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政治生態課堂在構建的過程中需要重視學生的主體性、內心需求、性格特點以及思維方式等因素,并且在教學內容以及流程方面的設計上注重多元化建設以及內容的拓展性建設,一方面使學生可以在課堂環境中積極參與教學,另一方面使學生在此教學環境中建立其正確的學習觀念以及人生態度等。
關鍵詞:高中政治;生態課堂;構建
生態課堂構建的過程中不僅需要正確的理論觀念,還需要正確的實施內容及方式等。現階段的教學環境還處于傳統形式的教學環境,對于理論教學以及思想教育等方面具有一定限制,對此,學校以及教師在生態化課堂的建設過程中應重視觀念以及實施方式的重要性,由此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教學的實施方式。
一、 生態課堂在政治教學中的實施意義
生態課堂中的“生態”概念主要指教學環境、教師以及學生三者之間和諧、動態以及相互促進的關系。現階段的生態課堂主要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強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性、思想性以及自主性等,同時以現代化的教學方式進行教育實施。以往的教學課堂在教學實施的過程中往往缺乏學生主體性、思想性以及自主性等方面的建設,而生態課堂在教學的應用中認為理論講述以及思想教育等方面,應重視學生的成長特點,同時應在教學目標、教材內容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生態環境的建設,使學生可以在生態建設的教學環境中實現成長,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理論教學、品格教育、思想教育以及價值觀等方面的教學。
二、 高中政治課堂的生態建設現狀分析
(一) 缺乏教學生態觀念認知
生態課堂的核心建設理念為尊重、激發以及熱愛生命,通過教學中的思想滲透和思維引導等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使學生在課堂環境中可以建立理論學習的自信心,同時還可在思維的引導下自主投入理論學習。部分學校的政治理論教學的過程中由于缺乏生態教學觀念的認知,導致學生在理論學習、實踐的過程中缺乏積極思想的引導,進而影響理論教學的有效提升。隨著現代化教學的發展以及教學觀念的進步等因素,生態課堂的建設觀念實現了一定創新,現階段的政治教學中應加強教學理論方面的研究,由此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可以確保一定教學質量。此外,由于缺乏觀念的正確引導導致教學流程中缺乏生態化建設,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品格、思想、思維以及價值觀等方面的建設,而生態課堂在應用的基礎上主要通過重視學生的自主性、需求等方面的因素進行生態理論應用,但由于缺乏正確的觀念引導,導致該理論在應用的過程中缺乏良好的質量保障。對此,需要重視該理論在應用前的觀念建立,由此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理論的應用質量。
(二) 理論教學內容及方式較為單一
高中政治的教學內容主要涉及我國的政治體制、哲學以及經濟社會等方面的內容。部分學校以及教師在理論教學的過程中,由于以往教學觀念的限制、影響,導致教學過程中主要通過純理論講述的方式進行教學。純理論教學一方面有利于教師準確完成教學要求以及教學目標,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在課堂上的發展,且容易使學生對于政治理論教學產生厭惡、煩躁的心理;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生態課堂的有效建設,導致學生的需求、心理發展方面沒有得到重視,在推行素質教育的環境中,加強理論教學內容及流程的多樣性不僅是教育背景的要求,也是學生內在培養、綜合素質培養的具體要求。對此,學校以及教師根據學生的具體需求,同時通過教學內容以及方式的多樣性建設,使學生可以受到科學、完善的理論教育,同時可以受到良好的內在教育。
(三) 教學視角缺乏生活聯系性
教學過程中的生活視角主要指學生的生活體驗、經驗等。高中階段的政治教學在內容上與社會生活較為貼近,比如社會經濟生活、社會政治生活以及哲學思想等。由于高中階段的主要學習任務為學習、訓練與復習,部分學校迫于教學壓力,往往在教學的實施過程中重視理論內容的教學,同時以多種輔助資料、習題等進行輔助教學,該過程較為偏重理論教學以及機械式學習。生態課堂在教學實施中的顯著特點為注重教材內容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性,由此調動學生的思維、教學參與度等,一定程度上可提升理論教學的實施質量。缺乏生活視角的理論教學不僅影響學生的理論知識運用能力,還影響其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行為習慣等。對此,教師在教學實施的過程中應重視生活視角在理論教學中的應用,由此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理論教學的實施情況。
(四) 課堂環境缺乏生態氛圍
課堂環境是主要的理論、思想和思維等方面的教育場合,教師不僅需要構建良好的理論教學模式,還應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氛圍熏陶而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及思想觀念等。部分學校以及教師在課堂教學氛圍的營造過程中,往往認為嚴肅、嚴謹的教學氛圍更好管理學生、更好進行理論方面的教學。多數情況下,思維活躍、溝通高效以及具有趣味性的教學課堂氛圍相比于嚴肅的教學氛圍,更能有效提升學生的教學參與度以及關注度,并且在氛圍的熏陶下自主進行理論學習、思考等。對此,教師在理論教學、思想教育的過程中應重視課堂氛圍的營造,由此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教學的實施質量以及學生在課堂中的自主性以及教學參與度等。
(五) 師生交流缺乏渠道建設
師生交流作為教師了解學生、思想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其對于生態課堂的構建具有重要的實施意義。但一部分學校教師在理論教學的過程中沒有與學生建立其良好的溝通模式,導致教師沒有具體了解學生的實際想法與需求,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學理論內容的制定與生態化課堂的建立。同時,缺乏良好的溝通模式導致教學流程缺乏高效互動,影響課堂教學氛圍的營造。師生之間的溝通模式不僅是思想、理論知識上的簡單式溝通,而且是教師對學生進行思想教學、思維引導的重要方式之一。對此,學校以及教師方面需要重視師生溝通模式的建立,由此使學生可以更好地進行需求反饋,教師也可更好地進行思想、理論知識方面的滲透。
三、 相關的構建思路及實施方案
(一) 樹立正確的生態課堂觀念
觀念是為思想、理論學習以及實踐活動的重要驅動力。在生態課堂的建設過程中教師需要樹立正確的理論觀念以及認知,由此在此過程中可以通過觀念、思維與理念方面的引導使生態課堂得到有效建立。生態課堂主要通過研究學生的主體性進行方法、理論以及展開形式方面的制定,由此在生態構建過程中,可以有效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生態課堂的建設的理論內容中,其核心思想為尊重、激發以及熱愛生命,“尊重”即指在教學過程中應重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及心理需求等;“激發”即指激發學生自主進行理論探究、思考以及實踐等,生態課堂的教學應用中,主要特點在于學生的高活躍性,通過積極參與教學的實施以及拓展等活動,使其逐步提升理論理解與應用的熟練度、靈活度;“熱愛生命”即指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和學習態度。通過積極的心態建立以及正確的價值觀念引導,使學生在個人成長上可以更好進行規劃。比如:在《文化與生活》一單元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一方面需要根據學生情況進行合理的教學內容制定,另一方面需要結合教學理論內容以及生態課堂的教學模式進行轉變,由此使學生在該單元的學習過程中,可以對文化、實際生活以及人的思想觀念進行較為全面的理解。
(二) 拓展教學內容及形式
以往的教學模式以及內容較為單一、理論化與現實生活存在“斷層”,使學生在理論學習的過程中沒有建立起良好的理論聯系實際方面的應用。對此,教師在理論方面的教學過陳中應注重拓展理論教學的內容以及實施途徑,由此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構建其理論聯系實踐方面的應用。比如:在《我國公民的政治參與》一課的教學中,教師一方面需要闡述社會主義民主制度的含義以及內容,另一方面需要講述作為公民應有的權力以及應用方式,使學生在理論學習的過程中可以通過聯系實踐的方式,理解公民的政治參與。此外,教師還可通過多種理論闡述模式進行教學拓展,如向學生拓展西方國家的政治制度知識,并且運用互聯網教學的模式豐富理論內容方面的教學形式。
(三) 加強理論教學與生活實際的相關性
高中階段的政治內容與社會經濟、文化、政治以及思想等方面具有較強的聯系性。對此,教師根據教材內容的特點實施生態課堂的教學建立,由此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生態課堂主要強調學生的自主性以及思維拓展性等方面,而理論教學聯系實際生活的教學應用可使學生根據自身的生活經歷、思想等進行理解以及運用,從而在一定基礎上改善理論教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性。比如:在《生產、勞動與經營》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結合生活中的經濟現象進行理論教學,一方面使學生透過生活現象加強理論內容的理解,另一方面通過教學理論與生活實踐內容的相互結合,如生活中的通貨膨脹、緊縮現象等,使課堂環境具有良好的生態性,進而使學生可以積極參與理論教學活動。
(四) 構建良好的師生溝通渠道
師生溝通渠道的建立一方面有利于教師獲取學生的心理需求、心理狀態,進而對教學內容及流程進行科學制定,另一方面有利于思想教育、思維引導等方面的教學工作有效實施。對此,教師需要轉變以往教學中的“領導者”形象,通過平等的角度對學生進行思想駕馭、心理輔導以及思維引導等,由此實現生態課堂的構建,使學生在良好的教學環境中實現更好的學習與成長。
四、 結束語
本文根據生態課堂的基本原理、實施方式以及蘊含內容等方面,并結合實際的教學情況進行了全面的理論探究以及教學實踐分析,旨在促進該理論在教學流程的應用過程中可以實現更高水平的發展。政治教學在當前的教學環境中仍存在一定不足,比如忽視學生的主體性建設等。
參考文獻:
[1]周春梅.高中政治生態課堂意識的培養策略研究[J].好家長,2017(50):86.
[2]孔川.政治生態評價體系的邏輯要素與指標構建[J].學習論壇,2019(5):56-61.
[3]周菲菲.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美育研究[J].現代交際,2019(13).
[4]童江.關于高中政治生態教學[J].人生十六七,2018(3).
[5]陸漢兵.高中政治學科課堂生態問題[J].天津教育,2019(4).
[6]羅銳.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探究[J].新課程(中學),2017(7).
作者簡介:
羅朝遠,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尤溪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