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何謂“三研”?即研學情、研教材、研學案。研學合一,將簡約思辨的教學主張融入數學課堂中,以簡約達思辨,以思辨育創新,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關鍵詞:研學情;研教材;研學案;創新;簡約;思辨
何謂“簡約”?“簡約”自古以來就是教育的至理。早在兩千多年前,我國第一部的教育論著《學記》中就提到“約而達,微而減”“能博喻然后能為師”的論述,從中可以看出“由繁到簡,同博到約”的教育思想古來有之。簡單是教育的真諦。實現有效的數學教學要求我們走向“簡約教學”。
何謂“思辨”?“思”貫穿于“學”,是“學”的深加工,觀點不同則“辨”!“辨”就是通過合作學習,以“辯析”“探究”等方法達到“辨”的目的,即辨別事物的本質規律。“思辨”是一種思維,更是一種能力。學會思辨不僅會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能促進知識的應用,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可謂功在課堂,利于一生。
“簡約思辨”既針對教師的數學課堂的教學設計,也針對學生的數學課堂的學習活動。對教師而言,這里的“簡約”是手段,要求教師精準把握課堂教學的情境創設、內容選擇、活動組織、媒體使用等要素,顯現課堂的簡潔、深刻;“思辨”是目標,旨在發展學生的思辨能力。而對學生的數學課堂活動而言,“簡約”是結果,“思辨”是過程。課堂上資源的分析、發現,問題的思考、探索、解決,概念、方法的提煉、歸納等過程都需要學生的思維的碰撞、評判、共鳴來實現,從而感悟數學簡潔美、抽象美的本質。把簡單的知識教出思辨內涵,把復雜的知識教得思辨簡單,打造“簡約而不簡單”的課堂。
教育就是培養人,而教學是培養能力。我國的《高等教育法》明確指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務就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而這種人才的能力的依托就是思辨。思辨既是一種主張,更是一個方向。哈佛大學、劍橋大學更是以培養學生“樂于發現和思辨”和“鼓勵懷疑精神”納入其根本追求,更有學者一言蔽之:“教育——就是學會思考。”所以不論是國內外,在高等教育這個領域,已經有不少的學者和專家開始致力于研究如何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并把它作為培養人才的目標之一。
新課改下的小學數學教育已經由傳統的“教師、教材、教室”為本位的數學教學轉變為以“生本教育”為基本教學理念的現代教學,重點強調的是以學生的“學”來帶動教師的“教”。這就要求教師創造現代小學的生本課堂,研學合一。即通過教師研學情、研教材、研學案,營造思辨的課堂,達到讓孩子在課堂中鍛煉培養觀察(傾聽)、辨析、評判、推論、歸納、自我調整等能力的目標。
學生若具有一定的思辨能力,就能促進其思維品質、語言素養的提升。教學要以簡約達思辨,以思辨育創新,用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從而達到培養人的目的。
一、 善研學情,明晰學生現狀,力求簡約,用以導學
研學情,是教師在了解學生已有的經驗水平,把準教學起點的基礎上,分析學生的學習品質,發現學生學習的共性,選擇合適的學習方式,積極創設或調整教學策略,寓簡于教。只有教師正視到學生的認知差異及知識結構基礎,落實練習分層,掌握學生思維發展的特點,才能導入學習,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
如何了解學生已有的經驗水平,把準教學起點,達到簡約思辨助力學習的目的?以教學三年級上學期《小數的認識》一課為例,我們不再使用傳統的動畫中充滿童趣的購物商店進行情境教學或是用角色扮演的方式進行購物報價來導入,而是考慮到孩子年齡和心理特點,利用三年級人教版教材和北師大版教材的單價,直接切題,去繁存簡。教學時,我們引導學生對同年級的教材進行價錢比較。巧合的是,兩種版本的教材,一個是7.05元,一個是7.50元,“三個相同的數字,組成不同的小數,表示的意思一樣嗎?這節課我們一起來認識小數。”問題引發了學生的好奇心,激發了學生探索的欲望,既開啟了交流辨析的大門,又揭示了課題。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對教材的價錢做出大致的判斷,能約莫感受兩者價錢都是7元多,明確個位上的“7”表示7元。在小數點右邊第一位,分別是“0”“5”上進行思辨、探究,采用設疑、小組討論的方式,由“辯”來“辨”,得出結論:按照從左往右“元角分”的順序,小數點右邊第一位表示角,小數點右邊第二位表示分,從而正確理解小數,明晰小數的意義,并會正確讀寫小數、對小數進行大小的比較和運用。整個設計簡約、明確,有力度,學生學起來也簡單,不僅高效,也更利于核心素養的培養。
二、 深研教材,明確教學目標,蘊能思辨,利于助學
研教材,是教師教學備課中最為關鍵的一環。依綱照本,認真鉆研,不再僅僅授之以“魚”,更要兼顧三維目標,授之以“漁”。有效地研讀教材,鉆研教材。既要縱向思考,從一定的深度、廣度出發,宏觀把握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又要細處研磨,從微觀的角度明晰教學的脈絡,讀懂數學知識的地位和作用,理清新舊知識的聯系,思考教材的拓展點,還要“讀懂”教材,領悟編者的設計意圖,更要感悟數學,始終聚焦于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讓學生不僅學到數學知識,更提升數學思辨能力,助力更為長遠的學習。
在教學《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時,學生要掌握相鄰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是100。就例題而言,探究1平方分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結論很簡單,但是如何將簡單的知識教得深刻有內涵,就要求教師深研教材,研究教學目標,呈三維梯度教學。筆者在教學時,不再單純地展示,或利用動畫、圖片演繹推導出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讓學生僅僅得到知識層面上的感知,而是重在技能形成及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觀察中比較、從抽象中逐步具象概括、由判斷而推理,在空間觀念的構建中歸納類推。先創設了猜測1平方分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的問題情境,讓孩子從抽象的問題中產生思辨、驗證的需求。通過小組討論,整理出“擺”“畫”“算”等多種方法。方法優化后,讓學生動手操作、親歷驗證,得出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的結論。在這個教學環節中,不同思維程度的學生都能積極參與一系列的思辨體驗,感受到了知識的形成過程。有了充分地感知、體驗,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的遷移類推水到渠成。不僅學會知識,更是在思辨的課堂中,潛移默化地學習技能和方法,培養學習能力。
三、 精研學案,巧設教學環節,培育創新,意于引學
研學案,教師要深入鉆研教本,確定整體教學目標,正確解讀教材、提高教材把握力;根據學情,精備學案,充分預設,合理安排環節,巧妙設計練習,分層凸顯教學目標,在傳授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巧思辨,育創新,引導學生學會學習,使數學教學更生動、更有生命力、凸顯數學在教育中的價值。
在《用字母表示數》教學中,精研學案,從整體教學目標入手,巧設環節:首先讓孩子們“溫故而思辨”,從思考正方形和三角形面積公式為什么用字母表示這個問題入手,體驗字母表示數的概括、簡潔等優越性。在運用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來表示數和簡單的數量關系時,分層體現教學目標,先利用猜盒中撲克牌的張數,讓學生明白對于不確定性的數,可以用字母表示;緊接著出示與之相關聯的另一個盒中的撲克牌的張數,明確二者之間因比較而存在數量關系,可以用含有字母的式子來表示數量之間的關系。教師設計梯度由此產生:從比多比少,引導學生生成加減的關系;從倍數入手,生成乘法字母關系式,推導出倍數關系,發展出乘加、乘減的運算。巧妙設計,層層深入,讓學生充分體驗和感受字母表示數的運用。接著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梳理、提高對用字母表示簡便運算定律、計算公式意義的認識。這樣的設計溫故思新,因新思辨,激發了學生的創新能力,不僅充分體驗感受到字母表示數的便捷,還利用新知,對簡便運算和面積計算公式中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進行簡寫、靈活運用及記憶,學會學習。
在小學數學教學的課堂上,教師要想充分的了解學生的思維過程,不但要精研設計環節,還可以讓學生對自己的思維進行整理,鍛煉提升思辨能力。例如可以讓學生將自己的想法和別人的講解方法進行比較,對自己的思維進行反思,分析自己的優點和不足。這樣有整理、有反思,才能更好地鍛煉思辨能力。
在課堂上,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時時尊重學生,引導學生大膽參與課堂,積極、快速思考辨析,暢所欲言。創設和運用各種教學手段,讓學生多做思考和分析,也可以使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逐漸提升思辨能力。師生互動、生生參與,從概念教學的釋義、解決問題的多樣化、解法的優化、各種結論的生成……無一不是培養鍛煉的契機,可以采用同桌互議、小組討論、發言交流、上臺展示等方式,積極創設各種平臺,致力于學生因思而辨,用辯達辨,在思辨的過程中,不僅學到知識、學好知識,更會靈活主動地掌握、運用。在辨析中提高思維、交流中提升表達、展示中鍛煉演繹、歸納中精準提煉,一步步,一層層,都使學生辨析思維能力得以提高。使小學簡單的基礎知識的學習上升到思辨內涵,使教學“簡約而不簡單”,真正達到培養人的目的。
教材的研讀、研備,學情、目標的把握,環節的精心設計,無一不為思辨的課堂服務,讓思辨的課堂簡約而不簡單,高效而不冗雜,正如陳省身先生所說:“數學簡單,數學使一切科學變得簡單”。積極創設簡約的課堂,大力培養孩子思辨的能力,讓他們用自己的方式接近數學,學好數學,學會學習!
參考文獻:
[1]許衛兵.簡約數學教學,江蘇教育出版社,2011.
[2]范文貴.小學數學教學論[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作者簡介:
林院珊,福建省福州市,福州市倉山區實驗小學。