用策略思考[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8.
[4]陳懷書.數學游戲大觀[M].上海:科學普及版社,2008.
[5]林江蓉.小學低年級數學游戲教學的設計與課堂實踐探索[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7.
[6]林舜難.小議數學游戲對數學教學的作用[J].廣東教育,2005.
作者簡介:
王怡雯,江蘇省常州市,江蘇省常州市新北區飛龍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